任慧文 : 中國資訊産業面臨嚴重挑戰

任慧文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6日訊】 中國資訊産業部部長吳基傳5月初在香港《財富》全球論壇會議發言時指出,科技資訊突飛猛進,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類社會亦即將步入資訊社會。中國極之重視資訊産業的發展,將加快推進資訊化,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實現資訊産業的跨行業發展,積極利用資訊技術改善傳統發展。吳氏所言,顯示中國當局已經意識到,資訊的生産、交換和消費將成爲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主要方式,資訊資源將成爲重要的生産要素和戰略性資源。面對這種新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中國新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等有關部門已有專家研究、評估這個問題,並隨時爲當局提供決策諮詢,但仍未予足夠的重視。
  
消息人士說,中國專家研究新經濟形式和發展的全過程及其産生的巨大影響,認爲新經濟有幾點是主要特點:一是新經濟以資訊和通訊技術革命爲基礎,使資訊業成爲20世紀90年代以來增長最快的産業。據估計,去年全球電腦硬體市場的規模約有3430億美元,軟體和資訊服務的市場規模約有5400億美元。預計今後10年的資訊産業的就業增長速度仍將快于傳統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30%。二是資訊網路正成爲全球經濟和社會活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資訊和知識已成爲自然資源、資本和勞動力之外的重要生産要素,正在驅動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三是新經濟以經濟全球化爲背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資訊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資訊化爲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奠定技術基礎,網路經濟跨越國界,爲資本、資訊和商品的跨國流動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
  
綜上所述,專家指出,新經濟是當今經濟運行方式受資訊通迅技術的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趨勢,是一次新的農業革命,它以資訊和知識爲主要生産要素,以資訊通訊産業爲依託,以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爲主要特徵,它在不斷地催生新興産業的同時,也不斷地改造傳統産業,提升傳統産業的競爭能力和市場競爭結構,並推動了社會的變革。
美歐亞太均有發展規劃
  
消息人士又說,新經濟主要發源於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從1988年起,每年都有一份當年數位經濟的研究報告。“新經濟”作爲一個專業用語已被發達國家接受。中國專家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經濟的發展即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它們紛紛搶佔新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從打破壟斷、引進人才和改進立法等方面促進新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自90年代開始,美國就提出建設資訊高速公路的倡議。之後,伴隨著資料網路技術的普及,不斷提出諸如電子商務發展框架、彌補數位化鴻溝等政府方案的立法和行動議程,打破資訊通訊技術和網路基礎設施領域的壟斷,紛紛吸納社會資本和機構投資者,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提高網路基礎設施的供給能力。歐洲各國也紛紛注意發展新經濟,不僅制定了面向資訊社會的發展規劃,而且修改了移民法案,開放了資訊通訊等領域的高新技術崗位,在全球廣泛接納移民。
  
至於亞太等發展中國家,專家也發現,它們也制定了針對自己國情的新經濟發展規劃,例如新加坡有“智慧島計劃”,馬來西亞有“多媒體走廊”等。印度更不容忽視,它更提出必須加快資訊通訊業的發展,不要錯過資訊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發展機遇,以迎接21世紀的發展挑戰,使21世紀成爲“印度世紀”。
中國對新經濟認識不足
  
消息人士續說,新經濟的迅速發展,既爲中國提供了有利的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中國專家認爲,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新經濟的發展,已是中國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
  
專家指出,總體而觀,中國對新經濟的認識不足,無論理論界還是實際工作部門,對新經濟理論還缺乏必要的研究,對新經濟運行的規律還沒有總體的把握,有些人甚至對中國可否發展新經濟持懷疑態度。此其一。其二,中國資訊産業質量不高,無論是技術創新能力,還是資訊化裝備能力都嚴重不足,新經濟所要求的産業基礎還相當脆弱。其三,資訊産業管理體制嚴重滯後,在電訊、郵電和廣播電視方面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和“地方保護”問題,服務質量不高。其四,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尚未得到足夠重視,中文資訊內容總量不足,結構雷同,沒有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其五,人才短缺、人才外流的問題日益嚴重,一旦中國加入世貿,這個問題還會加劇,若不重視,將成致命傷。
  
中國專家普遍認爲,中國要縮短與發達國家在新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千頭萬緒,但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吸納人才應予特別重視。因爲新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爲此,要在“科教興國”戰略方針指導下,完善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吸納人才的機制。諸如加強對各類在職人員、公務員等資訊技術培訓,完善知識産權入股等激勵措施,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等等,都應進一步推廣。當局既要有求才若渴的思想,又要有善用人才的機制,才能促進以資訊通訊産業爲依託的新經濟向前發展。

中國在資訊産業的缺陷
一、對新經濟的認識不足;
二、資訊産業質量不高;
三、資訊産業管理體制嚴重滯後;
四、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尚未得到足夠重視;
五、人才短缺、人才外流的問題日益嚴重。

──原載香港《信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經合組織報告:經濟新生以IT為主體 (5/22/2001)    
  • 台灣經建會主委陳博志:有許多話想對江澤民說 (5/13/2001)    
  • 幻想破滅後 新經濟的迷思可有解? (5/13/2001)    
  • 吳敬璉痛斥“新經濟悲觀論” (5/13/2001)    
  •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對IT業主導的新經濟充滿信心 (5/11/2001)    
  • 劉曉波:權貴家族與政治改革 (5/9/2001)    
  • 綜述:全球九大新興高科技城市 (5/8/2001)    
  • 美國經濟步入漫長U型反轉 (5/6/2001)    
  • 思科:前景較季報更吸引投資人與分析師的目光 (5/5/2001)    
  • 新經濟重整美國城市格局 (5/1/2001)    
  • 城頭變幻大王旗: 誰來取代中國互聯网三大門戶 (4/30/2001)    
  • 智慧与資本完美結合 美經濟創新能力揭秘 (4/30/2001)    
  • 週三歐股大多下挫 (4/25/2001)    
  • 美科技業不景氣恐持續至2002年 (4/20/2001)    
  • 新經濟大城排行榜 舊金山灣區居首奧斯汀其次 (4/20/2001)    
  • 美國科技公司:大的不如小的 (4/17/2001)    
  • 土耳其工會抗議經濟危机使物价暴漲 (4/15/2001)    
  • 普京稱俄要發展高科技拉動新經濟 (4/14/2001)    
  • 未來學大師杜佛勒強調:新科技終將點燃經濟革命 (4/4/2001)    
  • 別人都虧我獨贏 “棺材”网站大發財 (3/30/2001)
  • 相關新聞
    別人都虧我獨贏  "棺材"网站大發財
    土耳其工會抗議經濟危机使物价暴漲
    美國科技公司:大的不如小的
    新經濟大城排行榜 舊金山灣區居首奧斯汀其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