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設計登上國際舞台 他來自台灣

人氣 110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瀅娟專訪)09年底台灣服裝設計師又多了兩道希望之光:古又文與黃嘉祥,這兩位可說是吸收台灣這塊土地奶水長大,土生土長的台灣之光。現在,讓我們聽聽他們談過去的辛苦、現在的心情與未來的期望。


台灣設計師古又文回台後,記者見他3次面都是穿這套,他笑說這是「打歌服」。

古又文 Johan Ku:資本很容易壓垮一個有夢的新設計師。

紐約Gen Art前衛時尚獎得主、比普通還差一點的家境、五鎊皮衣、第一個拿到獎學金就讀英國聖馬汀學院的外國留學生…關於古又文貼身大小事,我們在過去一個月已經聽到太多。他說,他回來是有話要說的,而不是只當個揮揮手謝謝大家的台灣之光。

到處參賽 證明自己的設計

「我希望大家能看到獎的背後的意義層面。」古又文說,台灣產業環境對新設計師不友善,學界部份老師沒有業界實戰經驗,無法給學生學術外的建議,逼得我不得不向外找機會。我之所以到處參賽,是希望證明我會設計,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腰帶上就需要一點東西。我希望我回來可以激起一些單位的注意,帶起這個產業的發展,讓跟我一樣沒有背景但有夢的年輕人覺得還有希望。」

古又文到聖馬汀唸書不為學位,而為獲取國際經驗,截至目前看到差異最大的是產業鏈的環節。在國外當設計師只要專心在半年前做好設計,去參加秀或商展,採購下單後再生產,不必經營店面;在國內新設計師自創品牌除了要設計,還要負責生產、行銷、經營、庫存,除非後台很硬,或是預測「對組」都很精準,資本很容易壓垮一個有夢的新設計師。


古又文在創作Emotional Sculpture的過程中自己親自試穿看效果。


古又文另一創作系列Re-sculpture,將紗、針織、不織布等原料拆解後再重組,可看見其對材質的掌握與立體結構的偏好。


古又文得獎同系列的Emotional Sculpture系列作品,在針織上有前所未見的立體表現手法。

相信設計師 台灣服裝產業轉型

台灣曾經有外銷成衣、針織廠林立的輝煌年代,為台灣打下良好的根基,也反映在學校的技術課程上,不過在代工產業經驗太久,無法進入品牌生態,「成衣廠業主大多數只重視眼前的利益,習慣於『成本-利益』的接單模式,投資設計師就一定要當季賺回來,無法理解做品牌是長期的,可能會連虧3年,但是到第7年後發展的香水線是個大暴利。」織品業與製造代工業也只看生產「量」而非「質」,產業不升級的結果只能一直往便宜的地方外移,沒落便無可避免。

古又文認為產業與新設計師合作重振產業是有可能的,但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產業最可貴的就是擁有資本與產業經驗,但台灣講究輩分制,親如父子都難以扭轉觀念,更何況是身為外人的設計師?前輩不信任,新人怎麼好好做事情呢?我覺得最基本的就是相信對方,不要看到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後就做了奇妙的判斷,溝通和信賴非常重要,要抱持長期投資績優股的概念。」

得到國際大獎後,陸續有機會找上門,「與台灣某平價服裝品牌合作,規劃如何提升他們的品牌等級。未來自創品牌一定會有純創作的系列,全世界只有一件,做的是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再由此延伸出成衣系列。」


古又文以此件4年前作品得到Gen Art前衛時裝獎,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在10年後依然時尚。


黃嘉祥得獎的紅色洋裝運用源自辦桌文化,超輕薄的風衣布比擬桌上的塑膠布,與紗結合創造輕飄。

黃嘉祥 Jasper Huang:好的設計來自生活上的觀察,而不是刻意追求。

原本是到紐約找尋表演夢想,在了解自己之後,又回到原本的設計之路;參賽本來不在目前的品牌規劃之內,單純憑著將台灣文化帶到世界去的信念,沒想到抱回IAF最佳布料運用獎。黃嘉祥的人生一直在追尋,看似不斷繞圈圈,最後證明都是必經的足跡。

跟一般年輕人一樣,黃嘉祥剛退伍時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於是決定到紐約去看看,也因為到國外唸書,被問起台灣的文化,卻驚覺對台灣文化的知識非常薄弱,最後決定回台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開始創業之路。


黃嘉祥得獎作品將台灣廟的圖騰轉化為印花,卻意外地與Alexander McQueen 2010春夏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嘉祥將台灣常見的花卉圖騰化為立體的服裝創作,圖為今年秋冬設計。

廟宇、牡丹花 貼近台灣的設計

黃嘉祥為人所熟知的是以牡丹花布創作,近期則開始以廟為創作的靈感來源,「我發現台灣民間信仰在台灣人民心中佔比非常重要,不論是結婚、愛情、事業,各方面台灣人生活與宗教很親近,我覺得這也是台灣很可愛的文化,於是我開始從廟宇裡尋找我所喜歡的圖像,第一個是用光明燈,在【台客搖滾】很成功,因而更深入研究台灣廟宇的歷史、台灣的廟跟中國甚至日本的廟的區隔,從中找到一些顏色,台灣廟的顏色有點俗豔,有一種特殊美學,運用在衣服設計,顏色就很鮮豔、圖騰很銳利。」

黃嘉祥認為好的設計應該來自生活上的觀察,而不是刻意追求,「比如這次得獎的紅色洋裝,我是把紗跟一個很輕的塑膠布結合在一起,那個塑膠布的意象來自於辦桌時桌上風吹會飄的塑膠布,我相信辦桌桌布在美國或其他地方都看不到,應該足以代表我們的文化吧。參賽當中唯一一套褲裝,是因為我看到台灣女性角色在這幾年,變成堅強、有能力的象徵,但同時也有柔美的一面,因此把女性的線條跟帥氣做一個綜合體。」

深入台灣 投資自己

黃嘉祥自創品牌至目前為止還是只有1個點,「我想先不求量,把設計做好再說。」他坦言因為資金問題,到目前無為止沒辦法每一季都順利運作,但對於自創品牌,雖然辛苦但也幸福,「因為做想做的事情,每次作品出來的時候都很滿足,辛苦的是這個環境並不成熟。所以我同時也做商業設計,平衡我的開銷,用商業設計的收入投入自己的品牌,我覺得是值得的投資,因為我在投資我的未來。」

黃嘉祥說,每當活不下去(收支不平衡)時都會想放棄,但是想到當初為何要回來台灣,就會有繼續的動力,「我覺得有使命,我想延續台灣的文化,不讓它在我們這一代消失。我希望藉由創作喚醒一些人去注意自己生長的土地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哪怕是珍珠奶茶或香雞排,我都覺得是值得驕傲的。」◇

攝影/記者陳奕全、王文麟、宋志雄
部分圖片提供/古又文、黃嘉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古又文揚威國際沒獎金  盛治仁籲強化獎勵
古又文回母校  盼設計產業健全台灣更耀眼
台灣時尚之光古又文  「衣」鳴驚人
古又文返母校 盼大家別再叫他台灣之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