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淺識

宋晨光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何謂天人合一?天之大,人之小,如何合一?儘管現代科學還無法對天人合一的實質進行研究,但中國古老的科學早就有了非常系統的一套方法,如《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天,萬物從沉睡中甦醒,如新生而欣欣向榮。這是天地在春天所展示的氣象,人在春天的時候,要晚睡早起,悠然的舒展身體,緩緩的漫步於天地之間,使人體內陰陽精神氣血順應春天的運行規律,勿與之相背逆,這便是春天的養生之道。由此可以看到,古人在春天時,是如何與天合一的。

天人合一,其實,就是人要按照「道」行事,《黃帝內經》曰:「道者,聖人行之,愚人佩之。」對天人合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中醫以陰陽五行為根本,所以順應了陰陽五行的運行規律,就可以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

天有不同的天,那是道在不同層次的體現。比如中醫的五行學說認為,五行的關係是相生相剋,互相制約的。在這一層道理中,就是你制約我,我制約你,通過相互制約維持一個暫時的平衡。但從法輪功的修煉講,那個理就不適用了,法輪功的修煉是以宇宙最高特性「真善忍」為根本的,修煉者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能以恩報怨,以善待惡。有什麼問題了,自己找自己沒有符合「道」的地方,修正過來,從而向更高層次昇華,與更高的天合一。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中講,「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那是超越了天地陰陽境界的,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其壽命超過了天地,天地會有極限,但真人沒有。所以向更高境界昇華,得到的不是更好的嗎?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有著5000年的古老文明,道家的天人合一,返本歸真,佛家的天堂地獄、善惡報應、生死輪迴,及儒家的「仁、義、禮、智、信」 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忠孝節義、師道尊嚴,這些都是普世的美德,代代相傳。傳統文化的偉大力量,幾千年來維繫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繁榮。
  • 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 (shown)中國古人認為,五行是產生自然萬物本源的五種元素,一切事物的來源都是如此,色彩也不例外,並與天道自然運行的五行法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shown)琴之音韻清雅綿長,琴之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心目中的樂器之王,現代稱之為「古琴」或「七弦琴」。
  • 「正」、「和」、「同」體現在正統文化和文藝、藝術的一切因素中。
  • 「德」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組成一個整體,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只是追求一個德字,講究一個德字,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它們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根本區別,就是突出人內在的精神超越。它要求通過內在的精神超越達到道所要求的境界。
  • 中國古代服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服飾文化璀璨華美,豐富多彩,同時也是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組成部份。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