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演唱技巧一》

斷連、頓拖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數來寶節奏的板式解決了句子裡音節與時值的關係,使唱詞皆能符合數來寶的節奏規律。但數來寶的表演並非僅止於此,還有一些具體演唱技巧,需要進一步探討。以下分析數來寶在演唱技巧上必須講究的「十二字技巧」—斷連、頓托、高低、強弱、密疏、快慢。

十二字技巧之~斷連:

斷連可以解釋成,兩句唱詞之間使用了「搶板」形式,就使它們連在了一起;反之,句子也就斷開了。如果每句唱詞按基本節奏去唱,由於句子格式不同,也會自然出現「斷句唱」與「連句唱」的兩種狀況,這就是所謂的斷連。

一、「斷句唱」的部份︰
「進軍號震山川=進軍(一拍)號(一拍)震山(一拍)川」~這句「六字單尾句」的「號」字與「震」字之間,即為斷句處。

但它們唱句中的「斷」又是怎樣顯示的呢?在實際演唱中,除了拖腔拉調式的唱法外,通常唱一個字是佔不滿一拍時值的,因此若分配給它們一字一拍,這幾處就會出現句段與句段之間的「斷」。

這樣子的自然斷句形式不只在「六字單尾句」會發生,也同樣會在「三、四、三的十字單尾句」、「五、五的十字單尾句」、以及「八字雙尾句」當中發生。

二、「連句唱」的部份︰
「勇往直前無不勝=勇往(一拍)直前(一拍)無不(一拍)勝」~這句「七字單尾句」句中無頓歇,都是連句唱。

這樣子的連唱形式不只在「七字單尾句」會發生,也同樣會在「八字單尾句」、「二、四、三的九字單尾句」或「四、二、三的九字單尾句」當中發生。

其他轉換︰
或是使用了「變唱板式」後,原本按基本節奏唱句中有頓歇的,便可唱成無頓歇,變成連句唱。例如︰「打硬仗打惡仗=0打(一拍)硬仗(一拍)打惡(一拍)仗」。

反之,使用了「變唱板式」也能使某些原本按基本節奏唱,應該句中無頓歇的,卻變成斷句唱。例如︰「本領高強全無敵=0本(一拍)領高(一拍)強0(一拍)全無(一拍)敵」。其中「強」與「全」字之間,即為斷句處。

十二字技巧之~頓拖:

以上我們知道唱成基本節奏和使用變唱板式,句子會相對顯示出「斷句唱」與「連句唱」的不同結果。此外,每個字的「頓」與「拖」,也能造成明顯的斷連。如果在變換板式以顯現斷連的作法中,再用上了「頓」、「拖」唱法,就會使斷與連的效果更突出、更顯明。

「頓」︰是指字音要唱得短促,從節奏上看,原本一個字佔一拍的部分採用「頓」的處理後,它的後半拍是休止的。
「拖」︰就是字音帶著拖腔,將自佔的時值填滿。

一、頓拖例舉:
「斷連」和「頓拖」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更好的表現感情和語氣,並使唱法顯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試舉下句說明如何運用「頓拖」突出「斷連」︰(『頓』用休止符『0』表示,『拖』用線段符號『~』表示。)

「有鳥籠子蛐蛐罐兒=0有(一拍)鳥籠(一拍)子0(一拍)00(一拍)蛐蛐(一拍)罐兒(一拍)00」~「頓」法唱句,注意使斷中的每一字都乾脆、俐落。
「有紙碼兒有紙錢兒=有紙(一拍)碼~兒(一拍)有紙(一拍)錢~兒(一拍)」~「拖」法唱句,讓連中的每一個字都拖音相連。

﹙本文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數來寶對韻句的格律跟一般韻誦體的曲種不同,一般的韻誦體遵守「一轍到底、上不論、下合轍」的韻律格式,對聲調的要求並不十分嚴格。
    寫作數來寶也是一樣;在結構每一個對韻句組的同時,也經常先把那些符合格律要求並且表意準確的單句,作為不可變的主句確定下來,然後再根據格律上轍、聲的要求,去選擇副句。更要進一步的前後推敲,才能完成最後的對韻句組,使語句達到了表意形象、生動,和格律嚴整,節奏順暢,韻感諧和的要求。
  • 數來寶的韻轍頻繁的轉換,在聽眾的聽覺上不會造成固定的韻感,如果引用某一道轍的唱詞過多,時間過長後再來轉換韻轍,反而會使聽眾在韻感上適應不了,並且感到突然。所以要注意在作品中及時轉換韻轍,盡量不要讓聽眾形成固定的韻感。
  • 數來寶的語言,除了格律嚴整的唱詞,還有一定數量的「白口」。本來「白口」是不受格律約束的,可是由於它出現在格律化的語言中間,未免造成唱詞上的誤會,數來寶「白口」的音節組織,要跟唱詞的正格句式,嚴格的區別開來。
  • 數來寶與快版之間有不少共同之處,在過去的時代,一般人見到一篇數來寶唱詞,多能把它有節奏的唱下來,可見這種曲藝形式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大家知道數來寶是借鑑、吸取了山東快書中的優長,從而發展起來的,是以竹板的運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曲藝演員向來需要掌握並運用某種樂器,來為自己的演唱做伴奏,這是曲藝形式共有的特點之ㄧ,數來寶當然也不例外。
  • 竹板製成了,演出者又該如何持打呢?
    比較小塊的節子板一般持於左手,並將食指位於第四、五扇之間,與中指一起夾住第五扇,其餘四扇則攏在虎口裡,拇指虛放在第一扇上端。緊接著運用手腕轉動的力量,將節子板先向下打,使四、五扇下端相撞,以發出音響。之後便依照下上、下上、下上的手腕方向操縱節奏。
  • 所謂「開頭板」即為演唱的前奏,並沒有固定的套子,但演員需要打出精采的點子來,好為整個演唱起到靜場的作用,是以這樣的頭板必須打得精、打得好,卻又不宜打得太長、太花,以免喧賓奪主。
    頭板的花式很多,各家打法不同,甚至在手指、手腕、握法、使力等等不同方式的巧妙運用下也能令七塊板發出諸如:「工」、「嘎」、「啪」、「噫」、「呱」、「吐」、「呔」、「唄」、「嘀」、「噠」…等等豐富的聲音。
  • 會造成演奏節奏一骨節一骨節的感覺,在很大強度上與節子點的伴奏有關,例如︰
    一、一到唱詞處,就不分強弱的打節子板伴奏。
    二、一說到「過口白」,節子板的敲擊便嘎然而止。
    三、在唱詞與節子點和停下節子板的「白口」之間,形成一刀切。
    四、在過口白較多的唱段裡,節子板時停時打,必然會破壞節奏的完整、連貫。
  • 基本的節奏是兩字一拍,跟「趕板」相反的是,「抻板」將某些需要強調的字,演唱出長於一字半拍的時值,猶如把字音伸長一樣,故稱作「抻板」。
    「讓板」是一種典型的「變唱板式」,使原句脫離了正格句式,帶來了「變唱節奏」。此種板式擅於表現激昂情緒,但為了保持數來寶節奏的順暢,它在整篇唱詞中不能佔有主要份量。
    「掏板」是一種起唱形式,也是起於後半拍的一種板式,但它不同於閃板和讓板的是,它必須要在後半拍的時值裡,一下子掏出兩個字來,故稱「掏板」。並且無論句頭、句腰或句尾,只要符合口語自然節奏,都可起於「掏板」。
  • 為使節奏得到調劑,「搶板」有兩種情況,一是指在句與句的銜接處使用;一是指在句頭和句腰連結處,與「掏板」一起使用的板式技巧。
    「寸」就是頓歇,停頓一下,猶如音樂上的休止符,暫停個一、兩拍。這是由於感情和語氣的需要,在句子某處「寸」了一下,即是「寸板」。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