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代課教師”進入最後清退

人氣 37

【大紀元1月4日訊】「買一台4000元的電腦需要工作100個月,買一部1000元的手機需要工作25個月,買一瓶3元錢的綠茶飲料需要工作兩天……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不吃 不喝」——這是一本名為《鄉村代課教師》的書中描述的每月40元工資的西部鄉村代課教師購買一些物品所需的工作時間。這也是2006年以前地處甘肅省渭源 縣代課老師的真實寫照。儘管他們現在的工資已經漲到了220元,但仍然難以滿足身處貧困山區的他們的個人生活,何況他們還要養活一家人。當得知當地政府 將在年底前清退完所有的代課老師後,心中支撐他們多年的轉正夢想真的破滅了。

據中國新聞網,進入2010年,在中國44.8萬代課教師將進行最後的清退。已清退的老師生活大多困難。而等待清退的老師,也未期望拿到更多補償,他們只希望這次能體面地離開,只希望自己走了孩子還能有人來教。

一下為2009年12月下旬甘肅省渭源縣幾位代課老師離校前後生存狀況。

代課老師每月220元

王安治是渭源縣黑鷹溝村的一名代課老師。今年已54歲的他從1974年就開始在當地小學代課,因為中間停了1年而不符合轉正條件,在2009年9月 拿到600元補償後被清退。家裏已經75歲的老父親患有白內障,兩個孩子一個打工一個上學,外債欠了將近5萬元,現在家裏生計就靠老婆種的幾畝薄地。代課 已經34年的他在學校經歷了9任校長,村裡曾有一家三代都是他的學生,身有殘疾的他因為教書,現在連農活也幹不了。

平日,每到清晨5點,42歲的蘇漢偉就已經起床,藉著微弱的月光給牛羊添完飼料,收拾好家務,6點鐘就挑著兩隻空桶順著崎嶇的山路朝2公里外的盧家 山小學出發了,半路他要在一個蓄水池裡把水桶裝滿挑到學校來作為一天的飲水來源。不到7點,孩子們陸續來到學校,蘇漢偉給自己帶的一年級教室生好煤爐,好讓孩子們上課時不感到冰冷。他們學校一共有7位老師,除了兩個不到30歲的公辦老師作為校長和教導主任外,還有兩位即將退休的已經轉正的老師,剩下的蘇漢偉、張維榮和張學峰都是代課老師。在這個學校裡公辦老師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工資,而他們三位只有220元。

劉亞東是天水師範學院的大專畢業生,一個25歲的大小伙子每月只掙220塊錢,並且一幹就是三年。本來他有機會考上公務員或者轉正,但因為是藝術類 老師,縣裡每年招的人數極少,他一次次錯過了機遇,而他只有三年的擇業期,這意味著明年如果還轉不了正,他將失去進入公辦教師行列的資格。

42歲的張永紅在學校裡代了17年課,他哥哥同樣是代課老師,並且他70歲的老母親也是。三人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轉正,張永紅的父母常年有病躺在床上,家裏唯一的收入就是靠種藥材。

38歲的丁學文,代課10年,依然憧憬著轉正的那一天。

46歲的楊彥林因為兩個兒子上學,已經欠下了不下10萬元的債務,但他還在堅持上課,他說,等到孩子們的公辦教師到來……

渭源縣全年的財政收入不過2000多萬元,只夠支付全縣5000多名教師和公務員不到兩個月的工資。但他們的要求並不高,只希望這次能體面地離開,只希望自己走了孩子還能有人來教。而這樸實的願望也正是讓他們堅持這麼多年的動力。


2009年12月22日早上課間,代課老師張維榮和學生們一起曬太陽。(網絡圖片)

背景

代課老師又叫民辦教師,是指在農村學校中沒有事業編製的臨時教師。1985年開始,中國教育部在全國一刀切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但不少偏遠貧困山區因財政困難而招不到公辦老師或公辦老師不願去,這些空缺仍需臨時 教師來填補,他們轉而被稱為「代課教師」。

長期以來,這些「代課教師」在生活和工作環境非常惡劣情況下,為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由於不在編制內,中共政府開始大量「清退」民師,導致他們生活非常困苦。

近10年來「代課教師」與公辦老師工資相差懸殊和實行一刀切式清退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中國各地「代課教師」集體上訪請願活動此起彼落。他們為維護自己的基本生存權,進京、赴省、市政府等有關部門上訪無數,得到卻是野蠻的截訪、關押、勞教,甚至連家人也被威脅開除公職。

據人權觀察調查,各地官員濫用職權、濫招亂轉擠占「代課教師」轉正指標的現象非常普遍。導致將畢生精力投入農村基層教育的「代課教師」們失去民轉公的機會。

中國長期關注「代課教師」待遇問題,並到各地做調查的劉飛躍曾表示,最讓民師感到不安、無奈和痛苦的事,是基本生存問題,他們要吃飯、要生存,將人生最好時光,奉獻給教育事業,到老的時候被政府一腳踢走,現在是老無所養,病無所醫。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軍轉幹部再請願 民師上訪進入第3天
逾千人聯署要求廢除深圳信訪十四條 上海警察撕名單
湖北省公安縣楊煥青被以組織民師上訪勞教
湖北再有民師因不滿參保政策遭抄家拘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