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知縣的故事

史鑒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康熙十三四年間,嘉定知縣趙昕貪贓枉法,一邊做官撈錢,一邊把聚斂的財物大包小包往老家運。結果當時吳三桂謀反,兵荒馬亂,鄉里人趁機把他運到老家的財富盡情搶去,一把火燒掉他老家的房子。消息傳到趙昕耳朵裡,愛財如命的趙昕竟得了精神病,發狂而死,成了「累死」在崗位上的大清烈士。

趙昕的棺材被運回老家時,嘉定人爭相拾瓦礫砸棺材;又有嘉定人假裝幫著挑東西,路上把趙昕的餘財全部捲走。趙昕的妻兒因此一貧如洗,連給趙昕下葬的錢都沒有。

代替趙昕的知縣是平湖人陸隴其。他一上任就革除弊政,拒收禮物,打柴挑水這樣的活都讓自己家裡人來幹,夫人率領婢妾們辛勤紡織養家。陸隴其天天與賢良紳士講道論學,到了中午就一起吃粗茶淡飯。兩年後,陸隴其被罷免。

離任那天,挽留陸隴其的嘉定百姓遮道而哭。天下人聽說陸隴其清廉卻被罷免,都爭著想見他一面。京城人士談起誰是清官好官,一定要說起陸隴其。最終,左都御史魏象樞竭力保舉陸隴其,康熙得知陸隴其的清廉,讓他又當上了知縣。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歷史的規律,人心的選擇。(據清·劉獻廷《廣陽雜記》)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孫謙,字長遜,東莞郡莒縣人。小時候被親人趙伯符賞識。孫謙十七歲時,趙伯符當上豫州刺史,就引薦他當左軍行參軍,在職位上孫謙以能幹著稱。孫謙父親去世後,孫謙辭職,搬家到歷陽務農來養活弟妹,鄉里人都稱讚他們的親善和睦。
  • 清代康熙年間,福建龍溪縣有個富戶,屢次丟失珠寶等貴重物品。報案後,很久沒能偵破。官府追逼很嚴,捕役覺得很為難,便請來了數名精幹之人,分路緝捕,而且囑托那個失主富戶的家人,幫忙巡察。
  • 七品芝麻官的電影台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曾經廣為流傳,小小縣令七品官,在古代是最低一級政府官員,他們俸祿不高,職權很小,為皇帝治理一方百姓,殫精竭慮,那個清苦怎比得起當今的縣長,簡直如同天壤之別。很多人以為電影中的小縣令只是藝術的加工,其實,史書上這類縣令還真是不少。下面就是一個政德斐然的小人物--何縣令的事跡。
  • 郝質是北宋將領。貝州發生叛亂,副丞相文彥博領軍前來平定,命郝質駐守貝州西城外,見貝州城河上有一座亭子很雄偉,擔心被叛軍焚燬,就派郝質的副將前去駐守。郝質認為那座亭子不重要,派副將去營中督造攻城的戰具,副將推辭,郝質說:「如果亭子毀了,我來擔當責任。」
  • 段秀實,字成公,唐朝隴州陽人。祖父名達,曾任左衛中郎。父親名行琛,做過洮州司馬,因世襲之故,所以秀實獲贈揚州大都督。秀實生性至孝,六歲時母親生病,他廢寢忘食的照顧,七天水漿不入口。母親的病情稍有起色,自己才飲食。等到長大成人,個性沉厚有決斷。
  • ─體驗歐洲皇室的百年浪漫
    足以燒掉你半個月薪水的香氛氣息…
  • (shown)「勇」一定要以「仁義」為基礎,否則就會為私利而作亂。
  • 晉朝人周訪自幼謙讓好施,因為接濟窮人,自己家用常常不足。有一次,鄉人盜走了他家的耕牛,在墓地裡殺了吃肉。周訪知道後,悄悄將剩下的牛肉就地掩埋,隱瞞了這件事。
  • 清朝時百姓流傳這麼一個故事。有人暑夜臥在村外,聽見兩個鬼交談。一個鬼說:「這個村子得瘟疫的人已有一大半,我們還是去前村散疫吧!」另一個鬼說:「我昨夜偶然到前村,聽到私塾先生讀湯文正公的文章,正氣沖天,嚇的不敢再去了!」在老百姓心目中,念湯文正公的文章就能驅邪,這位正人君子就是康熙朝名臣湯斌。
  • 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帝王,據歷史記載,夏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夏桀暴虐、荒淫無道,天下百姓不滿,諸侯背叛,於是商湯繼起,接受天命征討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