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價飛漲 大陸人境外投資大採購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2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10月21日,中國發佈經濟數據,9月份CPI(或稱通脹率)同比漲3.6%,漲幅創23個月新高。此前,央行19日近三年來首次加息0.25%,稱之抑制通脹。今年以來,通脹連創新高,民眾手中的存款在持續貶值,而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在緩慢升值,誘發了境外「大掃貨」。這種人民幣「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的狀況,專家認為是違反市場經濟的政府「操縱」行為,最有利於官員從中混水摸魚。

通脹連創新高 存款持續貶值

國家統計局21日發佈經濟數據,前三季度CPI(消費指數或通脹率)同比漲2.9%。9月份CPI同比漲3.6%,漲幅創23個月新高。而此前,政府的調控目標是將今年的CPI控制在3%之內。

從今年2月起,CPI同比增速就已升至2.7%,高於當時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令中國重回「負利率」時代(通脹率高於存款率),意味著民眾手裡的錢再次貶值。到8月份,CPI同比上漲3.5%,漲幅環比擴大0.2個百分點,通脹再創新高。

今年以來,「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辣翻天」一個個充滿民間智慧的詞語折射出異常嚴峻的通脹形勢。「如何讓手上的錢保值、跑贏CPI」成為老百姓最關注的話題。

可是,官員怎麼說?「中國應該忍受更高的通貨膨脹。」最近中國宏觀經濟學會會長王建稱,媒體改為:發改委官員說「中國民眾」應該承受更高的通脹率。甚至央行行長周小川說,中國不急於控制通貨膨脹,理由是現在的貨幣政策已經顯效。

經濟學者汪新波表示:「以上言論透露出一個信息,中國官方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通貨膨脹的前景,不過在權衡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兩大目標上,選擇了前者而犧牲後者。」

此次加息,人們期待能抑制通脹,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教授趙留彥認為:「CPI有可能繼續走高,因為流動性過於寬鬆,加息的物價抑制效果會滯後。」花旗集團中國區投資研究與分析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沈明高博士也表示:「中國加息會引來境外熱錢,導致更嚴重的通貨膨脹。」

大陸遊客境外掃貨 「國外比國內便宜」

國內貨幣加速貶值,誘發了境外「大掃貨」。在美歐施壓下,人民幣兌美元近期緩慢走升,大陸人經深圳進入香港,包括手提包、首飾、化妝品等奢侈品或大宗商品,甚至把香港的柴、米、油、鹽、醬、醋、嬰兒奶粉、家居清潔用品等成包成箱地運回家。有年輕人說,即使是同一品牌的嬰兒用品,香港賣得都比大陸便宜,也更有保障。

據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數字,2010年上半年,大陸訪港旅客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增26.9%,首度突破千萬,達1,048萬人次(平均每個月有175萬人次去香港)。僅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旅遊發展局稱大陸旅港遊客躍升至662,248人,創新記錄,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1%。來港期間,他們甚至血拼歐米茄表、名酒和鑽石、蘇富比拍賣品和高檔的零售商品。

韓聯社報道,中國遊客成了歐洲、韓國海外購物團的主力。近來,訪問韓國的中國遊客幾乎呈爆發式增長趨勢,新世界百貨店總店9月接待的中國遊客環比增至約兩倍。從9月開始,訪問樂天免稅店的中國遊客也同比增加30%以上。而且,中國遊客已是外國遊客中出手最闊綽的「大腕」,人均消費比日本遊客多出近一倍。

追逐時尚的姜先生幾乎每年都要到國外購物,意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他經常去的購物地。他說,之所以到國外購物是因為很多想買的產品,國外要比國內便宜很多。姜先生經常去意大利羅馬、法國,因為「那裏有很多品牌的廠店,趕上打折會便宜很多」。

今年2月,知名經濟學家左曉蕾女士寫了《中國和泰國物價之比讓人困惑》的文章稱,在泰國發現所有的價格都比中國同類消費品便宜。中國一般消費品價格,與人均GDP超過中國37%的泰國相比,平均高出 30%~40%。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法國商品價格上。她比較了某一法國製造的服裝價格與進口的同一服裝價格,按歐元與人民幣11:1計,中國國內價格幾乎高出在法國的價格一倍。她在美國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加州機場商店的美制風衣,價格連中國進口價格的五分之二都不到。如果與國內機場內的同類進口商品價格相比較,差價更為離譜。而法國人的人均GDP高出中國10倍還多,美國的人均GDP超過中國15倍。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和金宋毅 ( Song-yi Kim,音譯)估計:中國出境旅遊的人數將從去年的5,000萬,成長到2015年的1.3億,大陸遊客海外的支出可能從433億美元成長超過1,100億美元,其中800至1,000億美元將用在亞洲。

此外,持續的「存款貶值」也誘發了國內房價瘋漲,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3%,當局多次出台調控政策,效果都不明顯;同時也誘發了海外購房潮。

華人逐漸成為海外「購房主力軍」

《紐約時報》9月17日報導稱,中國人已成海外購房仲介的大客戶。報導援引房產仲介的話說:「倫敦一些地方,中國大陸的投資客已成為最積極的購房者,他們只瞄準最熱門的房產。」

據青年參考近日報導,日本一家公司日前在位於北海道千歲市文京的一塊住宅用地上,開始動工興建17棟供給中國人的別墅,這批別墅已經全部有了華人買主。

西班牙歐華網的報導說,受金融危機影響,西班牙房地產市場仍處於低迷之中,但旅西華人逐漸成為購房主力軍。有數據顯示,2009年,西班牙銀行回收的無法償還貸款的抵押房,有幾百套都出售給了中國人。

而在美國,華人已成為全美第五大買房群體。華人買房的數量已佔到外國人在美買房的5%,僅次於墨西哥、英國、加拿大和印度裔。

人民幣:對內貶值 對外升值

10月20日,隨著央行突然加息,全球資本市場包括黃金、原油和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均發生不小的震動。美元飆升,美股下跌,黃金價格也大幅下降,降幅為5年來最大降幅之一。而國內市場反應大相逕庭,上證指數大幅低開之後,報收3,002點;深成指上漲1.23%。

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中國央行去年放出四萬多億貸款是靠加印鈔票實現的,肯定有很強的貶值壓力。因此,在國內不存在人民幣升值壓力。按照現有匯率比較,中國的日常物價,不包括價格更貴的住房,就是牛奶、雞蛋、肉類,還有大米、麵粉等等的價格,已經比美國要高得多了。民眾購買力在中國持續下降。

而在國外,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近期,中國匯率政策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議題,在美國、歐盟等國的強力施壓下,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每月升值1%以上。至今已升值大約3%,但還遠不到美國的標準。美國針對人民幣低估的法案發起人之一萊恩(Tim Ryan)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可能最高達到40%。

人民幣連創新高也被被質疑是 「姿態」。萊恩稱,迄今商務部從未在貿易裁決中視中國匯率為補貼措施。「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沒有『牙齒』,這才造成了中國政府總是在玩貓鼠遊戲,一到關鍵時點就提高人民幣價格,過後又回到常態。」

中國政府被指操控市場

這種人民幣「對內貶值」和「對外升值」的局面如何平衡?20日,出乎意外的是,外匯市場人民幣小幅貶值,而之前在擔心央行加息會引發人民幣快速升值。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說,很明顯,這跟國家的外匯監管密切相關,說明監管措施在此時發揮了作用。

顯然,中國的經濟實體與西方民主國家的經濟體制完全不一樣,政府在操控著一切。中國著名民主運動人士魏京生表示:「人民幣的幣值是不是被操控了?這根本就是個虛假的問題。中國政府從來也不承認中國的經濟是完全的市場經濟。」

經濟學家何清漣則指出,對中國的政治利益集團來說,維持半市場半行政干預的「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最理想,最便於政府官員從中混水摸魚。

相關新聞
港股衝關24000點 惟擔憂11月中中回調或提早撤資
中國央行無預警突升息0.25% 近三年首次
港僱主聯會倡加薪最多3.5%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復甦強勁 風險上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