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恆(左)和區駿熙(右)在英國進修音樂,他們讚賞新唐人「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曲目全面、具挑戰性,期盼將來有機會參賽。(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專注古典音樂 小提琴新秀盼參加大賽

2010年10月28日 | 03:21 AM

【大紀元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新唐人電視台第三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即將在美國紐約隆重舉行,受到各地音樂界的精英與新秀重視。兩位香港留英音樂進修生讚賞大賽曲目全面、具挑戰性,期盼將來有機會參賽。

香港音樂界的人材輩出,不少有才能的學生選擇到海外進修,陳祥恆和區駿熙是其中的佼佼者。23歲的陳祥恆,5歲開始學小提琴,03年獲邀為香港新愛樂青年樂團首席小提琴手,08年獲獎學金到伯明翰音樂學院修讀音樂學士學位,期間積極參與獨奏和樂團演出。

個性憨厚的他坦言,小時候給父母逼著去學琴,後來漸漸才喜歡上。在港曾經師從著名小提琴家黃偉文,從老師那裏得知新唐人電視台舉辦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因而躍躍欲試,並期望能彈奏大賽指定的曲目《得度》。他說:「我覺得參加比賽對自己很有幫助,無論輸贏最重要是取得經驗,同時認識多一些朋友,擴寬自己的圈子。」而且,這項大賽專為華人音樂好手而設,「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大賽曲目全面 境界技巧兼顧

看過大賽的章程,陳祥恆讚賞賽事的指定曲目很全面,「莫札特是很早期的古典音樂,他表演的風格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可以考驗學生的體會,另一個層次帕格尼尼代表技術,和莫札特完全不同,所以很全面,甚麼技術都包含在裏面。」

問到在海外學習音樂的體會,陳祥恆表示,在外國學音樂,可以對樂曲了解得多一些,因為古典音樂發源於歐洲,了解當地的文化對認識樂曲很有幫助。

另一個體會就是:「做音樂家心地都會比較善良,你在音樂學院接觸學音樂的人,你會看到文化修為和一般人很不同,比較斯文。」

和陳祥恆一起就讀伯明翰音樂學院的區駿熙現年20歲,7、8歲開始學琴,曾受教於著名小提琴家姚玨,高中畢業之後就遠赴英國,修讀音樂課程。

他憶述小時候在音樂中心學鋼琴和歌唱,無意中聽到小提琴的聲音,覺得非常的優美,可以做到人聲做不到的聲音,便轉學小提琴,其後參加香港演藝學院課程。雖然練琴的過程很辛苦,「但是當你喜歡音樂,它就成為一種習慣和興趣,從你練琴的時候可以體會到音樂是很廣闊的,音樂包含不同的方向,很有成功感。」

個性單純的他很喜歡巴哈的樂曲,尤其是「無伴奏」,「覺得巴哈很有智慧,旋律的搭配都很有結構性,要慢慢去研究才知道他說甚麼」。他表明自己很喜歡古典曲目,直到現在都無法接受現代派的音樂。

區駿熙覺得,彈奏的技巧不可缺,但是音樂是給人聆聽的,所以內涵更重要,「音樂修養是技巧得不到的,技巧可以慢慢練,但音樂要很長時間去浸淫、培養……用心去拉,每首歌人家都會感受到。」他並強調:「音樂可以說是一種情操、一種品格,言語很難表達,可以表達你內心想說的東西,就算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演奏出來,都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感受。」

贏輸不重要 交流最難得

區駿熙認為,新唐人的大賽很有挑戰性,「參加這個比賽的人自己要做很多功課,要了解不同種類的音樂才能勝任」。他渴望將來有機會參賽,「其實比賽是很好的,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其實比賽贏或輸都不重要,可以結識在不同地方讀書和演奏的人一起交流,這才是最難得的。」

陳祥恆和區駿熙二人相約,從學院畢業後,將會與其他同好們組成小型室樂團,為音樂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