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在呻吟(52)龍灘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七、紅水河四級水電站——龍灘水電站

3、移民的損失

(4)單價?

房屋補償與移民建房費有如此巨大差距原因主要是:

1、補償價格低;2、政府場平建設遠遠趕不上電站建設速度,水淹上來,移民搬遷,場平大多都未完工;3、補償單價是2006年價格水準,移民建房又是2007~2008年物價上漲幅度最大的兩年,加之移民集中建房,紅水河沿岸各地哄抬建材價格;4、庫區陸路交通未恢復,材料運輸費用翻幾番。

假設整個庫區8萬多移民有一萬人搬到通柏油路的望謨蔗香集鎮式移民點,又有一萬人如冊亨浪沙移民點在2006年底物價上漲以前剛搬遷兩個月就立即把房屋建好,還有6萬移民就是九牛坡、平洞、馬日塘式移民點,因為上述各種原因,「龍灘電站給的100平方房屋補償,我們現在只能修不到70平方」,6萬移民僅僅在房屋補償一項就損失約5億元。

鬆土層:水電站淹沒後的紅水河沿岸已經很難找到平地,移民點場平大多是在半山腰或山梁上開挖,這樣開挖出來的場平有中間必有邊邊,有靠山一面的原土層必有邊上的鬆土層。無論基礎設施補償是多是少,政府絕不會全拿給開挖場平的老闆,老闆也不可能不賺錢,並且人的欲望會膨脹。基礎設施補償是100萬元,他可能會下撥50萬,留下50萬元;基礎設施補償提高到200萬元,他絕不會只留下50萬而下撥150萬,也許他仍只下撥50萬元,而留下150萬元。70萬元能把場平建好,你給他120萬,他也不一定就把場平建得更好。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當代人的特點。

承包商把場平建「好」,政府驗收時把皮尺一拉,原土鬆土都是場平,原土鬆土都是面積,承包商到別處找工程去了,移民們就把那塊場平劃成小塊,然後抽籤,誰抽到原土層誰抽到鬆土層,都是神的旨意,偶爾也有人的意志代替神的意志。

冊亨雙江平華移民點原來打算修兩排房屋,場平是按兩排房屋規劃開挖,後來有一些人遷往城裏,留下來的住戶全靠山一面原土層建房,鬆土層一面是豬圈、小菜園。「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平華移民點是最標準的場平。

雙江打賓移民點黃廷善建好房子就兩、三個月,2007年夏我到他家時,堂屋已開始下陷,直徑約有2米,中間下凹約6~7公分,靠溝的一面牆體已開裂,「在這一面下基腳時我已多花了一萬多,還是這樣」。

兩位公安朋友說:「百口鄉移民點有些移民挖基腳挖了七、八米都沒有挖到原土,越往下挖水越多,只好填大量石頭,光是打基腳就花8萬元」;「如果不是地震,估計他家的房子也不會垮的」。

蔗香覃品鞏:「我運氣好一點,抽到靠山一面,抽到「鬆土層」的那幾家開始他們不要屋基,但你不要又去哪兒找,最後不得不要,有些填石頭,有些打樁」;「有一家打屋基就花了三萬五」。

羅甸紅水河鎮楊國花了13.5萬元,房子還未露頭。紅水河鎮第一場平是趕集點,政府靠山,另一面以348~500元/㎡賣給移民,(截止2009年春夏,政府賣地皮給移民,卻還沒有發放基礎設施費。)楊國花5萬元買100㎡的地基,下基腳花8.5萬。
「我家的房屋補償打基腳都不夠」。

樂業雅長丁書移民點、田林百樂板幹移民點抽到鬆土層或有地下水的移民拒絕建房,政府無奈就只好打水泥樁,移民們在第一層的地板上也就不得不還要澆上鋼筋混凝土,搬遷兩年後2008年秋,丁書移民點那些移民都還未建房。

冊亨示範點移民房最平淡、最沒有形象,但卻最實惠。他們都沒有貸款,都沒有欠賬,手裏還有幾萬余錢,至少他們現在沒有包袱。而其他地方的移民點是打腫臉充胖子,為了建房,殺雞取卵,有的貸款、有的東挪西借、有的把土補費等補償全押上。住的是洋房,將來可能要吃野菜嘍!

借貸早晚會還清,到了那天,住洋房、樓房的面子就要大得多,可是過了那麼多年的窮酸日子換來的那個面子不太值得;到了那時,示範點移民們可能已經又把房子裝修一新,可能已經在那平房上又加修了一、兩層,而且,這麼多年他們一直輕輕鬆鬆地過日子。(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97年7月下旬,因撰寫〈584工程與農民的怨聲載道〉被以反革命煽動罪判刑三年剛釋放出獄幾個月,有一天,我所在學校校長告訴我說:「公安局安全科的某某要我轉告你,這段時間你不要出門」。並不是因為那時我仍被「剝奪政治權利三年」,而是擔心我在那高壩出現會「煽動」移民們繼續抗爭…
  • 對普通老百姓,財富標誌在城裏是房子、車子、金戒指、金耳環;在農村,是吃、是住。誰家哪一餐吃白菜還是吃豆腐,外人不可能一清二楚,可是哪一家是平房,哪一家是瓦房,哪一家是一層,哪一家是一樓一底,全都明擺在那兒,藏不了,收不住。
  • 2002年,移民有數百人上千人到興義市區北京路、坪東兩地堵路,政府無人理睬,兩、三天後移民自行撤走。
  • 「這麼多年,即使當初多得幾個錢,也吃不到現在。」的確,十年前,你多得幾千幾萬,現在早已吃光,可是你不吃第一、第二個饅頭,只吃第五個饅頭,怎麼又能吃飽?
  • 2000年,母子二人從老家的松林坡木棚搬遷到女兒在移民點幫他們修的空心磚房裏,耕種那0.88畝水田,年收入1,000元。不求吃飽,只要有吃;不求不餓,只要不死。半瘋的阿雪看到能吃就撿,年邁母親看到能撿就抓,一個是瘋子,一個是乞丐。
  • 「地界」本是人為劃分,自古以來紅水河南北兩岸的人們並沒有「跨界耕種」,無論是南岸還是北岸,哪地方適合耕種就到哪地方開荒種地。地球本不屬於哪一個個人或哪一個集體,誰先去那兒開荒種地就應該屬於誰所有。
  • 在百康村巴將屯等,雅長林場要搶佔農民玉米地栽樹,為了防止村民阻攔、反抗,林場還出動林場公安,有時還有鄉府、鄉派出所民警等到現場「維護秩序」。
  • 半個世紀前的西元1954年,有七、八個壯漢帶著斧頭、鋸子、行李駐紮在方圓幾百平方公里都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廣西樂業縣雅長鄉百康村偉蘭組,搭起木棚,門口用一塊小木板畫下「凌樂林場經營所」,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曙光剛露頭就讓廣西樂業縣雅長鄉、花坪鎮、邏沙鄉、田林縣百樂鄉、平山鄉村民又恨又怕的「雅長林場的雛形」。
  • 沒有造林款,沒有退耕還林款,玉米價格不上漲,林場與當地原住民相安無事。即使是89年縣府在當地原住民毫不知情情況下把這片一百多萬畝土地劃入林場,林場對當地農民的耕種也沒表示什麼。
  • 八壩屯有「山林證」都奈何不了林場砍松樹桐樹占地,更不用說如巴流屯這樣無證可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