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保育 保留香港獨有的文化

人氣 47
標籤:

【大紀元10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明慧、吳俊婷香港報道)日前,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助理教授司徒薇博士在一公開講座中,介紹近年有關活保育與社區營造的成果。她強調,文化保育對一個城市發展是的重要,發掘新都市生活模式,以人為本地發揮營造社區的創意和活力,為都市重新注入生活生命原動力。下面節錄有關活保育部份。

文化保育對一個城市發展是很重要,活保育議題在面對很大的競爭。司徒薇表示,香港沒有統一產業、天然資源,土地被迫害的越來越難耕種。香港的租金昂貴,是因為缺乏第二產業的原故。又說,香港其實可以做一些有創意、有專業知識的行業,就是第四工業。「一個城市要吸引人的話,又沒有天然資源,什麼都沒有的話,就要做一個好住的城市;保育環境、生態、保留一個城市獨有的文化。」

司徒薇以灣仔藍屋爭取文化保育的過程作為例子,「香港有好多的資源是看不到,如果一個城市可以動用到裏面的人,一起做大家覺得有意義的事情的時候,就是一個無價寶。所以市民要重視自己區內的能量及知識,保留一些街坊的傳統故事和手藝行業等,還需要做不同階層的文化和溝通。

司徒薇強調,利東街不單是舊樓這麼簡單,它是傳統手藝行業的經濟網絡,香港經過多次起跌的經濟大風浪,全部都能捱過。就是政府逼死一個香港傳統手藝行業;包括修車,打鐵,印刷等等。「去年香港的鐘錶展,其中一個歐洲高層到處要找一個老師傅,他是全港最有資格維修古董表的人,就是這個舊區裏的一個叔叔。」又說,灣仔的藍屋背後的一條街有個修車師傅很本事,這個修車師傅會將車拆掉後重新裝好,有很多古董車的大廠現時都沒有了,現時全球沒有幾個人可以將古董車裝好行的。「香港是有寶藏,活保育不是保死物,而是這些傳統。」

司徒薇指出,受政府的重建舊區政策的影響,受影響的租戶很多人不是貪錢,他們只想鋪換鋪,想繼續他們的行業。「礙於很多新起的大沒有地鋪,印刷機,那些修理汽車等等,在普通商場裏無可能做到這個生意。如果我們沒有街區城市空間的時候,所有這些行業就會自動死亡。」她重申,文化保育不是一些虛無飄渺的文化,不是文化網絡,而是一個經濟網絡。打鐵師傅做的大五金,所有建築的金屬類、器材,這些都需要老街區的鋪頭才可以做到。政府殺了很多傳統行業。

司徒薇希望政府做舊區保育報告需作全面考慮,除了保育本土文化外,還有很多經濟網絡。市區重建局本來想趕走藍屋所有的人,將之改為茶藝和中藥的博物館。她說香港好多人都喝茶,好多人看中藥,到處都是中藥鋪,為什麼要博物館裏看這些?政府藍屋的構思被我們推倒,是因為保育的政策的失敗:包括爭取利東街、天星碼頭保育等等。

政府在市區重建通常解釋說是為市民好,舊區又濫又破要拆了它增值等等,為什麼要拆灣仔,大角咀、深水步周圍都不拆,原因是它最便、最貴、最旺。「有很多國際研究顯示指,其實不是因為舊樓要拆,原因是樓又方便又是貴地皮,拆了它,起過地產商可以賺這個差額,香港好多這樣的人。」

相關新聞
港環保餐具被指不堪用 業界:湯匙「盛飯」或無法受力
垃圾徵費|民研:近七成香港市民反對8月實施
港奪命工傷|源禾路渠務工程意外 兩男工死亡
美關注港少年犯被指遭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