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赤桑鎮

只有包公卻沒真相 那是假包公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203
【字號】    
   標籤: tags:

《赤桑鎮》原本是個老戲。民國初年,劉半農在書舖中獲得光緒、宣統年間的一本「戲簿」,記載中有六個戲班-玉成、寶勝和、太平和、義順和、小吉祥、小德順和都有《赤桑鎮》這齣戲,當時這是一齣頗流行的戲。

但民國以後少見演出,直到1961年北京京劇團根據老劇本加以續編(?)出來,由花臉裘盛戎演包公、老旦李多奎演大嫂。內容是大嫂的兒子包勉貪污被包公鍘死,大嫂聞知怒斥包公,包公「教條式」的重複講道理,大嫂終於「被」感動了。中共編出假的傳統戲來替換過去的,是一種洗腦的手段,實質暗中破壞傳統藝術,將中共的黨文化混進去,讓人以為原本的戲就是這樣的。然而有識之士一眼就能識破。

精於京劇品鑑、透徹京劇深邃內涵的劇評專家吳藕汀,看到裘盛戎、李多奎的這齣新編《赤桑鎮》,直斥為偽造,說它和傳統戲一點關係都沒有(見吳藕汀「戲文內外」一書)。他慧眼拆穿,共產黨別以為可以瞞過全天下的人。傳統戲絕不會把包公演成一個喊口號的人,難道包公天天喊我正派,別人就得是邪派,連證據都不用就可以斷人生死?

真正的包公一定要具備找尋「真相」的決心,絕不是憑自己的好惡或立場妄判。可是黨文化就是搞分化,不聽話就是「敵我矛盾」,給你扣帽子,置你於死地。完全不講是非真假,沒有正義可言。


7. 粵曲《赤桑鎮》劇本,方文正撰曲。

人民難道就會相信這種說不通的邪理?共產黨的辦法是反複給人洗腦,利用各種文藝作品-例如新編假的老戲當幌子,把傳統的故事竄改,然後大肆傳播,久了大家不知不覺就誤以為故事原本就是那樣。《赤桑鎮》是典型的例子,人物沒變,內容完全改變。演到現在已有50年歷史。

今年北京版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竟編入這個偽造的「傳統戲」赤桑鎮選段,讓十一歲的孩子,接受一個蒙受喪子之痛的嫂嫂,無可奈何的聽著包公的訓誡,然後自己認錯,並上前嘉獎包公為國「執法」殺人。多麼邪門、令人不寒而慄的教育,全無人性,切斷情感:小孩按著這種教條指示去成長,長大肯定唯黨是從,六親不認。


1《赤桑鎮》王朝(許孝存飾演)騎馬趕路。(中興國劇團演出)

中國傳統非常尊重生命,易經有所謂的生生哲學,儒家講人死為大、哀矜勿喜,從來不會隨便拿生命來祭給口號或教條的。共產黨自己封自己是「偉光正」、它說的就是道德、就是原則,憑此假道德、假原則,就能捉人入獄甚至處死。強制之下,沒人敢過問真相,群眾完全被它給下蠱了。

新編《赤桑鎮》這齣戲,極明顯的洩露洗腦的企圖。包公明明是按證據辦事,現在被改成按「莫名其妙」辦事,怎麼會這樣?我們剖析來看:新編《赤桑鎮》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真相,包公對嫂嫂只說包勉「貪贓枉法」四個字,沒有細節、沒有說明,完全不用交待來龍去脈,嫂嫂就得照單全收。如此簡陋、如此粗暴的對嫂嫂的講話方式,在快速、緊迫的唱曲中,觀眾無暇思辨,慢慢竟也認可、接受了。


2. 《赤桑鎮》包公的嫂娘(陶勇君飾演)。

說起來這個大嫂可是包公的大恩人,包公稱她嫂娘。包公生下來因醜陋遭到父母棄養,可嫂嫂不嫌他,視他如己子包勉一樣,將他帶大。原本《赤桑鎮》的戲劇性就在這裏,包公要如何處理恩情與法律的矛盾,這十分艱難的。我們以粵曲《赤桑鎮》的老本子來做比較。就會發現新編戲裏的包公簡直畜牲不如,不用婉轉、不用安慰,不用把真相告訴大嫂,只用法律來搪塞,根本沒有一點戲劇性。這個編劇真的愚蠢到不會用情理法的糾葛來鋪陳戲劇性嗎?


3. 《赤桑鎮》裏的包公(陳漢文飾演)。

粵曲的編法:包公趕回嫂娘家,躊躇不知如何告訴告訴大嫂,大嫂在那裏哭,他向前請安,大嫂跪下諷刺說:「我這無夫無子的小婦人,向包大人下拜請安」。包公嚇的說:「唉,折煞呀!(唱)我躬身拜,未敢抬頭望,慢將嫂嫂攙扶,脫下披風蓋她身上」。你可以看到包公的溫柔細心,蓋披風的動作一方面顯示包公趕回來的奔波,一方面顯示包公體貼嫂娘的細膩。新編《赤桑鎮》這些都刪掉了,改成包公與嫂娘一見面就吵架,妳訓我、我也要訓妳,實在太低級了。


4. 嫂娘(陶勇君飾演)氣的想用拐杖打包公。

粵曲《赤桑鎮》非常清晰交待包勉犯罪的過程,讓嫂娘真切知道發生怎麼樣的事情。新編《赤桑鎮》則很離譜,嫂娘只會斥責包公「害死我兒」,給包公冠上兇手的帽子。她好像一點也不關心真相,嫂娘聽到包公說包勉貪贓枉法,立刻潑賴撒野,要包公運用關係(自己人嘛!)把包勉救回來。如果真是如此刁鑽的嫂娘,當初怎麼可能會「善良」的收養一個給自己添麻煩的小孩呢?


6. 嫂娘(陶勇君飾演)最後給包公敬酒,勉勵包公繼續為國效勞。

同時,難道真有如此無知的嫂娘,既不了解兒子的缺點,也不了解包公的正直,早就會用黨文化「自己人」的那一套擺平事情。這種「自己人」的邏輯,共產黨真的已經發展成司空見慣,例如「李衙内」撞死河北大學女生,沒人敢對他怎麼樣,因為他爸爸是公安局的副局長(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的副局長,其實也只不過副科級大小),因為是自己人所以殃視也不報、法院也不處理,連那個大學校長也不吭一聲。可悲呀,連那大學校長也是自己人,所以一個假戲可以荒唐的放入小學課本去「毀人不倦」。

老粵曲《赤桑鎮》,包公委婉說出真相,清楚交待包勉所做所為:包勉被發現貪污,按理要交出帳簿,他表面答應了,藉故要整理三天,竟利用這段時間湮滅證據,還殺人滅口。嫂娘聽罷真相,明白是非曲折,自然懂得體諒,不再怨包拯。以下是粵曲交待包勉做錯事的一段:


8. 粵曲《赤桑鎮》劇本,描寫包勉罪狀的一段。

包拯:「蕭山衙内(按,包勉辦公處所)夜裏火星降,賑災紀錄已經火中葬,最是驚異,院衙内,卻未蒙招火災降。翌晚復有兇殘血案,帳目簿記官一家八口,招盜劫俱遭殃。」

嫂娘:「驚心顫,語刺心傷,疑幻疑真殊納罕,迷離撲朔真是欲蓋彌彰。小包拯我親育成人,自小正直堅剛,心如月朗;包勉兒,雖則精明聰敏,惟是略帶浮張。……」

這個重要癥結,新編《赤桑鎮》裏竟然沒有,是根本不把真相當回事。就像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周星馳「領悟」打官司要贏,不是靠真相,靠的是嘴功了得。他開始勤練嘴功,面對大海咒罵不停,魚蝦都被煽動的七上八下,躍躍欲試的,最後罵到頭上都長出有兩隻巨螯的橫行螃蟹,終於練成。所以呢,將來的包公非請這位芝麻官去做不可。他能激動的你跟著起哄,你卻不知真相是甚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