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巴比倫之子》 讓人感受戰亂的創痛

沉靜

人氣 154

【大紀元2010年11月22日訊】《巴比倫之子》(Son of Babylon)是我看的第一部伊拉克電影,以紀實的風格,講述祖孫二人千里尋親的故事,單純質樸,感人肺腑。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2003年4月,薩達姆暴政垮台,不久廣播傳來在伊拉克南部美軍釋放薩達姆關押的庫爾德戰俘的消息。在遙遠的北方,一位黑袍白巾的庫爾德族母親,一個從未見過父親的男孩,從山區橫跨黃沙漫漫的大漠,風餐露宿,長途跋涉,決心要找回海灣戰爭中失散了12年的唯一親人。

馬路上的車輛呼嘯而過,根本就不搭理這對風塵僕僕的老小。男孩沮喪地要回家,奶奶坐下祈禱,終於有車可上了。炮火還沒有停歇,硝煙瀰漫,紛亂的人群,被炸毀的斷壁殘垣,司機罵罵咧咧地聒噪著。孫子艾哈邁德活潑可愛,跟人聊天時還拿著父親留給他的長笛。祖母是位端正堅毅的老婦人,心事重重地望著遠方,沉默無語裡有著無邊的隱忍和愁苦。

又要換車,長途客車骯髒而擁擠,孫子從窗口爬入,奶奶卻沒擠上,在車後追趕奔跑大喊,兩人差點兒失散。到了橋上,一路催孫快走的老婦,突然坐下不動。柔聲輕喚,來,洗洗臉,換上白襯衫,就要見爸爸了。祖孫互相以河水抹臉。

關押戰俘的監獄空蕩蕩的。他們挨個窗戶喊,「爸爸!」「兒啊,孩子都12歲了,你在哪兒?」獄方查無此人,告知或許在亂葬崗……

亂葬崗荒沙下挖出無數的白骨殘骸,為人妻、為人母的女人們哀聲四起。這淒慘的景象,一下子擊垮了老婦,她摸著不知名的骷髏頭,悲泣不已。「失去兒子,我身體的一部分也死了」那是怎樣的心碎和絕望!小孫子扶奶奶站起來,恍惚間,她蒼老了許多年,眉毛都白了。

據悉,40年來,超過150萬伊拉克人失蹤,渺無音訊。300多個亂葬崗被發掘,屍骨遺骸高達25萬。

旅途中,有個叫穆薩的男子對艾哈邁德很好,從未感受到父愛的孩子倍感親切。穆薩坦承從軍時被迫殺過庫爾德族人,老太太斷然拒絕穆薩的幫助。如此憤怒,事出有因。薩達姆執政時,曾用化學武器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庫爾德族人,施行一系列種族滅絕政策。可見,獨裁暴政、窮兵黷武給老百姓帶來的災禍之巨、傷痛之深。

日夜掛念的至親真的不在世上?祖孫倆決定到巴比倫去找,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也不放棄。在顛簸的卡車上,老婦人心力交瘁,氣若游絲。輕喚著兒子的名字,閉上雙眼。艾哈邁德叫她,卻發現相依為命的奶奶再也醒不過來了。「奶奶,別撇下我!」可憐的孩子哭的啊……

影片以兒童的視角拍攝這個故事,簡潔樸素,不煽情,呈現寬宏的人道精神。鏡頭不時定格於男孩清澈純真的眼睛,從調皮可愛到沉思懂事,那憂傷落寞的大眼睛,見證了一個國家的滿目瘡痍、亂世中的生離死別。那無法揹負的沉重壓抑感、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晶瑩的眼淚,讓人心疼,深切地感到維護和平、保護兒童免於戰火,多麼重要!

兩位非職業主演本色樸實,加上刻畫人物內心的細節真實生動,給人印象深刻。壯闊的大自然與亂葬崗的屍骨形成對比,淒絕震撼。片尾的吟唱、泣訴和禱告,伴著斷斷續續的笛聲,古樸蒼涼,哀感頑艷,令人潸然淚下。

本片榮獲柏林電影節和平獎、國際特赦組織電影獎,還將參加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競逐。@

相關新聞
不顧中東戰火 阿根廷人避難以色列
貿協明針對中東戰火召開座談會教台商避險
中東戰火七加拿大人遇難 各國緊急撤僑
中東戰火 世界大戰火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