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軌跡(一):從太空探索說開去

周正
font print 人氣: 50
【字號】    
   標籤: tags:

生命從何而來,又向何而去?這是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關注著的問題,而且也在孜孜以求的探索著:從哲學到歷史,從天文到地理,從生物學到考古學發現,都貫穿著這一主線。

美國《時代》雜誌2010年11月8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外星人,你在哪裡?」(Is Anybody Out There?)。 文章中說,不管是在銀河系還是在廣闊的宇宙中,恆星是大量存在的,而行星卻是很難尋找的,一直到1995年人類才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存在。在這個發現之後,人們就開始考慮生命在上面存在的可能性。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些行星要麼太大,要麼離其恆星的距離太近。在過去的15年裡,科學家們發現了近500顆這樣的行星,但是還沒有找到類似於地球、環境適宜於生命存在的星球。

由此可見,人們為了探索這一領域花了很大的功夫。事實上,2009年發射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就是為了探索外星生命這一目標的。它跟蹤觀察著十幾萬顆恆星的亮度,希望能借此找到新的行星。

在這裡不禁想起古人對天文的探索,其研究角度與此大不相同。古人認為天上星象和地上的人與事對應,人類社會隨天上的變化而變化。根據這種天人感應,人們就可以通過天文觀測來預知人間禍福。《易經·彖傳》中稱:「觀乎天文,以察時變。」《三國演義》中對星象占驗的描寫特別豐富。比如劉表、曹操、關雲長、張飛、諸葛亮、劉備等人的死都有天象顯示;在重大決策上,如劉備稱帝、蜀吳聯盟、諸葛亮設壇借東風火燒赤壁、蜀國北伐中原等等,幾乎都與天象有關。

古人已將全天分為二十八宿的天區體系。《晉書·天文志》稱:「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三國演義》中也提到諸葛亮所觀測的本命「三台星」。三垣二十八宿形成了龐大而又獨具中國特色的星官體系。因此,星象占驗就可遍及全天。這些在古籍多有記載。比如,就與風有關的占驗而言,《漢書·天文志》中稱:「月為風雨,日為寒溫」,當月亮運行到某些星宿時就會起風。《尚書·洪範》裡稱:「箕有好風」,即當月亮運行到箕宿時,就要揚塵起風。《孫子兵法·火攻》篇也稱:「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西方的古代文明中對天文的認識也是很豐富的。舉例說,埃及文明的繁榮,與尼羅河息息相關。可是,河水的定期氾濫,也帶來了許多災難與苦惱。後來,一名僧侶在觀察天象時發現,當夏日某個清晨,有一顆叫做天狼星的亮星隨著太陽在地平線上同時升起時,尼羅河水就會在這一天開始上漲;幾天之後,當太陽的升起比天狼星晚一點時,河水就要氾濫。大約一年之後,天狼星又與太陽一同升起,如此往復、週期循環。知道了這些之後,人們於是就在河水氾濫之前提前撤離,退出洪水氾濫地;等到風平浪靜後再回來播種、收穫,享受河水帶來的肥沃土壤。這是人類順應自然、與之和諧相處的範例。

談到古文明的智慧,如果有人認為上面這個例子多少有些巧合的話,那麼瑪雅文化中在天文領域的瞭解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古代瑪雅人不知道現代的望遠鏡,卻瞭解天體的精確運行週期,並與現代天文研究的結果極為相近。比如,太陽年(即一般意義上的一年)現代的精確測量值為 365.2422天,而古代瑪雅人卻知道太陽年的長度為365.2420天,兩者差0.0002天;類似的,瑪雅人概念中月亮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 29.530588天,而現代的測量值為29.528395天。瑪雅人對金星的會合週期的計算能精確到每6000年只差一天。瑪雅曆法中對金星也有超乎尋常的研究,他們能準確的算出一個金星年是584天,如果按他們的方法去推算金星的運轉週期,一千年僅有一天的誤差,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天文學成果。瑪雅文化只是一個例子,類似的情形還有不少,比如非洲有一個叫做「多汞」(Dogon)的部落,他們在很久遠以前便對天狼星具有十分詳細的瞭解。

回顧這些歷史上的文明,不禁令人深思。廣闊的宇宙中、大千世界裡,生命的奧秘可能比比皆是,遠非我們習慣所認識的那樣。其存在方式也不僅限於人們所熟知的這些。中國古人講:三尺頭上有神靈。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人也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裡面也許蘊含著很深的道理。人間的許多大事,不是人說了算的,是有其規律的。所以順天意而為,也就變得很重要。就個人而言,人的所做所為,一言一行,也不是做完就沒事了,而是會有後果的。也就是說,做好事得善報,做壞事得惡報。

為了太空探索,人們還發射了其它的天文望遠鏡,如1990年發射的哈勃(Hubble)望遠鏡和1999年發射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它們拍攝的許多圖片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有新星的生成過程、也有天體的衰老消失;在銀河系內也有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而且銀河系也似乎在與其它天體分離……那些奇妙而又壯觀的景像令人驚歎不已。願意進一步瞭解的讀者不難在網上搜尋到相關信息。這些天體的變化都說明,我們所處在的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時期。

由此可以看出,生命的存在方式不只限於現代科學所認識到的那些。當放下舊的觀念時,可能會發現,生命的真相遠在天邊,也近在身旁。自己生命的未來,有時取決於匆匆生活中的一念。(待續)

參考資料:
Is Anybody Out There? http://www.time.com/
http://xinsheng.net/xs/articles/gb/2002/5/4/14648.htm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王佳惠、全宇首爾報導)近日,為紀念韓國博物館開館100週年,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舉辦了世界系列古文明展的第三個特展「太陽的兒子,印加」。向韓國公民展示了印加神秘的古文明,參觀者表示,古代人的聰明智慧令人驚嘆。
  • 今年隨歐洲「神秘瑪雅文化之遊」熱門旅遊團去墨西哥走了一趟。
  • 瑪雅遺蹟之二:烏斯馬爾(Uxmal)

    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北部、距尤卡坦首府梅達爾市8公里的烏斯馬爾(Uxmal)瑪雅古城,是瑪雅古典晚期的奴隸制城邦遺址,保存較好的一座瑪雅古蹟。據說,它是少數幾個基本保持了原貌的瑪雅遺址之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帕倫克古城是尤卡坦半島的另一處著名瑪雅遺址,據說是瑪雅文明考古的最早發現地,這裡有舉世聞名的「銘文神殿」和帕倫克國王巴加爾的墓室。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圖倫(Tulum)古城是尤卡坦半島上晚期的瑪雅遺址,是唯一一座建在海濱的瑪雅古城。文化古蹟與自然風光,使這裡成為熱門旅遊景點。
  • 卡巴(Kabah)是尤卡坦半島上的另一處瑪雅遺址,在半島的Puuc地區。Puuc名字來源於瑪雅語,意思是「山丘」。由於Puuc在這地區是唯一高的地理環境,因此它被稱為Puuc地區。卡巴距烏斯馬爾(Uxmal)遺址約20公里、名城梅裡達(Merida)南約 80公里。
  • 科胡利希(Kohunlich)是前哥倫布時期中美洲的瑪雅文明考古遺址。尤卡坦半島上的科胡利希,在半島的金塔納羅奧州(Quintana Roo)、切圖馬爾(Chetumal)城以西約 60公里處。掩埋在熱帶叢林棕櫚園中的科胡利希,是由美國人雷蒙德‧默溫(Raymond Merwin)於1912年發現的。
  • 人的生命都是有生命軌跡的、是有規律的,如果人能掌握了自身的生長、發展規律,人對人生觀的認識就會發生根本的改變。
  • (shown)按照傳統歷史學與考古學的觀點,美洲文字歷史不超過2300年,而這個新發現使學界不得不重新評估奧爾梅克文明的重要性。
  • 說起那些曾經輝煌,後來被淹沒的古老文明,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亞特蘭第斯(ATLANTIS)」,也叫大西洲。據說那裏有發達的港口,現代化的城市……卻在大約一萬二千年前因一場世界性的大地震和大洪水災難而沉入海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