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內涵(一):說「苦」

居安思危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苦,在每個人、每個階段、每個歷史過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從味覺上認識苦

從味覺上講,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嘗到的東西是甜的,吃少許的苦,人就能體會到苦的滋味;如果嘗到的苦是輕微的,再吃比原來更苦的東西,人便不會覺得原來的苦。反過來去品味,輕微的苦會變的比更苦的東西甜;輕微的甜會變的比輕微的苦更甜。人生不也是這樣嗎?

從感覺中感知苦

苦,本來是人味覺上的感知,而人把人生中對痛苦、辛苦、苦難的苦,看的更苦。把疼痛說成痛苦,把辛勞當成辛苦,把艱難叫成艱苦。看的比味覺上的感受還要刻骨銘心的苦。

從失去後體會苦

一個人奮鬥了一生,既沒有達到名,也沒有獲得利,他不會覺得苦;一個人,奔波了一生,達到了名、獲得了利,人會覺得甜;一個人,辛苦了一生,失了名、喪了利,人會覺得比沒有得到雙倍的苦。

從比較中理解苦

傳統的認識上,人把苦,認識的很簡單。從造字的角度上講,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苦字,屬於上下結構,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古字,合成苦。後來的人認為,過去的人結草為廬、以草為衣、以草為食的生活是苦。後人對前人的認識,是一個相對的比較的過程,沒有具體的標準劃分。苦,是相對而言的,只有時空上或同一層次不同人群的比較和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才會知道自己與別人相比,是甜還是苦。

跳出人身看人的苦

人生在世,人與人比較,看到人都是這樣的人身,人人都這樣,人不會覺得苦。其實,與更高層次生命的身體相比,用更高層次生命對人的認識來看,人生活的很苦。正因為人有了人的肉身的束縛,人受不了寒冷的侵襲,受不了炎熱的煩擾,受不了饑渴的困惑,受不了勞累的困擾,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受不了情志的困頓。

人把人的身體,描繪的如何好,是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的孤芳自賞,是與比自己更低層生命相比的沾沾自喜。修煉的人,通過正法修煉,體會到人的靈魂脫離人肉身後妙不可言的自由、如意;體會到更高層次生命沒有人身束縛的殊勝、莊嚴、大自在、大神通;與人所在的境界比起來,會覺得人生的苦更是苦上加苦。

跳出人性看人的苦

我這樣給人說,人以外更高層生命的境界,人會覺得不可信和虛無縹緲,不認可我的觀點。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一下,也許你會理解我的苦心。

人人都去過廁所,也在廁所中看到過廁所裏面的糞便、屎尿,和廁所中爬行的蟲子。站在廁所蟲子的角度上講,廁所的糞便是它們的美味佳餚,屎尿是它們的江河湖海,其中寄存的微生物,是不是也像是人中的植物、動物、海洋生物那樣,成為它們生命中的營養呢?

如果它們中也有文學家,是不是也會把它們生存的環境,描繪的像天堂一樣美呢?如果它們中有政治家,是不是也像人一樣,把自己這個民族、國家所占領的領土,當成礦產豐富、地大物博的國家那樣炫耀呢?如果它們中也有軍事家,是不是也會炫耀自己的強大、侵占別人的領土呢?

站在更高層次生命的角度上看人,與人站在廁所看廁所內的生命一樣的苦、一樣的短暫和一樣的可憐。人不想把自己的生存環境看的那麼壞,是人脫離不了人的情,對自己生存環境的認識。廁所內的生命對廁所外的人不理解,與人對更高層生命的不認識,是不是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呢?

高層次上看人的苦

其實,從另外空間看,對苦的認識有另外的理解。人覺得苦不好,總想回避人生的苦難;在另外空間看,人認為的苦,恰恰是高層生命求之不得的。正因為人的苦,人在這裏才能修煉;正因為人有苦,人才能在苦中消人的業,成就人的果位;正因為人承受苦難,人才能從人苦難的修煉中,體會到修煉的好,體會到高層生命的美。苦,造就了人,把人昇華到高層生命中去,才顯的更高貴、更難能可貴。

只有修出人身,才會知道人身的苦;只有看到真天界、善境界,才會體會到低層生命的苦;在正法的引導下,堅定修心、堅持修命、勇猛精進,才能脫離人身的煩惱之苦、才會體會掙脫輪回的樊籬之甜。

人類啊,醒醒吧!人生的苦海無邊無際,回歸洪大的佛法才是心靈的彼岸。珍惜這萬古難遇的機會,從人的「苦」中走出來,從人身的「苦」中走出來,從生命輪迴的「苦」中走出來,才會跳出真正無邊的苦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