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神曲》(三):「巨人」的喻意

王昊天
font print 人氣: 113
【字號】    
   標籤: tags: ,

但丁的地獄之旅,行至第九層,即所犯罪孽最深重的一層,看到有很多的巨人因所犯罪孽重大,因此受到極其殘酷的刑罰。

《地獄篇》第三十一首,但丁的老師維吉爾對著那個渾身上下纏滿鐵鏈的巨人罪靈說:這個狂傲的人竟想使用自己的威力反對至高無上的宙斯,因此,才得到如此的「賞賜」。就在巨人恐嚇諸神時,他曾做出膽大包天的嚐試。從這段詩文中可知,巨人是典型的無神論者。因為不相信神的存在,在其思想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妄想和天鬥,和諸神鬥。他的狂傲不可一世,對神的大不敬,使其囂張的行為,帶來的褻瀆神的罪孽,便永遠的在萬劫不復的地獄最深處受刑。

結合詩文,看當今世界,誰以無神論為宗旨橫行天下,誰又在倡導「和天鬥其樂無窮」,那企圖戰天斗地的狂傲,唯屬中共邪靈。那囂張跋扈的情態,渴望站起來屹立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中共惡黨,無論面貌、心態和身影,都像極了那醜惡無比的巨人。

詩文中,但丁寫到:我這時已經看見了巨人的面孔,看見它醜陋的肩膀、胸脯和肚腹,還看見他的雙臂順著臀部垂在兩邊。自然界已經放棄了生產這類生物,當然,那就是他做了大大的善事。他使瘟神瑪爾斯把這種戰爭的執行者統統拋棄。

中共惡黨崇尚的馬克思,便是詩文中提到的「瘟神瑪爾斯」,中共從馬克思那裏完完全全繼承了無神論思想,並以其為宗旨,毒害世人。因無神論本身就是對人類的罪孽,加之歷次對正統宗教,傳統文化的迫害,以及現今對「真、善、忍」正信者的血腥屠殺,反對至高無上的宇宙之主,因此,才引來了天地間轟轟烈烈的退黨大潮。正應了詩文中講到的:「他使瘟神瑪爾斯把這種戰爭的執行者統統拋棄。」天意如此,天祐中華,恢復正統;天滅邪惡,正道正行。如今,中共氣數已盡,它迫害正信的罪孽,為它招致了最終的「賞賜」,便是徹底解體中共,拋棄這個西來幽靈。

在《煉獄篇》我們也可以找到關於「巨人」性格特徵的又一論述。但丁在第三十二首講到:一個娼妓坐在猶如怪獸的大車上,她身邊有個巨人,為了防備把她從他那裏奪走。巨人滿是猜忌,狂怒,貪婪,而又淫亂。

看看詩文的表述,不禁讓人想到,中共惡黨對異議人士的打壓如此殘忍,對待正信迫害的惡毒飆狂,對其人民無止境的盤剝,搾取民脂民膏,又用極其下三爛的方式,在其所轄的土地上推行淫亂色情,禍亂眾生。中共現今在國際社會,無論從虛假泡沫的經濟,還是從齷齪的外交政治,都極其的貌似那個地獄中的「巨人」。

殊不知,這個「巨人」卻早已被七百多年前的但丁,已經看的清清楚楚。天意憐憫慈悲世人,不要跟從「巨人」的罪孽,而毀了生命真正的永遠。所以退出中共邪黨,便是在拋棄這個巨人的罪孽,不與之為伍,還復清白生命。天機不可洩露,於是但丁便用了隱語,早早的告訴了世人。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3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复興的前夜,佛羅倫薩誕生了位偉大的詩人,這就是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阿利蓋利椰B(1265—1321)。
  • 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者——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和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一樣,均屬於大時代轉捩點上的關鍵人物,被譽為「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新時代第一位詩人」和義大利第一位民族詩人。
  • 西元1265年初夏,被譽為歐洲文藝復興開拓者的但丁.亞里基艾利( Dante Alighieri ),誕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戶沒落的貴族家庭。
  • 七百多年來,《神曲》在歐洲一直被譽為是一本難以讀懂的奇書,詩文涉及豐富的天文、科學、哲學知識,也引用了大量的宗教典故,眾多的歷史人物。
  • 但丁遊覽的地獄,外形象是一個漏斗,共為九層,從上往下走去,越往下罪靈承受的刑罰越重。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