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美術

巴洛克藝術(一)

作者:Arnaud HU
font print 人氣: 13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插上天使的翅膀,自由地翺翔於天國的壯麗與輝煌之中,呼吸著聖潔而又燦爛的光芒,在神聖的讚歎聲中,巴洛克時代步入了藝術的殿堂。

從16世紀末、17世紀初開始,這種氣勢宏大、富於動感的藝術便開始從意大利的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地很快遍及歐洲,人們稱它為「巴洛克」(Baroque)。這個詞來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原意為「形狀不規則的珍珠或石頭」,故而有別於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作品強調靜謐、均衡的風格。

正如世界上不可能只存在一種顏色,藝術風格在不同的時代所表現出的多樣性亦是必然。16世紀末,文藝復興一貫追求寧靜與平衡的常規逐漸被藝術家們所打破,很快,整個藝術領域,包括繪畫、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各個方面都開始充滿了運動與變化的恢宏氣勢,這種趨勢在17世紀的歐洲進入全盛時期,直到18世紀中期才為新古典主義所取代。因此,人們將歐洲的17世紀也稱之為「巴洛克時代」。

正如蘇格拉底所言:「美德是所有事物裡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最理想的生命是將其一生奉獻用於尋找神。」這種西方傳統的道德觀同樣作用於巴洛克時代的藝術。不論建築、雕塑還是繪畫,濃厚的宗教和道德氣息處處體現在巴洛克藝術中。在教堂裡,人們用金碧輝煌、雄壯華麗的建築裝飾來讚美神,體現天國的壯麗宏大;雕塑上富有動勢的豐富姿態多用來表現聖徒或天使行使神跡;繪畫中以大量的傾斜或對角線構圖來闡釋激動人心的宗教題材。並且,巴洛克式的藝術風格往往將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集中在一起,以綜合的手法合力表達對神的謳歌,樣式豐富生動至極,令人歎為觀止。

巴洛克的演進

在藝術史上,人們習慣於把16世紀80年代建於羅馬的耶穌教堂(法語église du Gesù,或église du Saint Nom de Jésus,意大利語Chiesa del Gesù)看作是第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

此時的歐洲正處於基督新教宗教改革的歷史階段,耶穌會在當時天主教反新教的運動中,尤其在學校和大學中影響非常大。他們擅長非常華麗的佈道儀式,這正好與馬丁·路德所提倡的新教相反,因為路德實行樸素風格的佈道儀式。因此耶穌會對於教堂的建築裝飾等方面都要求宏偉、華麗的視覺效果,以渲染氣氛,這無疑對巴洛克藝術的發展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

雖然巴洛克風格最初在羅馬天主教廷的扶持下以一種反宗教改革藝術的面貌出現,但拋開宗教上神學的分歧,這種富麗堂皇的歌劇院式的藝術風格仍然對人有著非凡的感染力。事實上,早期由於教派分歧排斥巴洛克風格的國家或地區也都在17、18世紀逐漸接受了這種藝術風格,並在建築、繪畫、音樂等方面予以實際運用。

巴洛克的先驅──米開朗基羅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享譽盛名的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西元1475─1564年)就不斷地嘗試著在作品構圖和藝術造型上有所突破,在很多作品中不斷地看到他打破當時藝術界追求平穩、靜謐風格,有意展露出一定的動勢和傾斜的特徵。雖然在美術史上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由於其時代的原因一直被人們歸類為文藝復興風格,但瑞士著名藝術史家海因里希·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在其1888年的著作《文藝復興與巴洛克》中仍然表示,米開朗基羅是巴洛克藝術的最早開創者,他連接了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兩個時代,並且以他開創性的作品在兩個時代都是偉大的藝術巨匠。

這一特點在他的西斯廷穹頂濕壁畫《創造亞當》一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這幅畫取材於聖經創世紀中關於神用地上的土造人的情景,畫面右上方的長者上帝,將手指向畫面左下方的青年亞當,以神力創造了這位人類的始祖。畫中兩位主角的手臂形成了一條自右上向左下方延伸的動勢線,配合山坡和布料、衣帶所擠壓出的明亮背景,將整體畫面作了一個傾斜的X型切割,給予這一原本莊重的題材以生命誕生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創造生命關鍵的瞬間,上帝和亞當兩個食指之間的那麼一丁點兒空隙卻被米開朗基羅保留了下來,看來作者是有意讓觀眾以自己的思想去參與、感悟這一畫面的焦點。@*#(待續)

(點閱【巴洛克藝術】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