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9-4)

妙哉,眾妙之門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三、老莊的道,雖然無我,但不能沒有「吾」,沒有吾,如何悟道?中國人對「自我」的體悟,已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個「我」與那個「吾」所表達的意義是有所不同的。

「我」是對外稱呼自己,有其主、客矛盾的對立面,當我稱「我」時,這個「我」,是含有主、客體意識的「我」,他是有別於「非我」的我,他將世界分為主、客體兩個方面,我的存在是與他物或他人不同的,我是我,他是他。而這個「吾」,是在其自己,他是主體,但不一定包含主、客體意識的成份,也不須要有一個「非我」的對立面才成為「吾」,「吾」就是其本身,吾可以無思、無慾、無我,沒有主、客體之分。

中國人的造字,真是奇妙得很,這個「悟」字,一個穿心旁加一個吾字,就是吾自己心的感應。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上所說的「感性」、「知性」及「理性」的含義都不同。它可以有對象而悟,亦可以無對象而悟,故老子的道在無的狀態下頓悟得到在我們看來是可以成立的,而在那些理性哲學家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絕對不能成立的。

二千年來,人們將老子的哲學打入虛無主義,說其沒有人生的意義,是出世哲學。就是人們沒有看到,老子雖然沒有了「我」,但既有一個「吾」。這個「吾」充滿了道,吾得到了「沒身不殆」的永恆人生價值,是「我」永遠也追求不到的。

老子說「道」不可言說,其一個隱祕性也在這裡,你一說出「道」的所以然來,它就帶有「我」了,就失去「吾」悟道的精妙之處,「我」能把道說出來,那人人是可以學的,這個可以通過學習而得到的道,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道了。但若果沒有了「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意義嗎?意義雖然沒有了,但「吾」既進入另一個人生的境界,獲得了最高的人生境界。所以老子這個「道」,在乎你自己的「吾悟」,而不在乎「我思」的那個「我」。

它無思、無慾,沒有自我,更談不上什麼普遍性和特殊性。但在道的人生價值上,不能沒有「吾」,沒有「吾」,就沒有了哲學的本體,沒有本體,則無從談起,也就失去所有的人生價值。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外國人的眼中,巴黎人就是法國的代表,也是懂得享樂、浪漫時尚的達人;但在許多法國人的眼中,巴黎人卻往往是被嘲笑不懂生活、不知悠閒情調的都市佬。
  • 客觀表象世界以及人的意識,不斷輸入人腦中,他不斷產生意識。意識多了,那個人的自身就被意識所綁架了,意識總是要以表象世界為對象,沒有「對象」,他就無言以表。
  •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 1885——1981)美國著名學者,普利策獎(1968)和自由勳章(1977)的獲得者。他用五十年時間完成了受到廣泛好評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後幾卷是他和妻子阿拉爾合作而成)。92歲時,他創作了《歷史上的英雄》,這是他輝煌一生的最後作品。他的《哲學故事》旨在讓更多的人瞭解哲學。他終生熱情地致力於將哲學從學術象牙塔中解放出來,讓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 人若無思、無為,他就沒有連結、綜合嗎?為什麼《周易‧繫辭上傳》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逐通天下之故」呢?老子為什麼在損到無的時候,頓悟了道呢?佛教的三大學是「戒、定、慧」。
  • 西方神祕主義哲學,亦稱為「天啟」哲學,其主要根源在於哲學上的「不可知論」。因為人靠理性無法尋找到絕對真理,不得不從神性與天啟上尋求。雖然此類哲學灌輸著不少神祕色彩,但還是以理性尋求為依據。
  • 表面上我們看到理性似乎無所不能,他不斷地認識事物,這個世界不斷被發現、不斷被認識,可是我們得到的永遠是相對而達不到絕對。
  • 他觀看了2009年神韻演出之後對記者表示:「我仔細觀看了,覺得這個節目演得很好,在大陸很難看到,第一次看到能夠觸發人心靈深處的思考,它從整個的佈局和色彩上、服飾到語言及音樂,給人一種輕鬆寧靜的感覺,讓人可以靜下來,去想、去回味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給人一種與自然相溶的天人合一的感受。」
  • (中央社記者蕭保祥台北31日電)法國暢銷女作家芭貝里 (Muriel Barbery)今天現身台北國際書展,果然吸引書迷一睹風采。她在見面會上表示,「慶幸自己放棄哲學,因為文學讓我更了解生命。」
  • 「巴黎咖啡館的椅子往往外溢到街道上,重新界定建築物的範圍。」咖啡館是人們對巴黎的潛意識。
  • 老子的「無」,他將一切思維、智識、慾望都拋棄,一下子損到「無為」,是徹底的無我主義。他不是黑格爾的從無到有的精神辯證法,也不是叔本華的意志消失後的「無」,老子的無就是無,他沒有半點的我,他是徹底取消對象的無我主義者。只有像老子那樣徹底的無,才能悟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