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展水彩藝術的舵手

【水彩行家】疊染光影的水彩畫家

洪東標老師
李招治
font print 人氣: 480
【字號】    
   標籤: tags: ,

認識洪老師的畫,早在1983年第二十八屆全省美展水彩首獎〈雅典的典雅〉,透明亮麗的色彩、醉人淋漓的渲染,從光移影動到層層推進的空間、理性巧妙的分割與重疊,使畫面既真實又迷離、感性又理性,繼而讓人在胸中產生一聲巨響─大而永恆,不能忘記。
接著,在幾次展覽會場或藝術活動中,總是有緣見面,卻見他靦腆低調不可親近,加上自己忠於教職和家管而疏於創作,因而不敢有冒然攀談之舉!直到加入了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才真正的認識了他。感受到他散發一種含蓄蘊藉的深沉內涵,及理性、感性兼具的豁達與溫和,提起和放下的處世能力成就於無形間的一種領導魅力,故能將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帶領得如此活力四射又不偏不倚,豐裕富饒又優雅從容。

就是這樣,一連串的因緣際會加上屹立不搖的堅持與執著,成就了洪老師的水彩創作之路,他說:「走入這條不歸路,無怨也無悔!」
自小愛畫畫的他,可是經過一番傾力的奮發,第二度頂著重恙欠安的病體入術科考場,才如願進入師大美術系的,那份得來不易的甘美,加上個性的單純、專注,入了師大,即將自己化身為海綿,用力吸取劉文煒、李焜培、陳景容、陳銀輝、陳慧坤、李石樵、李梅樹等大師級的教授們的精華,而其中李焜培老師的水彩課最教他醉心沉迷,因此水與彩即一路陪伴洪老師畫出了亮麗的人生。

除了師長的影響與提攜,還有當時的大環境正值水彩的「黃金時期」(約1975-1980),由師大66級的陳東元(1953-)吹起鄉土寫實風格的號角,引領一群學弟妹們緊追腳步,風靡於水彩創作的甜蜜境界中,有的以寫實風格為先鋒,走著魏斯的路,有以表現光影為主,專畫腳踏車和狗為主題的,還有瀟灑的美式技法,如查理士‧瑞德的…,於是有了1982年的「水彩新銳展」的畫展,雄獅美術出版社還舉辦了座談會,造成了畫壇的水彩熱之風潮。洪老師當時亦占有一席之地,成就斐然。因此,師長及一群朋友,加上一種大環境的趨勢、氛圍成為催化劑,造就了洪老師這條水彩創作的無悔不歸路。

洪老師在2006年擔任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長後,即體認到中生代承繼水彩畫推展的責任和使命。於是他計劃、安排,率領協會成員赴玉山、雪霸、墾丁等國家公園及林試所各研究中心寫生創作,並於中正紀念堂、大學藝文中心等地一一展出,同時出版精美畫冊,更出版水彩藝術資訊期刊,以推展水彩藝術,其用心和努力,教人感佩於肺腑中。值得一書的是,自2006年至今已辦了數次的大型水彩大展:
2006年 「風生水起」國際華人水彩經典大展
2008年 紀念台灣水彩百年2008台灣當代水彩大展
台灣水彩百年大展
2009年 印象風城(在新竹展出)
彩繪馬祖列島百景之美大展
2010年 兩岸水彩交流名家大展

而且,他始終認為,具象的表現是藝術傳達的橋樑,人們的視覺經驗所能共同認定的物形結構,是引導藝術欣賞的基本功能。因此,貼近生活的題材即是他創作最佳的素材,既不虛假,也不膨脹、誇大,只求平實地驗證生活中的「時代性」和「獨特性」。更盼能讓藝術的欣賞可以是輕鬆自然的,藝術不在於使人人都是藝術家,卻要使人人成為藝術的欣賞家。並藉著水彩的方便性、經濟性、高度的可變性、展現面貌的多元性等特質,來加以推展,讓水彩這小畫種,是大眾接近藝術時的敲門磚,甚或是一扇可以輕鬆開啟的藝術之門。

縱觀洪老師創作三十多年來的作品風格之演變,將其歸納為三個系列:
一、疊染光影系列──兼容時空與動感的分割形式
這個系列的作品,他要追求的是:一、光與影的解讀和詮釋;二、空間與空氣的互動;三、強調「動」與「靜」的對應關係;四、穿透與多重空間的開拓;五、解構立體主義的理念。
因此,看似立體派和未來派的分割,但卻是以印象主義對光作理性的詮釋,在光影的變幻中,有條理的呈現光影和位移的軌跡,和明暗變化,再藉由水彩獨有的媒材特性,追求感性的變形,展現畫面中色彩層次與形、色的律動。並以分割重疊的表現形式,使畫面迷離神祕,虛中有實、實中帶虛,將藝術層次提升到視覺與內在並重,感性與理性並存的境界。


賞花 56 × 39 cm 2006

白色巨塔 63 × 27 cm 2004


有橙的靜物 56 × 39 cm 2005

演奏會休息中 56 × 39 cm 2005

二、擁抱自然系列──以自然為師,體會萬物生息及人體之美
美麗的大自然,提供了創作的泉源,而寫生正是走進自然,描繪剎那間心靈悸動的最佳捷徑。因此,寫生也可以說是一種簡潔的藝術,當馳騁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面對令人感動的景物,大筆揮灑,奔放熱情,呈現陽光照耀下的光影色彩,甚至雨霧飄搖中的朦朧韻緻,在在是現場即興演出,直接又不虛偽造作,那即是一種最真切的藝術,一種將生活融入藝術,藝術帶入生活的最佳寫照。
2003、2004年洪老師連續兩年在屏東國際藝術節半島藝術季的活動中,燃起了寫生的熱情後,即在河海山林間狂熱地寫生,並將此種風潮帶入了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無論在接近零度的山巔──玉山、鹿林山,或在接近四十度的豔陽下──墾丁、台東太麻里,甚或雨霧綿綿的福山、扇平等地,都能看到會員們在洪老師的領導下,怡然自得的以自然為師,體會天地萬物的生息,以水彩的淋漓、明快追尋光影、雨霧的場面。
即便是夜間較難至戶外寫生,洪老師也熱誠地群聚畫友,不拘媒材,在室內
作人物或人體的寫生。以便沉浸在人體的比例、動態、肌膚質感,及些微變化的膚色中,追求形與結構、體積與空間、筆觸與節奏的藝術表現。尤其在打光之後的強烈明暗對比下,掙扎於明暗交界線周邊的美麗灰調,甚至斟酌如何呈現、突顯人體在靜止下的動態張力……,在在都考驗著創作者的能耐。而洪老師常以水彩來呈現人體之美,在水和彩的流動、擴散、融合、推擠、沉澱和畫筆特殊的有機線條以壓刷、勾繪後,生動而栩栩如生的人體創作躍然紙上,那份震撼和感動,往往教人讚嘆連連!


大峭壁小徑 76 ×55cm 2008

過程 55 × 24 cm 2008


路過箭竹林 37 × 55.5 cm 2008 玉山行旅

陽光下的背影 54 × 77 cm 2008

三、夜景系列──突破與超越後的造境
歷經了疊染光影的分割形式,又用最誠懇謙卑的態度面對自然、擁抱自然後,一個藝術創作者的自覺性,似乎鞭策著自己去尋求突破與超越,於是洪老師繼續孜孜不倦地耕耘,努力去追尋、去創造「美」,因而有了一系列的夜景造境大作。這一系列的作品大都經過洪老師苦心地捕捉影像、感動吸收、儲存醞釀,孕育靈感,並經過數十年累積的水彩技法功力,先鋪陳結構,再統整暗夜微光中的色彩變化,且將些微的明度變化控制在一定範圍中,冷冷的銀色月光配上帶暖的燈光,既對比又調和、既清幽又皎潔、既迷茫又浪漫。


航向光明 102 × 153 cm 2008

石樓下的夜行者 55 × 79 cm 2008


太魯閣的聯想 79 × 38.5 cm 2008

銀色的月光照東引 56.5 × 75 cm 2008

最後,我要用兩段洪老師的老師及學生在序言中文字,來為他作個註腳,因為,由於他們之間的相知相惜,是那麼的緊密,也就顯得那麼的貼切。
李焜培老師:「…他(洪東標)由一顆新星,清爽明亮來自遠方,續漸迫近,軌跡不變而光度增加,體積漸壯大散發不是疏鬆的光芒,而是透出調和和青翠的藍光,放射分割出優雅的形體與節奏。」
吳冠德老師:「洪老師一件件動人的作品,其實是樸實誠懇人格的體現,…畫中清透沉穩的色彩是心境的沉澱,流動的水分是意念流轉的自在,壯美的山水大氣是能容的氣度胸襟,峽谷月夜裡的幽暗寂清,彷彿來自心靈最深處的寧靜…,他,總是給人溫暖與鼓勵,將自己化身為畫中月光下探求藝術真理的行者,提著溫暖的燈,照亮自己也照亮身邊的每一個人…。」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了辦理此次展出我格外努力的創作,此次展出除了精選的30餘件玉山行旅的作品將依序由塔塔加步道的起點開始,展現我在步道行程中的所見所聞;另外加入土樓、馬祖、武陵農場等近期遊歷的景點所創作的作品共70餘幅作品,以透過畫家敏銳的眼睛來擷取美景,藉由此次的展出和畫集的流傳,希望觀賞和讀者能在翻開這本畫集的那一刻起就和我一起進行這一段美麗的旅程。
  • 作畫必須感性理性兼備,許多能力是經驗累積出來的,不斷的遇見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氣不餒、熱情堅持必能成功。
  • 在1986年赴美進修之前,梁老師的水彩畫絕大多數都是採用濕中濕技法,也就是在作畫前先將整張畫紙弄濕,趁紙未乾前快速上色,掌握好水、顏料與時間的特性才能畫出一張好畫。1980年的第一次個展,以花和靜物為主題之外,尚有人物,即是最好的呈現。
    回台後梁老師重拾水彩筆進行創作,突然覺得畫筆好像輕了不少,原來她已習慣油畫厚重的筆觸,現在拿起水彩筆更是隨心所欲、駕輕就熟。
  • 新莊中平公園,對這一座佇立在公園內的雕像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在我擔任新莊高中一年級的美術課程中「認識在地藝術家」單元,李石樵老師就成了最佳男主角,因為他就是新莊的「藝術之光」,希望學子們能珍惜這份情緣。
  • 台北植物園幾乎是台北地區最多藝術家寫生作畫的地方...
    這裡彙集了植物、也吸引了動物,它不僅是台北的肺,也是一個隱藏了生物多樣性的奧妙櫥窗,讓台北人都把這裡當作是花園、是知性的寶庫、更是最佳休閒場所。
  • 2009~2011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第二屆理監事作品展,展出人員包括:常務監事鄧國強、常務理事謝明錩、常務理事兼任理事長洪東標、常務理事黃進龍、監事陳品華、理事曾己議、理事許德麗、理事
    程振文、監事溫瑞和、理事簡忠威、秘書長吳冠德等。
  • 曾在1993年發行的水彩雜誌中有一篇專訪,介紹這位蟄伏於竹東山城的前輩畫家;事隔多年,這一位長年堅持以水彩創作的藝術家仍然創作不斷的舉辦盛大個展,筆者躬逢其盛,目睹他數十年來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大多以竹東地區為主題,一種心繫鄉土情懷的作品裡,緊緊扣住藝術源自於生活體驗的理念,不得不令人想起安德魯.魏斯一輩子畫緬因州的那份鄉土情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