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仁慈忠厚 福及子孫

莫求
font print 人氣: 54
【字號】    
   標籤: tags:

明代時期,有個人名叫楊自懲,他在浙江寧波縣府的監獄中擔任獄吏的工作。他很仁慈,待人忠厚,辦事守法,尤能公平寬大的管理囚犯。然而當時寧波的縣官很嚴酷,在訊問案件的時候,常常聲色俱厲,甚至嚴刑拷打。

有一天,縣府拘來了一個犯人。縣官認為他的罪行很重,命令衙役們押他跪在地上,用竹鞭木棍加以拷打,一時打的他皮破血流,慘不忍睹。犯人不服,更引起了縣官的大發雷霆,下令繼續拷打。楊自懲看了很是不忍,就跪下來向縣官求情,請求縣官停止行刑。在楊自懲的勸說下,縣官終於把怒火平息下來,不再嚴刑拷打。

楊自懲的家中雖很貧窮,但絕不收受任何賄賂。並且遇到囚犯缺糧的時候,他還多方的設法救濟。有一次,新到了幾個囚犯,已有一天沒有吃飯了,因為囚犯糧還沒有配到,監獄中也無法立刻供給飲食。楊自懲目睹那幾個新來的囚犯,餓的奄奄一息,很是可憐。就想設法救濟,可是自己家中也沒有多餘的米,怎麼辦呢?就回家與妻子商量,妻子問他:「囚犯從什麼地方來?」他說:「幾個都是從杭州解來的新犯,沿途整天沒有吃東西,因此個個都餓的面黃乏力,垂頭喪氣。」他妻子聽了也很同情,夫婦二人決定施捨自己炊飯的米,煮成稀粥,分給那幾個新犯同吃。雖然他夫妻因此自己不能吃飽,但奄奄待斃的幾個囚犯,卻幸而延續了性命。

後來楊自懲的子孫都很顯達,其長子楊守陳,次子楊守址,都做到南北吏部侍郎的官位。長孫楊茂元,任刑部侍郎,次孫楊茂仁,任四川巡察使,都是一代名臣。很多有見識的人都說:正是因為楊自懲能善待囚犯積下了厚德,福澤後代所以他的子孫才能如此發達。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公著明,慷慨好施。有個同鄉租了他的房子居住,那個人年少時就好吃懶做,當然更不可能下田耕種,操持農務,於是家中貧困依舊。可他小有技能,常為左鄰右舍修瓦砌牆、補鍋防漏等等,每每得到優厚的酬勞。
  • 高鳳翰先生(西元1683-1748年),字西園,號南村,晚年又號南阜老人,因此當時的世人及後人多尊稱他為高西園。他是清朝康乾盛世之時的一位傑出藝術家,博學多才,能詩善畫,尤其擅長山水、花卉,同時也很擅長篆刻,當時的書畫大家鄭板橋的許多印章就出於他之手。
  • 清代,有一位新上任的縣令,講了這樣一件事:
  • 清代時,河北獲鹿(今鹿泉市)縣衙大院中,有一棵古槐樹,非常高大,據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乾隆年間,河南人張篁華受命到此地擔任縣令。
  • 清朝時,湖北江夏農村中有一個人頑劣不孝,成天迷於賭博與喝酒,絲毫也不照顧他年邁的父親。在某一年的冬季雪夜中,他的老父出門上廁所,失足跌進溝中受了傷爬不起來。老父拚命呼喊他兒子出來救他,可這不孝子明明聽見了,就是躺在床上不願起來救他父親。幸虧鄰居們聽到了他父親的呼救,這才把他受傷的父親攙扶起來送回了家。這個不孝子面對受傷的父親一點悔意都沒有,結果沒多久他父親就因傷病去世了。
  • 明朝後期,山東日照有一個李姓大戶人家,大戶的主人與當時的權貴有些非法的勾當。這戶人家有一個僕人,這僕人身懷一種超常的本領。這種本事就像《水滸》裡講的神行太保戴宗一樣,趕路極為迅捷。這戶人家的主人最初並不知道他的這種本領。後來,主人有一次讓他將一封信件送到離此千里之外的外省某處,計算來回的行程共有兩千餘里,主人給了他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任務。
  • 清代乾隆年間,四川成都有倆個關係很不錯的人,他們一個姓藍,另一個姓邱。藍某家裡比較貧困,經常借邱某的錢,邱某很慷慨從不立借據。邱某死後,他的兒子向藍某討要父親生前借給他的錢。可這時,藍某卻以沒有借據為由說根本就沒有向邱某借錢的事,拒絕還錢。藍某為了表示自己不欠錢,還對神靈發下一個誓言說:我如果真的昧著良心欠邱家的錢不還,那麼就讓我下輩子轉生當畜生幹活還債。
  • 清康熙年間,有一個據說看面像看的非常准的賈某。當時一個姓孫的部曹(清代官名)準備試一下賈某是不是有真本領。他就發帖請賈某與他的一批同僚在自己家中聚會。聚會前,他和他的同僚們各自和一些挑選出來長的比較好看的僕人換了衣冠。然後讓這些穿了主人衣冠的僕人坐在上首,他們自己穿著僕人衣服站在階下。
  • 夢中,神斥責他道:人的命運自有定數,一個人窮困、發達與否,命中早就注定了,你自己的癡心妄想得不到滿足,竟敢來誹謗神靈。
  • 古往今來,很多牴觸佛法,迫害修煉者的人都和那吳姓女子一樣最後墜入了地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