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大校長:媒體倒閉潮下中國新聞最金貴

普利策獎評委李‧伯林格爾憂心美國媒體紛關閉海外記者站 導致中國新聞及國際新聞缺乏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潘美玲美國費城報導)一頭銀髮,談吐從容睿智的李‧伯林格爾今年64歲,是美國新聞最高大獎──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的評委和《華盛頓郵報》的董事會成員。他出生於美國加州,從小就在父親的報社當勤雜工,對新聞和媒體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出身律師的他,從不缺乏在有爭議的問題上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他以研究言論自由和媒體自由的前衛思想而著稱。 

4月21日晚,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伯林格爾(Lee Bollinger)在美國國家憲法中心(National Constitution Center)和數百名哥大校友互動,暢談他的人生經歷和對言論自由以及新聞的價值理念。在演講中,他頻繁提到對中國新聞和中國新聞自由的迫切需求,以及在中國對美國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國際環境下,不被過濾的真實的中國新聞最金貴。 

國際媒體被迫關閉國際新聞中心和記者站

伯林格爾表示,近幾年來,由於互聯網的衝擊,美國報業財政危機,造成很多報社關閉或縮減運作,尤其難以維持費用昂貴的海外新聞中心和記者站,例如,《邁阿密先驅報》,曾經在南美洲有14個記者站,去年秋天,關閉了最後一個。在一些重大國際事件上,如阿富汗爭端,只有《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才有實力派駐全職記者在第一線採訪報導。關閉海外新聞中心和記者站,導致國際新聞的報導數量銳減,大大縮減了美國對國際事務和信息資訊的需求,尤其是缺少中國新聞的報導,對此,他深表憂心。

美國際新聞銳減 中國新聞最金貴

伯林格爾說:「目前美國只有約30家媒體報導中國新聞,這個數字與中國對美國和世界的重大影響來比,遠遠不夠。」缺少高質量的中國新聞也體現在4月12日剛剛公佈的普利策新聞獎的名單上,作為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今年沒有評出報導中國新聞的獲獎作品。獲得今年國際新聞獎是《華盛頓郵報》關於伊拉克的報導,而對美國和世界有重大影響的中國新聞,今年卻沒有產生優秀的獲獎作品。

伯林格爾表示,他本人最喜歡看國際新聞,他告訴大紀元記者,他去過中國很多次,幫助美國哥大新聞系建立中國項目,當大紀元記者問,這些項目是否跟中國官方合作,他說:「完全獨立!」

伯林格爾說,要想幫助中國走向民主自由,就應該吸收更多的中國學生來美國接受教育和自由理念。
 
作為普利策評選委員會的董事,伯林格爾親自參與了普利策評選委員會的過程,他說,評選的標準非常嚴格,從新聞的專業化,職業道德等各方面審核參選的每一篇報導,就像奧斯卡獎是電影文化的標誌一樣,普利策獎代表著新聞界的最高榮譽。

在過去幾十年中共有4名華裔獲得過普利策新聞獎,他們分別是,1973年美聯社越南華裔攝影記者黃幼公(Nick Ut),他拍攝的獲獎作品是越戰期間一名光著身子,哭著逃難的越南小女孩,1990年紐約時報記者伍潔芳(Sheryl WuDunn)和丈夫紀思道(Nicholas D. Kristof)對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採訪報道,1992年美聯社華裔攝影記者劉香成,他的獲獎作品是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解體後摔稿件的鏡頭,2007年《華爾街日報》馬來西亞華裔記者方鳳美(Mei Fong)報導的伴隨中國經濟發展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社會不公等巨大代價。

獲獎作品都是以見證歷史,記錄劃時代大事,緊密與時代背景相結合的新聞題材。
  
中國的言論自由和美國的切身利益

伯林格爾表示,中國的言論自由和美國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他說:「全球化的經濟一體化,中國持有8千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美國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中國經濟大幅度發展,而操控中國經濟的卻是中共,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中共的合法性不僅是中國民眾所關注的事情,也與美國息息相關。我們需要知道中國的消息,需要中國新聞,否則,我們將變得越來越狹隘、封閉。在缺乏認識和資訊的情況下,我們就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迫切需要知道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

他說,外國民眾的言論自由,過去是屬於人權範疇的話題,美國試圖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民爭取人權和言論自由,但是現在,其他國家的言論自由成了與美國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因為美國需要獲取真實的信息。對於那些言論自由被政府控制的國家,伯林格爾說:「我們必須要聽取那裏的民眾的聲音,因為這對於我們獲得真相很重要,我們需要知道那裏正在發生著什麼。」

他舉例說:「比如中國食品,玩具等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的安全問題,對美國民眾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從中國媒體和其它媒體得到消息,這些信息直接對美國產生影響。我們迫切地需要中國新聞,需要知道中國究竟在發生什麼事情。」他認為目前媒體生態環境下,中國新聞尤其珍貴。

大眾媒體需要大眾扶持

在美國新聞業大幅度下滑,媒體自身難以盈利的情況下,如何獲得國際新聞的來源?伯林格爾認為應考慮公共集資和政府撥款,他說,媒體為社會大眾服務,提供資訊,是維繫民主社會的「公益」事業 (public goods),接受大眾和政府資助,無可厚非,就像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的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和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經營模式一樣。
 
位於倫敦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是世界上最大的廣播公司,為英國和全球民眾提供電視,電台和其它新聞業務,向用戶收費是BBC的主要經濟來源,根據 2008–2009的年度報告,BBC的總收入,76%來自於觀眾/聽眾用戶的收費,17%來自商業活動,6%來自政府撥款,這種經營模式,減少了BBC對商業廣告的依賴,使BBC能夠更好地不受商業利益的驅使而秉持獨立報導的原則。 

政府撥款扶助媒體,是美國媒體界人士討論的熱點話題。一般情況下,媒體都希望獨立於政府,不受政府操控,充分發揮監督政府,揭露政府弊病和社會不公的社會職責。接受政府資助的媒體是否會影響到媒體的獨立公正?伯林格爾說,美國憲法保護新聞媒體的自由,可以通過立法來保證媒體不受政府的干預和影響。

美國應做全球言論自由的推手

在談到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時,伯林格爾說,民主的體制,使人們可以持不同的觀點,可以互相交換看法,如果一個人一味堅持自己的觀點,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聽取不同意見,這是根本行不通的。中國(政府)目前就是這個狀態,不接受言論自由,拒絕改變自己的想法。「中國在發展,中國政府不能總是說『抱歉,有些事情是不能談的』,在全球社會民主化的進程中,這是行不通的。」你必須學會與別人交換觀點,學會說:「我也許會改變我的立場」,否則,你將失去未來。

伯林格爾鼓勵美國運用外交手段,貿易協定、貿易政策,促使其他國家的政府敞開言論自由,他說:「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們成功地建立了物品交換的國際貿易體系,現在,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好的信息和理念交換的國際貿易體系。我們應該運用貿易機制,如世貿組織WTO,促進理念和信息的自由交換。」

「在美國,你也可能成為中國過濾真實信息的受害者」

他表示,新的科技讓跨國之間的溝通在瞬間發生,非常快捷,這就造成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任何一個國家(政府)對信息的篩選和過濾,都構成了對世界其它所有地區獲取真實信息的障礙。比如,你在美國,但是也可能成為中國(政府)過濾真實信息的受害者,因為你通過互聯網得到的關於中國的信息是被過濾的,為了避免受到中國政府的麻煩,你在跟別人溝通時也許會進行自我審查。伯林格爾認為,美國必須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The First Amendment),否則,美國本土的言論自由都會受到世界其他集權國家的扼制。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國國會於1789年通過《權利法案》)的第一條,確立言論、出版、集會、宗教信仰自由。是美國立國之本和自由社會的奠基石。

「谷歌退出中國大陸,退據香港,也許還會再退」

在談到谷歌和中國政府的糾葛時,伯林格爾說,谷歌退出中國大陸,退據香港,也許還會再退,我們拭目以待,谷歌的境遇,讓我們不得不嚴肅思考,為什麼美國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第一修正案(The First Amendment),在全球範圍內倡導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理念,伯林格爾認為,目前美國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伯林格爾著有多本書籍,闡述他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理念,最新出版的《豪放不羈的新媒體和新世界》(Uninhibited, Robust, and Wide-Open: A Free Press for a New Century)深入探討在21世紀和全球一體化的社會中,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所保護的言論和新聞自由在國際社會所面臨諸多挑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媒體巨擘論壇公司 本週恐破產
美平面媒體廣告大減 部份報紙首季跌3成
處境艱難的美國報業前景何在?
【新紀元】媒體倒閉潮下的正邪大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