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死了忠臣 ─談寒食與清明的原由

陳航仙
font print 人氣: 455
【字號】    
   標籤: tags: ,

清明節掃墓活動,來源於寒食節。寒食節在黃曆三月,清明的前一、兩天。漢代以前的寒食節,禁火時間較長,約一個月,後慢慢減少,至唐宋時期已減為清明前一天。

相傳寒食節禁火習俗的形成,是為了紀念著名忠臣義士介之推。介之推為春秋時期跟隨晉公子重耳(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流亡的一個大臣,曾割自己的大腿肉供晉公子充饑。等晉公子成為國君(即晉文公)後,要封賞介之推,介之推卻帶著母親到山上隱居,不受封賞。晉文公因遍尋不著介之推,遂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之推出來。上山一看,介之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非常後悔,望著介之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發現介之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有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把介之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燒焦的柳樹下。往後,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並把燒山這天訂為介之推的祭日,並在這一天禁火,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右銘。晉文公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但實際上,禁火之俗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寒食節真正的起源,乃是源於古代的鑽木取火和換取新火之制。每當仲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類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加上古人認為火有神靈,所以在這個季節往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每次改火,都要換取新火,當新火未到之時,就禁止人們生火,後來這一時節的禁火習慣就成為習俗而流傳下來了。

寒食節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禁火、吃冷食,二是紀念介之推。其後慢慢增加了掃墓和遊樂的習俗。因寒食與清明只差一天,禁火完畢,到清明這天要換新火,這樣清明與寒食就連在一起,在當時人們的觀念裡,清明的換火活動為寒食活動的一部分,作為換取新火的一天也被當成重要日子。而後,隨著禁火之俗轉衰,本來是節氣名稱的「清明」突顯出來,以「清明」概括這一段節期的人漸多,慢慢的,大多數人只知道「清明節」,而不知「寒食節」之名了。◇


此為「清明上河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維基百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爭議色彩的人物。秦始皇正面的作為,對於中國之大一統、政制的創建、中國版圖的確立等,起到了關鍵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 老子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裏的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
  • 衛律知道蘇武最終不可能因威脅而投降,就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招降蘇武,就將蘇武囚禁起來,斷絕供給吃喝。
  •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關他流傳的最廣也最久遠的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及“廉頗負荊請罪”等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也充份說明了藺相如是一位真正為國為民、大智大勇的政治家。
  • 比干姓子名干,商朝皇室王子,也稱王子比干。他也是商朝的重臣,在國王左右輔佐國政。他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敢於直言勸諫,被稱為“亘古忠臣”。
  • 海瑞一生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體察民情,革除弊政,積極反對貪污和奢侈;禁饋贈,懲貪官,秉公執法,鐵面無私,審理積抑,昭雪了許多冤獄。
  • 中國有一句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實它最早是專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上述成語中的“沉魚”,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