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匡政:低收入帶給中國勞動體系的危機

葉匡政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5月25日訊】近日,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表示,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從1983年開始,22年間已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全國總工會近期一項調查顯示,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75.2%的職工認為當前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職工認為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中國內地的工資水平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劉植榮有項調查顯示,中國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在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158位,甚至低於32個非洲國家。近年每當國家統計局公佈平均工資數據時,總會成為民眾爭議的焦點,感嘆工資的「被增長」。南京市市長季建業說過一句實話:「60%的百姓口袋裡達不到每年公佈的收入平均數,是『被拉高』的。」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平均工資年年增長,實質上是由「統計盲區」造成的,統計的多是股份制、外企、國企等一些質優單位,佔全國就業人口8成以上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包括大量農民工,並不在統計範圍內。這種統計盲區造成的危害極大,不只是增加了底層人群的民生負擔,更有可能誤導政府對就業、社保等重要政策的制定。雖然國家統計局稱,將從今年起將私營單位納入工資統計調查中,但何時能能將所有就業人口都納入到工資統計範圍,卻仍然遙遙無期。前些日子熱議的「民工荒」,雖然是由綜合因素造成的,但低工資和低保障無疑是使農民工選擇「用腳投票」的核心原因。

另一個事實是,新世紀以來,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和國有企業收入的比重一直在上升。2009年財政收入已達6.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1.7%,增幅遠超GDP的增長速度,佔到了GDP的20.4%。這還不算各級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等隱性收入,如果加上預算外收入,我國財政收入可能接近了GDP的40%。而職工的工資收入卻不升反降,常年只在GDP的低百分比徘徊,西方發達國家的工資收入一般佔到GDP的一半,而有些發展中國家的比例則更高。這不僅說明政府對國民財富的控制與政府機構的龐大,也表明社會低層民眾極難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內地的勞工群體在日益貧困化。

在社會財富的積累過程中,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體現社會公正的關鍵,勞動者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越高,則表明國民收入的分配體系越公正。如果初次分配不公正,想通過政府的再分配解決問題,就難上加難了。政府進行再分配時,只會加速公共財富向權力和資本的流失,使得國民收入的分配體系更加惡化。可以說,如何提高勞動者工資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何改變勞動收入與資本收入及政府收入嚴重不平衡的分配格局,已成為未來10年經濟政策的關鍵。如果勞動收入永遠保持在目前這種水平,社會財富必然會高度集中在國家和少數個人手中。不僅會因為貧富過分懸殊,導致政治環境的不穩定;也會因民眾消費乏力,使企業為降低成本再度減少工資額度,經濟便只能靠拉動投資來刺激,這種模式終究不會持久,只會帶來生產過剩,使社會經濟變得更加蕭條。

提高工資在GDP中的比重,也是對勞動者的尊重,因為勞動和勞動者才是社會財富的真正創造者。勞動者的收入分配,無非通過兩種方式調節。一種是政府經濟政策的干預,通過對市場利潤分配的適當調整,來平衡勞資關係。不僅為了社會公平,也為了社會能持續產生優質的勞動力。另一種是勞動者通過工會等組織,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我國雖然在2000年發佈了《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但因為工會等社會組織、活動的被限制,導致了勞資雙方間的地位嚴重不對等,集體協商機制在現實中完全無法發揮作用。也正因為這樣,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完全只有依賴政策調控。

雖然各地都在紛紛調高最低工資,但如果不把增加勞動者收入,改革國民收入分配體系,當作執政的首要目標,僅僅調高最低工資,對整體提高勞動者的收入效果並不明顯。持續多年的「民工荒」,已表明我們進入了勞動價值危機的時代。再不改革收入分配,中國的勞動體系就可能陷入全面的崩潰,到那時想改也來不及了。

(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葉匡政:「犀利哥」是我們時代的精神自由符號
【網海拾貝】美國600億援烏法案通過後,如何影響俄烏戰局?
大衛‧麥塔斯:讚賞、表彰高智晟
【網海拾貝】公開中共黨魁在美財產將產生四大衝擊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