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弟子規》(十一)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334
【字號】    
   標籤: tags:

尊長前,聲要低;
ㄗㄨㄣ ㄓㄤˇ ㄑ︱ㄢˊ,ㄕㄥ ︱ㄠˋ ㄉ︱;

低不聞,卻非宜。
ㄉ︱ ㄅㄨˋ ㄨㄣˊ,ㄑㄩㄝˋ ㄈㄟ ︱ˊ。

進必趨,退必遲;
ㄐ︱ㄣˋ ㄅ︱ˋ ㄑㄩ,ㄊㄨㄟˋ ㄅ︱ˋ ㄔˊ;

問起對,視勿移。
ㄨㄣˋ ㄑ︱ˇ ㄉㄨㄟˋ,ㄕˋ ㄨˋ︱ˊ。

事諸父,如事父;
ㄕˋ ㄓㄨ ㄈㄨˋ,ㄖㄨˊ ㄕˋ ㄈㄨˋ;

事諸兄,如事兄。
ㄕˋ ㄓㄨ ㄒㄩㄥ,ㄖㄨˊ ㄕˋ ㄒㄩㄥ。

【註釋】
(1)低:輕聲細語。
(2)聞:聽到。
(3)卻:反倒、反而。
(4)宜:適當。
(5)趨:快步走上前。
(6)遲:緩慢。
(7)起對:站起來回答。起,起立。對,對答、答話。
(8)視:看、注視。
(9)事:侍奉。
(10)諸父:父親的兄弟,父之兄稱伯父,父之弟稱叔父。廣義指父親的同輩。諸,諸位、許多。
(11)諸兄:堂兄、表兄。伯叔的兒子稱堂兄弟,姑母、舅父、姨母的兒子稱表兄弟。「諸父諸兄」指父親的親戚,但此原則也適用於母親的親戚。

【白話解說】
在長輩面前,說話要輕聲細語;但聲音太小聽不見,反而不適宜。

到長輩面前要快步前進,告退時要放慢腳步;長輩問話要起立回答,注視長輩,不可東張西望。

侍奉各位叔叔、伯伯,如同侍奉自己的父親;侍奉各位堂兄、表兄,如同侍奉自己的兄長。

【參考故事】

張良敬老 三趨圯橋終得道

張良,字子房,漢朝開國功臣,封為留侯,為大司徒(注1)。

張良小時候,路過江蘇省下邳縣的圯橋(邳,p□i,ㄆㄟˊ。圯,y□,|ˊ。),正刮著大風雪,那時他遇到一位頭綁黑頭巾,身穿黃衣的老人,把鞋子掉到橋下了。老人看著張良說:「小孩,幫我把鞋子拿上來。」張良毫無厭煩之意,馬上幫老人下橋撿鞋,雙手奉上。老人伸出腳來穿鞋,張良更恭敬的幫他穿上。老人笑著說:「這孩子可以教啊!明天一早來這裡,我有東西要教你。」

隔天一早天快亮的時候,張良就依約前來,老人已經在那裡了,老人說:「我們約定好了,你卻比我晚到,不能把道傳給你。」如此跑了三次,第三回張良先趕到了,且毫無倦怠之意,老人很高興,拿書給他說:「讀此書可為帝王師,如果要再求教於我,就到山東省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了!」張良讀這本書後,能隨機應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人稱這本書為「黃石公書」。用此書修身,能修煉氣功,辟谷(注2)斷食,進而身體輕盈,得道成仙。

張良屍解(注3)離世後,埋葬在陜西長安的龍首原。西漢末年赤眉之亂,農民組成赤眉軍,到處捕殺官員和軍人。當時有人挖出張良的墓,只見到黃石枕,石枕忽然凌空飛去,有如流星,卻沒看到張良的屍身和衣帽。

張良登仙位,為太玄童子,常年跟隨太上老君(對道家始祖老子的尊稱)於仙境。他的第八代孫子張道陵出家修道,於鶴鳴山白日飛升(注4),得道成仙後,到崑崙山朝見西王母,張良也前往參加盛會。(取材唐代杜光庭《仙傳拾遺》)

* * *
注1:大司徒,主管教化之官,與大司馬、大司空並列三公。
注2:辟谷(p□ g□,ㄆ|ˋ ㄍㄨˇ),道家修煉法,不吃五穀以達成仙。
注3:屍解,道家圓滿的形式,修煉得道後,假托一物化為屍,但已登仙,並未真死。
注4:白日飛升,相傳道家得道真人修煉成功後,肉身已修成道體,可帶著道體升天。

MP3下載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97年起,桃園縣大溪福安國小將讀經列入品格教育推動重點項目,依各年級不同分別訂定經書內容,低年級一學期需背誦完弟子規及朱子治家格言,中年級為唐詩及大學,高年級為論語,利用課餘時間如下課、鐘聲響後正式上課前,放學路隊行進時……等,讓學童運用零碎時間牢記背熟。
  • 事情雖然細小,不可不稟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為,有虧做人子女的本分。物品雖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佔為己有,會使父母親感到羞愧、傷心。
  • 父母所喜歡的事物或行為,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做到;父母所討厭的事物或行為,子女要謹慎的為他們排除,小心改正。
  • 近日,在石家莊舉行的公民德行教育論壇中,一位曾長期種植反季菜、從事禽肉生產的農民自曝一些反季菜、肉類產品生產中存在的內幕。有農藥殘留的蔬菜、吃添加劑長大的豬、雞,很難用肉眼辨別出來,因此危害很大。
  • 父母親有了過錯,要好好規勸使他們改正,自己要和顏悅色,聲音柔和;父母不聽勸告,要等到他們高興時再規勸,還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無怨言。
  • 為了給孩子一輩子都受用不盡的思維,在校園中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態度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苗栗縣府教育處積極培訓弟子規教學種子教師,型塑教師專業社群,傳承教師優質教學,提供楷模學習典範。
  •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
  •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