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生到中國唸大學3大風險

font print 人氣: 573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華台灣台北專題報導)隨著兩岸互動往來,「陸生來台」或台生赴大陸「就學」議題受到關注。從今年開始,台灣的高中畢業生只要學科能力測試成績達「頂標級」,即可免試申請北大、清華等中國123所大學,台灣約有1.8萬人合乎資格。

《拒絕聯考的小子》作者吳祥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贊成讓自己的孩子去中國唸書,理由包括:一是感受與理解中國;二是掌握人脈;三則是學習他們看事情的大器,而不是停留在小而美的島國心態。

此外,一般認為,中國的國際化程度較高,有大量外籍留學生,可以請到世界大師級的老師來講學,學生能夠有機會與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擴大視野。

為了催生「21世紀的100所重點大學」,中國政府在1990年推出「211工程」,1998年又推出「985工程」,要將北京大學、北京清華、上海復旦等39所大學打造為世界一流。20年過去了,成效如何?

今年5月2日南京舉辦一場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前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直言批評:「中國目前沒有世界一流大學,中國的大學有模特兒身材,但都沒有什麼氣質。」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斯斷言:「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快則20年,慢則50年。」

在國家政策強力的打造下,為何中國仍然難有世界級大學? 中國仍是共產黨主政的國家,在經濟開放30年之後,大學教育品質、學術自由風氣到底有無提升?存在哪些風險?到底值不值得遠渡重洋去唸?

◎ 風險一:政治介入校園,學術自由受限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萊文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批評:「中國大學的教育最缺乏跨學科的廣度、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學生總是被動的傾聽者和接受者。」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研究所碩士生管韻,對此深有體會,她曾到中國南京大學、中國語言大學進行短期進修、實習。她說:「中國的教學過於刻板,老師不讓你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像台灣,師生之間是一種共同分享的氛圍。」

目前就讀北京清華一年級的韓國人安民英,高中3年在美國讀書,他說:「中國授課比較古板,老師上面教,學生下面聽。美國比較開放,讓你有參與的意識,激發你的想像力。」

中國科學院博士劉恆熠(化名),目前在日本東北大學進行學術研究,他認為「211」、「985」工程口號喊的很響,但實際上中國政府根本不會放手讓大學自由發展,因為政府害怕無法控制、失去權力,「但被束縛了的學校,又能有什麼大的發展呢?」

劉恆熠來到日本之後,發現日本這麼小的國家,亞洲前10名大學佔了8個,2010年世界前50名大學排行佔2個,近年來更有日本學者獲得諾貝爾獎。

他說:「北大、清華這種知名學府,卻還沒有一個諾貝爾獲獎者,名氣靠的不是學術研究,而是國家行政權力打造的結果。」

目前外籍留學生到中國唸大學興趣濃厚,但中國學生反而想出國。劉恆熠感慨地說,北大、清華是向歐美各大學輸送留學生的最大基地,想有所作為的中國留學生都會留下來,「如果中國的學術環境沒問題,我也不會離鄉背井來到日本。」

中國政府對於網路的控制及審查全球皆知,來自美國的沈梅、泰國的黃龍,目前是台大的交換留學生,詢問是否願意去中國留學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沒有facebook,網絡審查很嚴,不會想去。」

◎ 風險二:論文抄襲成風,師資品質堪慮

在中國影響最大的大學排行榜——《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的武書連,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包括北大、上海復旦等「985工程」大學在內,中國某些大學仍然是抄襲者的樂園。

劉恆熠無奈且悲哀的說:「教授為職稱抄,學生學老師抄,論文抄襲現象在中國,已經見怪不怪了,這種教育體制,很難造就有獨立思想的人。」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4488人進行調查,有58.8%的人認為目前中國沒有世界一流大學,75%的人認為「功利主義」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劉恆認為,中國是典型的形式教育,分數是學生的命根子,論文的發表數量是教授能否升官的標誌,「這種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會造成惡性的循環。」

◎ 風險三:社會風氣敗壞,求名利代價高

要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能否長治久安,除了數字化的經濟成長率,「人文素質」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許智宏認為,教育應當回歸到「培養人」,培養具有人文素質、批判能力及創新思維的人,這才是大學真正的核心價值。

曾經在中國住過近6年的韓國留學生南宇燮,目前在台灣交換留學,他說:「中國到處充斥著不道德的行為,你要問路,他會告訴你個花錢又不直接的方式,目的是為了賺你的錢。」

劉恆熠認為,學科能力測試成績達「頂標級」的台灣學生,「如果真想在學術上有所成就,清華、北大等校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許多人想到中國就學,更為了日後就業的考慮,但劉恆熠提醒:「如果認為中國是個市場,想在這賺錢,也許你會成功,可是你要準備用良心和道德做代價。在這個環境下,你會潛移默化的改變,等到有一天,你可能都不認識自己是誰。」

陸生來台:「我們被台灣影響更多」

(大紀元記者李華/專題報導)台灣高中生到中國唸大學,中國學生來台就學也引起關注,部分人士憂心中國政府讓有特殊背景的人來台進行「赤化」,但目前在台灣留學的大陸學生表示「其實我們被台灣影響的更多」。

截至今年5月31日,中國政府接受大陸大學生赴台短期就學申請的學生總計2763名,來自大陸各地25所大學,申請到台灣的13所科技大學就學。此外,今年9月台灣將有73所私立院校計畫招收2000名對岸大學技職專校的二、三年級學生。

記者走訪多位大陸留學生,談他們的台灣留學經驗。林薇(化名)說,來台後有一次去陌生的地方但找不到路,路上一位台灣的姐姐親自帶她過去,抵達目的地之後自己再折返回家,林薇說:「這讓我覺得很溫暖,在中國感受不到這些。」

在共產黨集權統治下的中國孩子,只能在出國短期留學期間,汲取海外自由民主的養分,來自泰國的台大交換留學生黃龍說:「我在台大的中國同學,剛來時就到圖書館借回了一大摞中國看不到的禁書。」

另一位陸生馮燕(化名)表示,「我們來到台灣之後,其實被台灣影響的更多」,她說:「以台獨為例,在來台灣之前我們無法接受,但現在聽到了就跟沒聽見一樣。青天白日旗也是,但現在可以買個背心穿、買個圍巾帶。」

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網路監控嚴重的國家,記者在這次採訪陸生的過程中得到印證,包括北京奧運的假唱事件、上海世博的難民問題,5位接受採訪的陸生竟有4人毫不知情!

什麼樣的社會,將造就出什麼樣的人才,一位來自北京最後入籍日本的家長說:「台灣的父母們,難道你們真的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裡讀書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0日電)陸生來台若與台灣人結婚,是否繼續保有學生身分?教育部今天表示,要看陸生選擇以何種身分在台灣停留,如果選擇學生身分,便可繼續讀書,若選擇大陸配偶身分,學校就會退學。
  • 〔自由時報記者施曉光、林曉雲、邱燕玲/台北報導〕雖然馬政府一再強調開放中生來台會禁止打工,但民進黨立委邱議瑩昨天質疑,中生如果和台灣人結婚,就可能循依親資格取得身分證,在台灣打工,對此教育部長吳清基與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都澄清,陸生來台後,一旦結婚就不符合原本來台目的,且在陸配與陸生兩種身分中只能擇一。
  • 〔自由時報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馬政府打算開放中生來台,民進黨立委昨質疑,雖然中生可以來台,但政府承認四十一所中國大學院校學歷,反而會對台灣學生產生磁吸效應;為了反駁綠營論述,教育部長吳清基竟語出驚人表示,「大陸很專制的,我們已經談好」,可以控制台生登陸人數,否則陸生來台可以喊卡。
  •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審查攸關陸生來台的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修正草案,對於陸生三法可能無法在本會期通過,吳清基表示,學校要招生,一定要等法案通過,否則只能延後。
  • 陸生來台相關的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二法修正草案,12日下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兩黨委員詢答後進行審查,「三限六不」是否入法,委員會決議將兩案送交立法院會協商。
  •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14日電)立法院藍綠今天上演表決大戰,通過將直轄市健保欠費補助案、預算凍結案等9 案付委。另外,院會將攸關陸生來台的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藍綠版本草案排入議程,併案協商。
  • 雖然馬政府積極推動開放陸生來台的政策,但依據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於去年底完成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即使開放中國學生來台,還是有六成八的企業不會因此增加僱用中國產業專業人才的意願。報告同時也顯示大部分企業認為進一步開放中國專業人才來台,對我國產業與企業是「弊多於利」。
  • 為了把關陸生來台,民進黨從鎖門杯葛、和國民黨立委大打出手,一直到最後修正路線提出民進黨團版本,既是基於策略上的理由,也是現實上的考量。
  • 立法院明天將處理民進黨團提出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復議案;教育部今天表示,如果復議案沒過,最快是1個月後召開臨時會,還要公告相關子法,今年僅雙聯學位來得及。
  • 立法院內政、教育委員會聯席會明天將處理陸生來台相關法案復議,民進黨立院黨團今天要求先開公聽會再處理,但國民黨團表示先討論再表決,一切按議事規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