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華僑悼念前清名將吳長慶

人氣 30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文龍韓國首爾報導)韓國華僑代表今天(2日)上午在首爾市漢城華僑中學「吳武壯公祠」舉行祭祀活動,悼念前清名將吳長慶將軍逝世125週年。駐韓國台北代表部代表陳永綽一行,參加了當天的紀念活動。陳永綽表示:「吳將軍是我們僑界的守護者,通過這個活動紀念他當年的豐功偉業,同時也讓僑界的後輩們瞭解我們當年的華僑先輩對於韓國華僑做出的貢獻。」


駐韓台北代表陳永綽表示:「吳將軍是我們僑界的守護者,通過這個活動紀念他當年的豐功偉業,同時也讓僑界的後輩們瞭解我們當年的華僑先輩對於韓國華僑的貢獻。」 (攝影:全宇/大紀元)


台灣駐韓代表部組長及秘書級外交官與旅居首爾的華僑代表、僑校學生代表一起,近百人參加了當天的悼念儀式。

吳長慶將軍在朝鮮老華僑心目中有著極高的聲望,原因是他當年帶兵協助朝鮮王室平亂的過程中,為朝鮮半島華僑開創了優越的創業條件。華僑們感念他的恩德,分別在朝鮮平壤和韓國漢城設立紀念吳長慶的祠堂,並且每年都會為他舉行祭祀活動。

「吳武壯公」是清光緒帝於吳長慶將軍逝世後所謚的封號,「吳武壯公祠」坐落於漢城華僑中學後山,1977年從首爾東大門運動場遷移至此。祠堂外的匾額右起依序是袁世凱、蔣中正與李登輝頒贈,祠堂內則有光緒帝的贈匾。

韓國華僑的變遷

據記載,1882年,清朝的「藩屬」朝鮮發生了「壬午政變」,清政府派吳長慶率部前往平叛,袁世凱當時是吳長慶麾下年輕軍官。在吳長慶的統領下,華僑商務迎來第一個繁盛時期。當時,隨清軍到韓國的華商40餘人,被認為是(有記載的)近代史上第一批進入韓國的華人。同年,清政府與朝鮮簽訂《商民水陸貿易章程》,為華僑在朝鮮經商提供了諸多便利,而朝鮮官民也給予華僑很高的禮遇,稱他們為「大國人」或「清商」。

1885年10月,袁世凱以三品總理朝鮮交涉通商事宜駐節漢城,繼續不遺餘力地保護華商,促進了中國對朝鮮的貿易,到朝鮮的華人也迅速增多。華僑們憑著重信用善經營,克勤克儉,勢力漸趨擴大,幾乎壟斷了朝鮮半島的商權。

此後,越來越多的華商到朝鮮創業,到20世紀20年代,在朝鮮活動的華人增至20萬人,長期在朝生活居住的也有2.4萬餘人。

1931年,朝鮮人掀起排華事件,仁川,漢城,元山,平壤等地相繼爆發排華慘案,整個朝鮮半島的華僑被朝鮮市民打死 142人,傷546人,失蹤91人,大批華僑逃離朝鮮,華僑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中國內戰爆發後,山東省及東北地區赴韓謀生者增加,出現第二輪華僑移民潮。1948年,韓國華僑人數達到8萬多人。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不少華僑數十年積累起來的家業毀於戰火,很多人移民到台灣、香港等地。1954年,在韓華僑人數降至2.2萬。據統計,1970年至1992年,共有近2萬人離開韓國,其中80%去了美國,也有少數到了台灣等地。


「吳武壯公祠」內牌匾。(攝影:全宇/大紀元)

李登輝題贈的匾額。(攝影:全宇/大紀元)


蔣中正題贈的匾額。(攝影:全宇/大紀元)

袁世凱題贈的匾額。(攝影:全宇/大紀元)


「吳武壯公祠」牌匾。(攝影:全宇/大紀元)

「吳武壯公祠」內牌匾。(攝影:全宇/大紀元)


紀念吳長慶將軍的「吳武壯公祠」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紀念吳長慶將軍的「吳武壯公祠」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紀念吳長慶將軍的「吳武壯公祠」內一角。(攝影:全宇/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首爾華僑組織聯誼郊遊活動
鱷魚闖入美軍基地 躲在軍機的輪胎下
從事園藝工作也有運動功效 一舉數得
歷時50年 英藝術家繪製30米長家鄉巨變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