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判釋(24)

四、關於孔子的「仁」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儒學有二大詭弔:一是孔子發明的學說,不叫孔學,而叫儒學,而且儒的真正概念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二是孔子學說最核心的關鍵詞「仁」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定義。什麼叫做仁?孔子也沒有說清楚。

《論語》記載孔子說「仁」很多,據統計,仁字出現109次。其對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我們試舉幾個例子: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看來仁的本義是「孝悌」了?

接下又說「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2這就是說,花言巧語的人是沒有仁的。在〈子路〉篇也有說「剛、毅、木、訥,近仁」,那麼,剛強、有毅力、誠實、不多話就是仁了?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3看來仁就是善了?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4看來你能實行這五項規範就是仁了?

而更讓人覺得費解的是,「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5前面子張問仁的時候,孔子不是說要「行五者於天下」嗎?所謂的行,不就是動了。何以此處孔子又以「仁者樂山、仁者靜、仁者壽」而說之?這個仁好像是無為的靜功夫而不是動態的「知者」行為。而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孔子不僅知道仁是怎麼一回事,他求仁,仁馬上就得到(「吾欲仁,斯仁至矣」),而且他還知道別人心中的仁能維持多久:「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6為何是三個月?而不是四個月或說五個月?孔子真像《西遊記》的孫悟空,他可以看透顏回的心。直指「其心三月不違仁」,顯然孔子的內心是有一個仁的標準的,他用這個仁的準則來判斷顏回。但這個仁的標準是什麼,孔子沒有說出來。而在〈公冶長〉篇,子張與孔子的對話,孔子沒有像評判顏回那樣直截了當說仁或不仁:「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7令尹子文仁不仁?孔子答「未知」,似乎仁不僅要看外在的表現,而且還要看內在的德性。同樣是孔子的學生,孔子就知道顏回仁不仁,仁到何種程度,但對子路、冉求、公西赤等仁不仁,他就說不知道了。「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8孔子對這三個學生的能力瞭解得非常清楚,他們能勝任什麼樣的工作,孔子都一一點明。但說到仁不仁,孔子既說不知道。這個仁,也是夠神祕的了。(待續)@

1、2《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3-4頁。
3《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62頁。
4《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349頁。
5《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16頁。
6《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103頁。
7《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92頁。
8《論語》,藍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83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儒家自孔子以後,都是繼承這個「天道」文化傳統的。翻開歷史記載那些鴻儒俊傑,沒有哪一個不談天下文化的。
  • (shown)亡國,只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這個國家興亡的責任,是匹夫走卒的事;而天下興亡就不同了,它關係到文化禮教能否傳承的事,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天下大事,這個責任,要由知識分子(士大夫)來擔當。
  • (shown)「國家是永久的」,即近似於古人的「天下」;政府、政黨皆可更換,說明此不是儒終極服務的目標。其言可說是一針見血,此僅供愛政府、愛黨專業戶參考。愛黨、愛政府與愛國是不容混淆的。
  • (shown)中國歷代的文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譜寫出許多可歌可泣的篇章,說明儒學,他不是屬於那一朝代,那一個皇帝,那一個政黨,那一個國家的;而是天下人類所共有的精神文明財富。
  • (shown)有人說,孔孟的學問,叫「成德之學」,即培養你的道德如何圓滿的學問。而以我看,孔孟的學說,也可說是教你如何成就自己,也即成己之學。
  • (shown)孔孟這套學說,講的就是天下文化。他要使天下人井然有序,安分守己,和睦相處,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這一套道德說教,都是根據天道的演變而來。故我稱其為天下文化。
  • (shown)我們別看就「道、德、仁、藝」四樣東西,你要能「通其學」,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後儒稱孔子為聖人,其中一個原因是孔子博學。
  • (shown)儒者,就是人類文明知識的播種者,儒學,就是人類所需要的學問。
  • (shown)人生活在這個世界,它是有秩序法則的。即天道是有它運行的法則的,我們人不能違背天道而生活。
  • (shown)禮,它是儒家天道文化的表現行為準則,沒有它,則天道不可見,天道沒有了,整個儒家傳統文化就倒塌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