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次要到主要

邏輯表達術:給個新角度(5)

阿列斯泰.柏涅特 Alastair Bonnett

人氣 7
標籤:

一本書中最有趣的事情,經常是得到最少處理的那些事情。正因為措辭簡潔且從正文主要內容脫離開來,腳註、次要範例和離題評論,都可能令人難忘。

當這類資料使你想要進一步探索,並將它從細節轉變成更深入更複雜的東西時,這類資料處在最佳狀態。

這種慾望可能到頭來一無所獲,並可能導致你好幾個月到處搜尋僅值得附帶參考的資訊。

然而那不是應該令人氣餒的一種慾望,因為進一步探索這些次要主題,可能提供某個領域的深入洞悉,不僅觀點新穎,而且有用地質疑及投入解除目前在領域中運作的整組優先順序。

此外,觀察出支配今日辯論的主題,通常是在過去的研究中只存在於邊緣的那些主題,這點很貼切。

假定未來研究的首要焦點,如果完全能預測的話,是存在於今日文獻的旁註、腳註和內在涵義中,似乎是合理的。

因此,問題就會變成「哪些細節及哪些次要主題值得進一步探索?」如同我所暗示過的,若你徹底弄清楚這個問題,你的作品可能會被視為做出獨創性的實質貢獻。

若你誤解這個問題,你的貢獻充其量只會被視為是古怪的(具有「獨創性」,但不是你原先所期望的意義)。

你應該尋找的是帶有潛力的概念,即有必要條件成為更有意義事項的觀念。看出這類主題最容易的方式,是尋找作者標示成可能有實質性,但註記成超出他們研究範圍或能力的那些事實與概念。

對照之下,你應該丟下不管的最清楚主題範例,是具有可拋棄掉的評論(只是由於一時興致所引起的離題)特性的那些主題。

另一種同樣沒希望的主題,是構成濃縮的文獻摘要的那些旁白或腳註,它們的用意實質上是要展現對作者之閱讀材料的瞭解。

值得探索的次要主題傾向於不是以這種方式界定範圍。這類次要主題提供敞開的門戶,也就是資料中其他途徑存在的線索,而不是固定不變的解決辦法。@(本文結束)

摘編自 《把意見說得更對的邏輯表達術:從簡報、討論到論文寫作的完美推理與說法》 大寫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不知用什麼形容詞表達神韻的美」
「從演出中看到希望」
【熱點互動】週二:中國留學生為何頻觸美國法律
華埠工作組聘規劃師 草擬藍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