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產業化偏差 學者:關鍵在體制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綜合報導)「教育產業化」最先在美國提出來,並為美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中國「教育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則出現了巨大的偏差,學者指出,關鍵在於這個政治體制不是一個民主體制,而是一個「極權體制」。

「教育產業化」的口號最初是由斯坦福大學提出來的,本意是將大學的知識和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此,斯坦福聯合周邊幾個大學創辦了矽谷科學工業園,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巨大作用。

在中國「教育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巨大的偏差:義務教育學費有價,雜費無底;特色班、培優班、補課費的通行使中國投入義務教育的資源被公開盜賣;高等教育學費年年看漲,考證熱成為賺錢機器。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10年來教育亂收費超過2000億人民幣。這些亂收費專案,還沒有包括指定教材和教輔每年300億左右的回扣在內,如果加上這個數字,10年來的教育亂收費應當是5000億元。

經濟學家何清漣曾指出,因為國家的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按照世界平均水準,教育經費的投入是占GDP總量的百分之六點幾,而中國前些年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三左右。這個數額比臺灣的百分之十左右要低得多。包括比中國要窮得多的像非洲的加納,都比中國要高得多。所以中國的教育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中國的國恥。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聯合國人權調查員托馬謝夫斯基接受了媒體採訪,當被問及中國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有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時,托馬謝夫斯基的回答是:「沒有」。她說,中國對教育的投資比例幾乎比任何一個實行義務教育政策的國家都低;即使是非洲的窮國烏干達,在確保人民受教育權利方面都比中國做得好。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中國一些大學為了賺錢盲目擴招學生,很多大學登廣告招收那些沒有達到正規大學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這些大學的學費昂貴,但是文憑沒有什麼價值。

中共「教育發展」新思路:折騰創造「經濟效益」

大陸一些有識之士表示,在中國社會普遍民眾中幾乎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中共權貴們的「折騰」,可以為他們創造出「經濟效益」。而且往往是越「折騰」,給他們帶來的利益越多越大。

因此在政府機構官員越來越人滿為患,越來越無所事事的情況下,便醞釀出了尋找折騰人民群眾的「金點子」。於是在中國,千方百計折騰普通公眾的一個個「政策」措施,包括百姓稱之為難以承受的「三座大山」中的教育、住房、醫療改革,即所謂「產業化」應運而生。

經濟學家何清漣指出,產生這麼多問題關鍵還是中國的政治體制。這個政治體制不是一個民主體制,而是一個「極權體制」。那麼他們這部份人覺得怎麼樣做有利於維持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怎麼樣做,基本上不考慮人民的利益。中國教育之所以出現這些畸形現象,其實就是長久以來這個政府對人民不負責任造成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泡泡龍不畏橫逆  高縣表揚
5年500億研發教育經費  馬英九讓校長變笑長
台教部:第2階段實習補助 7/16起申請
教育力評比 後山台東排第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