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古人七夕要送梳篦?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938
【字號】    
   標籤: tags: ,

梳篦,是指梳子和篦子,也作「梳枇」。梳子齒梳,一般用來梳理頭髮、鬍子;篦子齒密,主要用來去除髮垢。如漢朝劉熙《釋名.釋首飾》上載︰「梳言其齒疏也,數者曰比 (漢以前古籍稱梳為「疏」,稱篦為「比」) 。」古代婦女也會將梳篦插於髮上,既可梳理頭髮,又有裝飾作用。

梳篦古人簡稱為「櫛」,是古代八大髮飾之一,由於是閨中之物,也被視為男女愛情的象徵。如《說文解字》曰︰「櫛,梳比(篦)之總名也。」梳篦大多為木、竹製,也有用金、銀、象牙、水晶、玳瑁、嵌玉鑲珠等珍貴材質製成的。

由於古人普遍蓄髮,梳篦是每天梳理頭髮的必備用品。在《詩經.周頌.良耜》上載︰「其崇如墉,其比如櫛。」這是祭奠豐收的頌歌,大意是說,那堆積如山黍稷,一堆一堆密密排著,就像櫛一樣整齊。可見,早在周朝時期人們就已經有梳篦的使用了。

談到梳篦的起源先後,應該是先有梳子,再有篦子。據傳,梳子是黃帝的妃子方雷氏無意中受到魚骨的啟發而創造的,讓她解決了宮廷婢女們梳理頭髮的難題。另外,製篦業的祖師是陳七子。

相傳春秋時期,陳七子本為吏,因罪入獄。由於獄中生活條件太差,陳七子頭上長滿頭蝨,奇癢無比。有一次,陳七子被獄卒用毛竹板痛打後,發現毛竹板竟裂成一條條的竹片。於是,陳七子順手就將竹片整理壓紮成束,並拿來清除頭上的塵垢和蝨子,這就是最早的篦子。

古代女子除了容貌外,最注重的當屬頭髮的修飾,古人把頭髮又稱為「青絲」,取情思之諧音。所以頭髮被用來寄託相思之情,而梳理頭髮的梳篦也成了男女間的定情信物。因此,古人送梳篦亦有互許終身,要與情人一輩子糾纏到老,有白頭偕老之意。

此外古代民間習俗有女子出嫁前,家人要為其梳頭,所謂的「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每一梳都是家人溫馨而美好的祝福,也寓有愛意的傳遞。

梳篦養生自古即有,因為常梳頭可以刺激頭皮,能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據說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太監用特製的梳子為她長時間梳頭,這是她在花甲之年仍擁有滿頭秀髮的原因。

故送梳篦有梳開心結,讓煩惱一掃而空,含有長壽、健康之意。如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及南朝陶弘景《誥真》︰「櫛頭理髮,欲得過多,通流血氣散風濕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