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奇聞集錦

人氣 13
標籤: ,

【大紀元8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近幾年非典(薩斯)、禽流感讓人戒慎恐懼,最近還出現一種超級病菌,一波波帶來威脅生命的訊息,使得人們不由自主地聞「菌」色變。有關細菌的消息其實不僅限於此,從可能協助破案,或許有助於延年益壽……等等,這些奇聞都讓人為之驚奇。

細菌可能成為破案的線索

《美國科學院院報》今年一份研究顯示,細菌可能成為法醫採證的另一項利器,尤其能讓精心湮沒證據的罪犯無所遁形。

報告的主筆費赭(Noah Fierer)強調,人們手上都有密集如麻的細菌,平均約100種。個人日常生活中所觸碰到的物品,上面都會留下細菌痕跡。兩個人擁有的相同菌種只不過13%,換言之,每個人手上的細菌多數都是獨一無二。

犯罪者慣用一些技倆消滅罪證,如戴上手套、清除指紋和其它能辨識個人身份的證據。而想要從血跡、組織細胞、精液或唾液採集足夠的DNA供法醫鑑定,有時未必是件容易的事。

這項研究為刑事鑑定人員帶來一線曙光,將來可以收集物體表面存留的獨特細菌組合,依據個人專屬細菌的特性,循線辨識嫌犯使其俯首認罪。

這項研究計畫目前仍屬初步階段,冀望有朝一日它能成為刑事專家辦案的法寶。

細菌集中營 超級比一比

馬桶骯髒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下列這些研究報導顯示,個人生活中常接觸的物品細菌含量尤勝於馬桶,著實令人瞠目。

手機細菌比馬桶手把多18倍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研究得知一般手機與馬桶的沖水把手相比,前者有害細菌多了18倍。 而針對手機話筒所作的分析指出,近1/4的話筒非常髒,總菌數(TVC)甚至高出標準的10倍。

電腦鍵盤細菌比馬桶墊高出5倍

英國消費者團體「選擇」(Which?)2008年研究表明,電腦鍵盤上面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桿菌等,足以讓人產生如同食物中毒的症狀,細菌總量超出允許範圍的150倍,比馬桶座圈還要髒上5倍。

鍵盤不潔的原因之一是使用者在辦公室吃東西,掉落的食物碎屑助長了細菌繁殖。還有個人衛生不良,諸如上廁所不洗手,也是導致鍵盤骯髒的原因。

辦公桌細菌超過馬桶座400倍

根據美國飲食協會2009年研究,辦公室桌面容納細菌的平均數量超過辦公室馬桶座400多倍,而女性辦公桌細菌數量幾乎是男性的3倍。上班族在桌面上時而享用早餐,時而進食午餐,接著又是點心,也難怪它會成為細菌的溫床。

 

牙刷頭細菌是馬桶蓋的4倍

中廣新聞2008年針對台灣OL粉領族進行的口腔習慣健檢發現,牙刷刷頭竟附著超過兩百萬個細菌,比馬桶蓋平均五萬個細菌還驚人。主要是因為牙刷用過後潮濕卻仍放置在浴室,容易滋生細菌。

居家細菌集中營

居家生活環境同樣存在著不少遭人忽略的細菌集中營,值得留意防範。

除了馬桶必然藏有細菌外,研究顯示,廚房排水管每平方英寸有多於500, 000個細菌;每平方英寸的廚房海綿附著134,000個以上的細菌;浴缸排水口每平方英寸含有120,000多個細菌;廚房水龍頭每平方英寸則是超過13,000個細菌;而浴室水龍頭每平方英寸蘊藏6,000多個細菌;吸塵器內50%是糞便型大腸菌群,13%為大腸桿菌。

聞「菌」色變? 可能讓人長壽的細菌

有害細菌的繁殖固然令人憂心,不過細菌並非一無是處。

俄羅斯研究人員在該國北部冰川發現了冰封數千年的「F 桿菌」。他們宣稱,這些細菌或能讓人類延壽35-40年,最多可達到140歲。

研究員將這些從冰河時期就遭冰封的細菌,經過化驗並萃取成分,爾後注射萃取液於老鼠身上,結果老鼠多活將近一年時間,以老鼠的生命周期之於人類壽命的比例來推算,人類約可多活35-40年。由此得知此種細菌有研年益壽的效果。

未來可望把這類細菌製成長壽藥物,進行更深入的臨床實驗。至於它是否帶有副作用,當前仍然是個未知數。

益生菌其實是好菌

對人體有益的細菌當屬大家耳熟能詳的「益生菌」,它們對人體腸胃保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常春月刊》2009年4月30日刊載了益生菌的3大功能:

1. 抑制壞菌功能:好菌在人體腸道中繁殖,會降低壞菌的生存空間,減少壞菌所產生如氨氣等有毒物質;藉此促進腸道健康、避免腸道發炎而逐漸產生的微小破損。

2. 調整腸胃道免疫功能:益生菌使腸胃黏膜的免疫機轉往好方向發展,同時可減少病原的侵害,對於改善鼻子過敏和皮膚癢等過敏問題有所幫助。

3.消化乳糖功能:益生菌會消化乳糖及某些種類的纖維質。

乳糖不耐症患者喝牛奶時,往往容易有脹氣、腸胃不舒服等症狀。益生菌可先把乳糖或寡糖分解成小分子,等於是把人體難以消化的物質先進一步消化,進而緩解這類症狀的發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居家生活十大「細菌溫床」
促進B淋巴細胞繁殖 細菌增強免疫系統
結屎礙健康  益菌促排便
避免腸道老化   應多補充益生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