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的啟示

慧心
font print 人氣: 293
【字號】    
   標籤: tags:

最幸福的學生

在這裡學習是快樂、輕鬆的。你會擁有精心編寫的有趣而實用的課本、課堂上輕松的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創新思維得到充分啟發。你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還有大量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因為這裡每天的上課時間很短,假期超長。

在這裡你不會成為分數和名次的奴隸。因為這裡根本沒有排名,成績被看做是學生的隱私而受到保密,老師只鼓勵你去超越自己;成績差也不用擔心會受到批評和歧視,等待你的是更多的幫助和關心。

在這裡你不會為考不上好大學而煩惱。所有的大學在國人眼中都是最好的大學,得到的教育投入也相同。而且無論你選擇任何職業學校會同樣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在這裡學生不是答題機器,而是真正學習如何成長,如何做人,在宗教與倫理課中,老師會和你討論各種人生的終極價值問題,一起來思索什麼是善與惡、人為什麼活著、公民的社會責任等等。

當然,還有從小學到大學的一切免費,包括午餐和交通費。無論你身在城市還是鄉村,都會得到一樣好的教室、教學設施、一樣好的老師。

這裡就是芬蘭。以上則是芬蘭教育之特色的一部分。在芬蘭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關懷,從這個角度真可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學生。

「無競爭」 教育

芬蘭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平等」,強調的是一種「無競爭」教育。

在芬蘭人看來,每個孩子的起點不同,各方面的學習能力不同,在這樣基礎上的排名、競爭是「不公平的」,也沒有意義。對心理上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排名、強調分數還會打擊成績不好的孩子們的自信心;而成績優秀的孩子可能會恃寵而驕、失去對弱者的同情。

而且分數也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全部。芬蘭教育的目標是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人生」,希望能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能勝任的職業,找到最好的人生位置。而對於大多數職業來說,並不是只會答題、得高分就能勝任的。他們希望能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創新精神等等。

「讓學生花較多時間演練解題,可能提高數理成績,但很難提升閱讀寫作及創意思考能力,而且還可能會抑制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赫爾辛基 Metropolia應用科學大學、Haaga—Hella大學、漢肯經濟學院的教授們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們介紹,芬蘭學時短而假期長,一年上課 190天,小學生每天最多上課5小時,中學生最多7小時。學生沒有作業,芬蘭的父母從不送孩子去參加補習班,他們願意花時間與子女一起進行大量的閱讀,教育孩子自己去發問,自己去找答案。

不少芬蘭人提到讓他們引以為豪的一個事例:現在被廣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不過是芬蘭人托維茲 1991年在赫爾辛基大學讀書時交的一份課堂作業。

赫爾辛基瑞蘇中小學的校長說:「我們從來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是最頂尖的,而發給他獎學金,而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選取。」「如果一個孩子的分數比別人低了一些,卻擁有其他人所沒有的人格特質,或更好的合作能力,或更佳的人緣等,老師就會很希望這位學生能得到實質的獎勵。」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芬蘭人不會給學生、老師、學校評比排名,學校不追求升學率,不給老師施壓,學生也沒有升學壓力。正是這樣「無競爭」的教育卻在國際教育評比中獲得驚人的成績。

芬蘭中學生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評價為整體表現全球第一。芬蘭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芬蘭高等教育,幾乎被每一界世界經濟論壇評為最佳。使得很多國家都組團到芬蘭來學習他們的教育經驗。

如何做到最有競爭力

這當然要首先歸功於芬蘭對教育的重視。這個國度處處真正體現了「尊師重教」。在芬蘭,國家一直重視對於教育的投資(占國民收入6%),而老師是最受歡迎的職業。芬蘭教師選自最優秀學生,並最低都擁有碩士學位。教師被給與充分的教學自由,可以自由選擇教材、制定計劃,這激發了教師們的工作熱忱和創造力。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功利心,真心為每一個學生付出。

約瓦斯曲萊大學教育學院主管與院長說當他們聽說芬蘭教育在國際評比的成績時大吃一驚,因為他們壓根從來沒有想過去「爭第一」,他們說:「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盡己所能地去教導學生;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如此而已。」

讓興趣成為永久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獲得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

比如在芬蘭的基礎游泳班上,孩子們不是上來就一個一個地學習基本動作,而是在輕鬆的環境下先「玩水」,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克服對水的恐懼,真正喜歡上游泳。在沒有「正規」的反復操練下,孩子們卻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但學會游泳而且愛上游泳。在各種學科中,芬蘭都采取了這樣的自然學習法,真正讓興趣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芬蘭老師幾乎不批改作業,學生們會自己對照答案本;老師也不會要求家長對考試試卷簽字,而是要求學生自己找出學習中的問題和差距;老師會鼓勵學生和自己賽跑,當你在某一科目中進步顯著時就得到獎勵。這些使得芬蘭學生從小就養成了自主獨立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不讓一個人落後」

一位台灣學者到芬蘭東部一所中學訪問,發現一個班級的教室裡面沒有學生,就詢問是怎麼回事。

這個中學的校長說他們去花店、餐廳等不同商家實習了。他解釋說:這群孩子不太一樣,他們比較坐不住,學習進度和別的學生不同,他們的學習方式要從務實方面去鼓勵。所以特別設計了一套可以從實踐中學習的模式,從他們的興趣著手,制造出更多讓他們喜歡上學的原因,讓他們更願意來學校學習。

校長所說的「不太一樣」的學生就是我們所說的「差生」,但在芬蘭人觀念中根本沒有「差生」的觀念。這些學生只是需要更多的啟發,更大的成長空間而已。芬蘭教育和社會都不會放棄這些孩子,而是給予更多的愛心和耐心。老師會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量身制訂教學計劃,包括選擇書籍、定制課程等等,以期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國家的教育標准。老師會主動給學生進行額外的免費補習。芬蘭教育部統計,去年該國有27%的學生在一般課程學習外得到這樣的補習。

芬蘭人認為,如果不這樣做,而是放棄這些學生,那麼失去了尊嚴的孩子很可能自暴自棄,甚至走向犯罪。那時社會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折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做而不求」、「無為而治」,這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的教育理念甚至是道家思想,如今卻在芬蘭得以發揚光大。自然資源匱乏的芬蘭,完全靠著這樣的教育成為了經濟最有競爭力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廉政、自然環境最好、幸福指數高的國家。

沒有功利思想,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尊重學生,講究公平,關心弱者,這些都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而「公平與正義」其實是整個芬蘭社會的基本價值觀。芬蘭人認為國家的發展也不能只看精英,人不應該因為職業、地位、金錢、外貌等等而有貴賤之分。這種對人本身的「尊重」,源自芬蘭民族「眾生平等」的宗教信仰(芬蘭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反思中國的教育現狀

反觀中國的教育現狀,與芬蘭的差距如天壤之別。且不說中國的教育投入比例比非洲小國還少,有多少農村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權利;就說能上學的孩子們,他們被沉重課業負擔剝奪了童年的快樂,在題海戰術下失去了學習興趣、創新思維,甚至許多孩子被升學壓力逼出了抑郁症,有的還走上自殺的不歸路。

中國與芬蘭教育的差異根源於教育目的不同、整個社會價值觀基礎的不同。

芬蘭教育的目的就是「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人生」,所以一切從孩子的需要出發;而中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中共的合格接班人」,一切從黨的需要出發。黨需要從娃娃抓起統一國人的思想,所以教學就得是「標准答案式的」,而且還要用應試教育來不斷強化這些「標准答案」。

芬蘭社會價值觀是「公平正義」、「尊重包容」、「同情弱者」,而在當今中國,傳統文化全面被中共黨文化取代後,根本找不到這些價值觀了。很多人崇拜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整個社會所謂的發展犧牲的都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而在學校中的殘酷競爭也正是這種大背景下的表現。

在芬蘭,孩子的睡眠、游戲運動被當作一種人權來得到保障,孩子的成績也被視為隱私權,而在根本不尊重人權的中共治下,孩子的權益也不可能得到保障。

在芬蘭,把教導孩子如何做人,看得與科學知識的掌握一樣重要。所以老師會注重教導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格和品行,在宗教與倫理課中,老師會和同學一起討論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在具體對待問題的時候如何選擇良知和正義。所以芬蘭的學生大多富有同情心,熱心於公益事業。

其實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樹人」,人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道德。而在中共的教育體制下,教育幾乎等同於學習課本上的東西。中共提供的所謂品德課本,其中的德育部分都是空洞的道理,只能使孩子產生排斥;而且其中的核心是灌輸中共黨文化的思想,裡面還充滿了謊言,這樣的德育教育能讓中國孩子學到怎樣的做人理念呢?

如果不能從根本改變教育目的、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一切形式上的改變都是徒勞的。所謂的素質教育改革進行了多年,而目前的教育仍然是應試教育,仍然是灌輸標准答案式的教學模式,並沒有實質的改變,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以人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才是理想的教育模式。中華民族想要真正的崛起,離不開成功的教育基礎。我們中國的每個孩子也有權利享受到人性化的教育、快樂的童年。

期待中共自己改變其黨文化的價值觀,只能是幻想。要想讓中國的教育發生質的改變,首先就要讓教育拋棄不尊重人性的黨文化的束縛,整個民族都要回歸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回歸傳統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實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對世界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工業城市的15歲學生進行爲期3年的跟踪考察,最後評估作出排名。芬蘭一直自稱擁有全球最好的學校系統,而最新的國際排名榜也證實了這一說法,芬蘭學生的數學和閱讀在全世界都名列第一,而在科學方面則是與日本、香港和韓國的分數並列第一。
  • 【大紀元11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特稿)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自2000年開始,每三年一次對全球15歲的學生進行名為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Assessment)的學術評比,舉辦兩屆以來,不論是強調閱讀、數學或解決問題能力的測驗,奪得冠軍的都是同一個國家,那就是位在北歐的芬蘭。
  • 芬蘭連續四年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冠軍,芬蘭前教育部首席常務次長Markku Linna今天在國立台南大學「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中表示,芬蘭是小國,一定要團結合作,芬蘭不歌頌奮勇殺敵的英雄豪傑,有智慧的長者才被眾人景仰。
  • 線上教學
    從實體課轉化到現在教學課程的核心秘訣及操作,首先,投影片的使用技巧需掌握「講到才出現」的原則;提問問題時,甚至可以請學生舉起真正的手搶答,藉由遊戲化與分組機制帶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混合使用各種教學法,讓教學節奏更有變化,也更能夠抓住螢幕前學生的注意力。
  • 線上課程, 線上教學
    疫情使得線上教學成為企業和學校重要的教學與溝通工具,如何善用線上教學達到更有效率的教學成果。作者分享三個課前準備的重點,結合互動式的教學技術、分組與遊戲化的課程設計,而且只使用白紙跟粗筆做教具,加上Google表單就行。是不是很簡單?只要按照步驟建立好聯絡管道,積極面對,愈練習就會愈熟練。
  • 筆記
    「作筆記」、「寫摘要」是閱讀一本書最扎實的基本功。你是否有隨手畫重點、做記號,或在頁面空白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想法、問題呢?如果你具有這樣作筆記的習慣,恭喜,你已是一位優秀的閱讀者了。同樣的,寫摘要也能顯示閱讀理解的程度,快速掌握文本的重點。擁有寫摘要的基本功,無論就學或就業都會很吃香。
  • 對資訊一竅不通的我,想盡千方百計學習如何錄影片,並上傳到YouTube平臺......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