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自古將從事買賣的人稱為「商人」?

作者: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276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朝白居易《琵琶行》詩︰「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意思是說,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又到浮梁做茶葉生意了。

那麼,為什麼從事買賣的人又稱為「商人」呢?

「商人」這一稱謂,源自於古代的商朝。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殷的始祖是契。他的母親簡狄,在河邊吞吃玄鳥掉下的蛋,因而生下了契。契長大後,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任命他為司徒,後被封在商地。商族後來成為強大方國,成湯在伊尹輔佐下,滅夏,建立商朝。

契封於商,商是地名,商族之名從商這個地名轉為朝代名稱。商王盤庚遷到新都城時,甲骨文中把新都稱為「大邑商」。周滅商後,為表示對商人的輕蔑,便用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獵區「殷」地之名稱呼商都,於是商朝被稱為殷朝、殷商及殷人、商人。

據專家考證,從出土的甲骨文及殷墟遺物中發現,殷商時期即已大量使用貝幣,有來自各地的商品,商業往來發達。如《尚書‧盤庚中》孔穎達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為貨,如今之用錢然。」大意是說,貝類是水生動物,古人拿它的殼作為貨幣,就是現在用的錢。

貝幣的計算單位為朋,「朋」的古字 原意是一串或兩串相連的「貝」,相傳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如《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故商代的甲骨卜辭多見「貝朋」、「取貝」、「錫貝」等語,青銅銘文常見「貝十朋」、「錫貝五朋」等紀錄。

商朝農業進步、手工業發達,商品交換頻繁,貨幣的使用,間接輔助商業發展,促進商貿活動。此外,甲骨文中也有舟、車之類的象形字,足證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為車和船,也為商品交流提供了便利性,交易範圍更廣、更遠。

另據《尚書‧酒誥》中載,殷商遺民「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從事商業活動。由此可見,商朝滅亡後,殷商遺民失去土地,謀生困難,過著被監視的生活,為了生存,因此就靠商朝的經商傳統,往來各地販賣貨品。

由於商民善於做買賣,人們就習慣的將從事買賣的人稱為「商人」。因此,後來有商(職業)出於商(朝代),商人(從事買賣的人)出於商人(殷商遺民)的說法。

此外,古書典籍中亦常見「商賈」一詞,如《周禮‧天官‧大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鄭玄.注:「行曰商,處曰賈。」意思是說,做生意的人能使貨物流通而不感缺乏。

東漢鄭玄箋注《周禮》時認為,商即「行商」,指往來各地販售貨品的商人;賈即「坐賈」,指在固定的地點設立商店,招徠客人買賣東西的商人,又稱坐商。後來,漸漸不再有行商坐賈之分,凡是從事買賣的人也泛稱為「商賈」。@*#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