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齊氏文化基金會「推動中國進步獎」頒獎公告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11日訊】澳洲齊氏文化基金會於2010年8月15日,在台灣台北舉行了第三屆「推動中國進步」獎,頒獎給獨立製片人林鑫和他的片子《三里洞》。基金會在頒獎詞的結尾寫到:
我們將這個獎頒給林鑫,不僅僅是頒給林鑫一個人,不僅僅是頒給他的一部作品,而是頒給整個獨立製片人這個群體,包括他們的助手,頒給他們不記功利多少年如一日,把鏡頭對準那些默默無聞、自生自滅,長期被社會歧視、欺凌、忽視以至遺忘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影片記錄了這些群體的存在,他們的生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他們的無助、無奈與期望。正如林鑫所說:『不管是歡樂還是痛苦,都無法阻止我對這片土地持久的注視』。澳洲齊氏文化基金會也將對中國獨立製片人這個群體給予持久的注視。

2011年10月10日,澳洲齊氏文化基金會已經決定並且完成第四屆「推動中國進步獎」的提名、評定與頒獎。

在諸多被提名的製片人及其影片中,由艾曉明、崔衛平、胡傑共同評定,獲獎者分別為獨立製片人王利波和他的記錄片《掩埋》;獨立製片人何楊的得力助手王荔蕻和她作為「靈魂導演」的記錄片《赫索格的日子》。

獎金已經送達獲獎者手中,獎狀將寄出。記錄片《掩埋》與《赫索格的日子》將擇日在澳洲放映。

特此公告!

澳洲齊氏文化基金會

2011,10,10.

附件一

艾曉明 崔衛平 胡傑關於王利波獲獎的推薦詞

王利波的記錄片《掩埋》,將鏡頭對準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前,有關地震預報的真相。

這部作品的重要性在於:它進入了被主流敘事遮蔽的歷史,讓攝影機的鏡頭照見了一批被排斥、邊緣化、甚至被妖魔化的關鍵證人。觀眾有幸目睹:當年以各種方式預報了唐山地震的科學家、群測群防小組成員。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有汶川大地震以來人們開始耳聞和關注的地震預報專家:七十年代任職地質部地震地質大隊的黃相寧、北京地震隊的耿慶國、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華北組組長汪成民——他們證明,作為專業人員,他們是深入基礎做了調研的,是歷經艱難,向有關部門做出預報的。

我們還看到,當年山海關一中地震科研小組負責人呂興亞、唐山樂亭紅衛中學地震科研小組負責人侯世鈞、唐山二中地震科研小組王書蔚、李伯齊夫婦。他們以簡陋的儀器觀測地電、磁偏角、水氡的變化,持續不斷地做出記錄,的確是抓住了地震前一系列宏觀異常的。特別重要的證人還有:當年青龍縣科委的王春青,是他把汪成民突破封鎖釋放的臨震信息帶回縣裡,使青龍縣委做出預防,這個縣倒了七千間房,但是沒有一個人因為房屋倒塌而喪生。從而創造了全縣無人喪生的奇蹟,而青龍縣距唐山僅115公里。

為歷史留影、讓證人發言,這本是歷史題材記錄片的特點。《掩埋》揭示出,如果我們不知道災難在臨近,如果那些可能的報信人被扼住喉嚨;人人都會因為不知情而被掩埋,而推卸責任的人,注定還要把這樣的真相再次掩蓋掉。唐山大地震的教訓,何嚐不是當代中國很多浩劫的縮影?可惜,無論是當今政治權力的掌握者,輿論權力的掌握者,還有地震專業學術權力的掌握者,都不想正視這個血的教訓。在這個意義上,王利川導演的《掩埋》,是一部對中華民族高度負責,對人類命運深切關懷的警世之作,是當今中國記錄片少有的傑作。

當前很多獨立記錄片走的是敘事型影片的路子(例如記錄小人物的生存狀態),而這部作品則堪稱議論型影片。它聚焦於災難性的社會事件和懸而未決的科學問題,按照唐山地震發生前後的時間線索,組織了當事人的思想觀點。和報告文學不一樣的是,通過影像,我們能夠直接面對這些可能對政府決策、對24萬亡靈和幾十萬傷殘者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的專家、民間預測者;他們的言說,因而帶來不同的視覺震撼。

我們推薦王利波的這部記錄片獲得「社會進步獎」。

艾曉明 崔衛平 胡傑

2011年9月21日

附件二

齊氏文化基金會——「推動中國進步獎」王利波的獲獎感言

非常感謝「齊氏文化基金會」將這一屆的「推動中國進步獎」頒給我的記錄片《掩埋》,在瞭解「齊氏文化基金會」的緣起後,高興之餘讓我慚愧的是自己離「推動中國進步獎」這幾個字還很遠。
「齊氏文化基金會」的緣起人齊尊周先生對正義的執著與付出,對民主進程的追求與推動,都是他熱愛祖國最直接的表達方式。雖然「愛國」這個詞現在被錯誤的定義和利用,但是也不能阻止每個人去熱愛自己的祖國,因為祖國是屬於每一個人民的。

公民社會是由每一個公民組成的。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來源於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的努力和擔當。作為一個公民,能為推動自己國家的進步做一點事情,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值得我們去付出巨大的努力。

公民社會的公民,不應只是享受權利,更多的應是義務和擔當。在這裡還要向「齊氏文化基金會」的發起人齊家貞女士表示敬意,她為了完成父親未完成的心願,在這條路上默默的行走著。其實齊尊周先生未完成的心願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願。每一個人都應該為此去付之行動。

在這裡我引用一下「齊氏文化基金會」的宗旨送給大家:中國很大,我們很小,但,我們心齊,願意為中國的進步做一點事情。

最後我的結束語是:不要讓我們因為愛自己的祖國而感到可恥!

謝謝!

王利波

2011,9,21.

附件三

艾曉明 崔衛平 胡傑關於王荔蕻獲獎的推薦詞:

1 王荔蕻是2010年最重要的一場公民運動——聲援福建三網民現場圍觀的發起人之一,而她之所以關注三網民,是因為三網民用上網發帖、上傳視頻的方式幫助一位山區母親,那位母親不滿公安的屍檢鑑定結論,她懷疑女兒遭受了性暴力而上訪一年多。當公民通過獨立調查和拍攝記錄的方式受到嚴峻打壓的時候,王荔蕻站在聲援者的最前列大聲疾呼言論無罪,自由萬歲;這一行動不僅是捍衛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文化權利,而且也是維護公民進行獨立調查以及運用新技術的權利。

2 在2010年3•19、4•16三網民案開庭現場,王荔蕻有效地組織了公民拍攝,人們用手機、照相機和攝像機與警方對拍,表現了不畏強暴、理性抗爭的精神。這些照片和錄像,通過現場直播,以聲音、圖片和視頻文件及時地傳遞到互聯網世界,讓全世界在當天就看到了發生在福建福州馬尾的公民行動,並引起了進一步的關注。從現場回來之後,王荔蕻和網友們發起以及參與了多次討論,使這些錄像進入到像「傳知行」這樣的NGO組織,還有中國政法大學的課堂上。三網民獲釋後,王荔蕻將所有公民錄像集中到一起,邀請何楊進一步做了採訪和剪輯,完成了《赫索格的日子》這部記錄片,目前,這部作品參加了香港陽光衛視的話語記錄片大賽。王荔蕻的朋友們認為,她是這部作品的靈魂導演。

3 王荔蕻不僅積極地採用新媒體手段去推動記錄片和公民運動的結合,她自己也是一位勇敢的拍攝者。3•19庭審過程中,她手持小型錄像機,一路奔跑拍攝警察抓現場圍觀者的過程。這段錄像進入了《赫索格的日子》,它的鏡頭語言飽滿,充滿張力,激動人心。

4 王荔蕻也為自己的努力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她幫助了福建三網民獲得自由,而她自己卻因此失去自由。目前王荔蕻已被關押了165天,不久案件第一次開庭,其起訴罪名由最初的「尋釁滋事」改為「聚眾擾亂交通秩序」再又改回「尋釁滋事」。儘管罪名更換,公訴方所指控的事實依然是針對王荔蕻在4•16聲援現場的抗議行動。

綜上所述:王荔蕻是網絡時代公民記錄的傑出代表,她象徵了公民與新媒體技術的創造性連接,象徵了團結、勇氣和創造力。因此特別推薦她獲獎,以表彰公民記錄者為推動記錄片與社會運動的結合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艾曉明 崔衛平 胡傑

2011,9,6.

附件四

王荔蕻受獎辭(兒子齊健翔代)

尊敬的基金會:

感謝貴機構授予我母親王荔蕻「中國進步獎」,作為兒子我替她感到驕傲。在犬儒主義蔓延,冷漠症席捲全國的現狀下,做一個好人的風險之大是我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直到我母親被中國政府以尋釁滋事罪名逮捕,我們才清晰地看到當今中國維權人士處境之艱難。而我母親並非為自己而是為他人維權,這也更加說明了連幫助別人都會面臨牢獄之災,遑論替自己討一個公道要承擔的政治風險有多麼大。剛性維穩政策下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懲善揚惡的社會,被救人反誣救人者是肇事者的新聞屢見不鮮,社會風氣極度敗壞、社會道德急劇滑坡。此時貴機構授予我母親這個獎,無疑是對正義公道的撥亂反正,是對一個社會真正應該有的價值觀的鼓勵!

信息時代的革命已經開花結果,中國不可能抽身於這場全世界範圍的深刻、全面的變革。面對當局頑固不化、窮凶極惡的手段,已經說明了他們即將被這個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民主是大勢所趨,自由是人心所向。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土地上才能開出最鮮艷的花朵,才能有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讓中國在國際上獲得真正的尊重。

您們的獎勵是對千千萬萬身陷囹圄、身處險境仍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進行不懈努力的人們的最大支持!再次表示我對您們的敬意!

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並不僅僅是為幫助他人,也是幫助我們自己,更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子孫後代。人生的意義是作為橋樑——為自己的後代搭建一座通往更美好、更理想世界的橋樑。願我們今天的努力能化為後人的動力,自由之火永不熄滅,美麗之橋終將建成。謝謝!

齊健翔。

2011.9.7


紀錄片《掩埋》海報。


獲獎人王荔蕻。


紀錄片《赫索格的日子》海報。

相關新聞
廖亦武川震紀實獲獎 澳領獎遭禁
堅持理念 絕不放棄
王荔蕻與王利波獲推動中國進步獎
讀者投書:共產黨對普通人肉體和精神的雙重絞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