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蘭碉堡到鄭氏王城

利凡
font print 人氣: 1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1年10月28日訊】
15~17世紀是歐洲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船隊出現於世界各處海洋上,積極尋求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1624年,荷屬東印度公司(VOC)登陸台灣,將之作為東亞貿易轉運站,與中國及其他地區進行轉口貿易,將中國等地的香料、生絲運回歐洲販售。荷蘭占領台灣後,為鞏固台島對外貿易的樞紐地位,於是在今台南安平地區興建「熱蘭遮城」(Zeelandia),以便與荷屬東印度公司於印尼雅加達的總部聯繫。

荷蘭人建造的熱蘭遮城,屬西方稜堡形式堡壘,城四周分布稜堡和半圓形堡壘,上置砲台,是城內主要攻防力量。城分內、外兩層,方形內城部分是行政中樞所在,外城目的在加強內城防衛,呈長方形制。城中房舍、倉庫、教堂、醫院、商業建物等公共建築俱全,繁盛一時。

荷蘭領台數十年後,由於治理方針引起台灣漢人不滿,進而反抗,1652年爆發「郭懷一事件」。事件弭平隔年,荷蘭人在赤崁竹城基礎上,以紅磚疊砌起堅如磐石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與熱蘭遮城互為犄角。該城主體為四方形,東北與西南角各置凸出「稜堡」,稜堡四角皆有瞭望亭,為圓頂六角柱型建物。

1661年,鄭成功一舉通過鹿耳門港道,越渡台江內海,首先攻下普羅民遮城,將普城改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衙門,即俗稱「赤崁樓」。1662年,鄭成功又攻下熱蘭遮城,將荷蘭人驅逐出台,建立起漢人政權,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即今日「安平古堡」,由於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往事越千年。恍惚間,幾千年有起有落、有興有衰,波瀾壯闊、扣人心弦的歷史已然走過。中華民族在歷經了數十個朝代,創造了無比燦爛輝煌的文明後,卻在經歷了外侮和諸多的磨難中,最終走入了一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
  • 中國的君主制從採集、漁獵文明開始,貫穿農業文明始終,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君主制從酋長聯盟開始,經由以氏族為主體的酋長邦國組成聯盟,推出共主,逐漸根據經濟的發展形成封建共主制,之後發展為以郡縣制為主體的大一統國家格局,其中加雜著王道政治與王術政治的角逐。
  • 據《古春風樓瑣記》記載,琉球國位於福建以東的海上,《隋書》中稱為“流求”,《元史》中寫作“求”。據說該島被波濤洶涌的大海包圍著,最初有一對夫婦住在島上。
  • 台灣民俗文物館在皇曆七月前夕,針對民俗鬼月提出研究指出,自古七月不是鬼月,是大吉月;因明太祖朱元璋想佔七月吉時為帝王所用,派人假冒道士賣符,散佈謠言說,七月鬼月天將降禍。由亞洲大學承辦的民俗館,考據了歷代七月民俗相關資料,在館區製作20面為鬼月正名的文化看板,從皇曆7月1日起,展出一個月。
  •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 「堯舜」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典範,作為一個女人,誠孝張皇后獲得「女中堯舜」的稱號。600年前的這位傳奇女人,以出色的政治才幹,默默地站在幕後,輔佐三代帝王處理朝政。她從來沒有走上前台,沒有垂簾聽政。她只是謹守婦道,做了一個女人該做的,就為她的時代帶來了安定與福祉。
  • 劉佐護送母親和弟弟們一起北上,渡江時大風驟起,當時劉佐十五歲,他哭著禱告上蒼說:「我願意替代我的母親和弟弟們去死。」風愈刮愈猛,劉佐準備投水自盡,以自身去替換母親和弟弟們的平安。撐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明成祖下令遷都北京後,經過精心的選址,紫禁城建在北京的中心位置,因為皇帝是上天在人間的代表,必然要居於人間的中心。從我們現在看到的故宮的朱牆黃瓦、雕樑畫棟、簷牙高啄,一景一獸無不透露著豪邁、大氣;它的金碧輝煌、雄偉壯觀、肅穆莊嚴也無不體現出天子的至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