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明君唐太宗之書法逸事

作者︰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2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帝王,在中國書法史上,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唐太宗從小就受翰墨薰陶,雖然半生戎馬倥傯,但只要有機會他就揮毫作書。

唐太宗在《指意》中說: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他尤愛王羲之的書法,謂之「盡善盡美」。曾下詔重金徵求羲之遺墨。並親自撰寫《晉書.王羲之傳》。

唐太宗每得王帖,不僅自己銳意臨仿,還命諸王子臨帖五百遍。唐太宗的書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筆劃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渾然天成。其所書的《晉祠銘》不僅開了行書刻碑之先河,而且也成了難得的書法名碑。

唐太宗練字

唐太宗的筆法源自「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他也很善於向當時的書家學習。他在處理政務的空閒時間裡,潛心研習書法,經常與大臣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切磋書藝。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據《書史會要.卷五》記載,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感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寫到「戩」這個字,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隨後唐太宗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含笑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今窺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唐太宗不禁讚歎魏徵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書法了。

由於唐太宗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唐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唐太宗設宴寫飛白書

飛白書是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書斷.卷上》記載,飛白書是東漢書法家蔡邕所創。蔡邕看見修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得到啟發而創造了這種字體。

飛白書的筆劃有少部分呈枯絲平行狀,轉折處筆劃突出,顯得蒼勁渾樸。北宋黃伯思所著之《東觀餘論》:「取其若絲髪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書聖」王羲之及其子王獻之俱精於飛白。據《書史會要.卷五》載,「(唐)太宗……復善飛白,筆力遒勁,尤為一時之絕。」

唐張彥遠在《法書要錄》中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貞觀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唐太宗在玄武門召見三品以上大臣,並且設宴款待他們。在宴席中,唐太宗提筆寫飛白書。大臣們看了十分讚賞,乘著酒興爭著從唐太宗手裡奪取墨蹟。散騎常侍劉洎跳到皇帝的龍床上搶到了飛白書,其他不得者紛紛指責劉洎踩了龍床,冒犯了皇上,罪該萬死。

唐太宗笑了笑,很風趣地說:「過去只聽說嬪妃找藉口坐皇上和皇后的車子,今天我卻親眼看見常侍大臣跑上皇帝的龍床!」

御史蕭翼智取《蘭亭序》

唐太宗十分喜愛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收藏了許多王羲之的真蹟,據說有三千六百幅。但是,他一直沒有得到《蘭亭序》。為此,唐太宗一直感到很遺憾。

當年王羲之的《蘭亭序》作為王家的傳家之寶,一代一代往下傳。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孫智永時,他出家當了和尚,便把《蘭亭序》傳給他的弟子辯才。辯才如獲至寶,將它藏在梁間暗檻中。唐太宗得知《蘭亭序》在辯才手中,曾三次向辯才索要,均被他矢口否認。太宗無奈,便命「負才藝多權謀」的「智略之士」監察御史蕭翼相機行事,計取真蹟。

蕭翼扮成一介窮書生,帶著「二王」的一些雜帖拜訪辯才,兩人一起談詩論賦,品書賞畫,十分投機。一次,辯才透露他藏有《蘭亭序》的真本。蕭翼佯笑道:「經過多次的戰亂,《蘭亭序》的真蹟怎麼還會在呢?我想肯定是仿寫的。」辯才和尚見他不信,便從梁間暗檻上取下了《蘭亭序》。蕭翼仔細觀察,故意說道:「果然是仿寫的。」兩人為此爭論了起來。

第二天,等辯才有事出門,蕭翼趕忙取下《蘭亭序》真蹟,來到地方官處,命令他傳辯才面叩朝廷御史。辯才到後,蕭翼對他說,他奉聖旨來取《蘭亭序》,現在已經到手,特喚他來告別。辯才聽後,大呼上當,氣昏在地。

唐太宗得到了《蘭亭序》真蹟,高興極了,特別獎賞了蕭翼,封他為員外郎。唐太宗把《蘭亭序》放在座旁,早晚觀賞,並令人摹刻翻拓,賜給他的皇子和近臣。

這一故事記錄於唐人何延之的《蘭亭始末記》中,唐代大畫家閻立本根據這一記載還創作了一幅《蕭翼賺蘭亭圖》,流傳於世。@*#

責任編輯:鄭之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常感嘆無人可以共論書藝,於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薦了一位年僅三十六歲的後起之秀,這位年輕書家即是褚遂良。
  • 顏真卿以巍巍豐碑體現出其忠臣烈士的人格,並向開創了渾厚磅礡,迥異於二王的楷書風貌,成為後世典範。顏真卿行書對後人也有相當深刻的影響。傳世法書墨跡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等。其中以《祭侄文稿》這篇可遇不可求的千古傑作最為人贊嘆不已。
  • 天真爛漫是我師
  •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正如蔡邕所言,「慾書先散懷抱」,心中無窒礙,自然能夠心手相應,意到筆隨,若一味掛心的想把字寫好,則寫出來的字難免因心急而殭化,或過度匠氣雕飾而流於矯揉造作。
  • 天真爛漫的蘇東坡,在政治上表現出直言無諱、嫉惡如仇的耿介性格,對於朝政流弊每每藉由詩句托事以諷。但君子向來不容於小人,蘇東坡也難幸免。元豐二年(1079),一些投機政客從東坡的詩文中羅織罪名,並以謗君之罪將他逮捕,送入京師御史臺獄。此樁「烏台詩案」後,蘇東坡被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 不得簽書公事,形同軟禁。
  •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歐波,,湖州(浙江吳興)人。趙孟頫出身宋室官宦書香之家,幼小聰慧,讀書過目成誦,才華洋溢,書、畫、詩、文,甚至音樂、佛學、篆刻樣樣精通,可以說是各個文化藝術領域的全才,其對後世的影響以書、畫最為深遠。
  • 祝允明(1460一1526)字希哲,號枝山,因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長洲(今蘇州)人。祝枝山是家喻戶曉的才子,也是道地的天才型人物,他“五歲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加上他家學淵源,外祖父徐有貞和岳父李應禎兩人都是當時書法名家,因此這位天才在名家的栽培與環境的薰染下,很快就展露頭角。他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齊名被喻為“吳中四才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