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六十一)

王維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25 暗度陳倉:論證未始,施工已行

「暗度陳倉」,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八計。原文:「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三峽工程練兵場

暗度陳倉的前半句是明修棧道。根據司馬遷《史記之卷八高祖本記》記載,漢王劉邦回國去,項羽派三萬兵跟隨在後,劉邦命令士兵用火燒毀棧道,一來防備其他諸候襲擊,二來也同項羽表示,自己再無向東進犯的意圖。同年八月,劉邦採用韓信計策,命令樊噌重修棧道,引起楚軍注意,在此派重兵防守,而暗地中卻利用陳倉古道,襲擊楚軍,取得大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軍事上是以明顯的行動迷惑,暗地裏則悄然實行真實行動,以乘虛而入。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中國從德國進口大型軋鋼設備,用於生產坦克所需要的鋼板,軋鋼設備安裝於湖北省襄樊山溝溝裏的第二汽車製造廠。這套軋鋼設備所需要的起動電流大,華中電網無法承擔,所以必須增建火力發電廠、或大型水力發電站。為此,水利部和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向毛澤東建議三峽工程。毛澤東以戰爭時期不考慮此事、和「你不怕頭頂一盆水睡覺」為由,拒絕了興建三峽大壩的建議。其後,水利部和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改提出建設葛洲壩大壩工程,並將此大壩工程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毛澤東,進而得到毛澤東的批准。

當時認為建了葛洲壩大壩,就不再建造三峽大壩,所以把葛洲壩大壩的一部份移民,安置在三峽大壩壩址三斗坪。然葛洲壩大壩工程進行得並不順利,周恩來不得不請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原長江流域辦公室主任林一山。林一山本主張興建三峽工程,不同意建設葛洲壩大壩。因從工程順序上看,先建三峽工程,不建或者後建葛洲壩大壩才是合理的。

如果既要建葛洲壩工程,又要建三峽工程,那麼葛洲壩大壩會是三峽工程的調節工程,輔助工程。葛洲壩大壩在規模上比三峽工程小許多,先建葛洲壩大壩,以其設計,比如通航構築物通航能力,便限制未來三峽工程的設計,以小(工程)限大(工程)是不合理的。

又葛洲壩大壩位於三峽大壩下游,三峽大壩的許多建築材料,特別是水泥(水泥廠在葛洲壩大壩下游)、沙石料和鋼材,都要通過長江航運運往三峽壩址。若是先建葛洲壩大壩,運水泥、沙石料和鋼材都要通過葛洲壩大壩的船閘,即費時又增加費用。

但是周恩來要求林一山先建好葛洲壩,再談三峽工程。事實是,原來中國政府計畫建設葛洲壩大壩,但不建設三峽工程。然建設葛洲壩大壩過程中出現混亂,周恩來不得不請出林一山收拾殘局。而林一山只一心想建三峽工程,反對興建葛洲壩大壩。周恩來後與林一山達成的協定:先建好葛洲壩工程,然後再談三峽工程。

在葛洲壩大壩建設過程中,周恩來和毛澤東相繼去世,林一山則把建設葛洲壩工程作為將來建設三峽工程的練兵場。林一山從國外進口大量大型挖掘機械和船隻,以及大型的載重車輛,名為建設葛洲壩工程而用,實際上是武裝未來建設三峽大壩的隊伍。同時又為葛洲壩工程修建了從宜昌到華東長距離的高壓輸電線路,雖然當時已十分清楚,葛洲壩電站根本沒有多餘的電供應華東地區。這長距離的高壓輸電線路,便也是為三峽工程的「西電東送」所作的準備。

論證未始 施工已行

一九八四年,國務院原則同意建設三峽工程,遭到國內外人士極力反對。鄧小平為了緩和國際上的反對聲音、特別是海外華人的反對聲音,於接見美國《中報》董事長傅朝樞時說,對興建三峽工程這樣關係千秋萬代的大事,中國政府一定會周密考慮,有了一個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時,才會決定開工,是決不會草率從事的。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工程是否要上,最後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善良的人們以為,至少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策之前,不會進行三峽工程。

事實上,從一九八四年國務院原則同意建設三峽工程後,三峽工程的準備工作,一天也沒有停止。從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二年,政府在三峽地區進行大範圍的移民安置試點,共投資四點六億多元;宜昌到華東長距離的高壓輸電線路,於一九八八年完工,等待著三峽工程發出的電。

根據筆者掌握的資料,一九八四年四月五日到一九九二年四月之間,三峽工程主要完成下列工作:

第一:完成三峽工程總公司的組織建設;
第二:部份移民工作;
第三:修築通往壩址的交通線路和供電、供水線路;
第四:建成後期施工隊伍所需要的住房等。

據不完全統計,自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二年,三峽工程進行和完成的工程量:

──修建永久公路十二公里;
──供電線路六十二點五一公里;
──供水管線十三點○二公里;
──通訊線路七十五點四一公里;
──建成一座永久公路大橋(樂天溪公路大橋),橋長四百四十六米,橋面寬十一米;
──完成二百二十千伏輸變電工程長江跨越三公里和四座鐵塔工程;
──施工用房四萬一千三百一十一平方米;
──總公司籌建處永久職工住房二萬一千○二十三平方米;
──簡易生活生產用房二萬六千四百七十四平方米;
──建設及施工徵地四千一百七十五畝,其中壩區施工徵地四千畝;
──土石方開挖四百○一點三○萬立方米;
──土石方回填二百五十三點五三萬立方米;──混凝土澆鑄五點二八萬立方米;
──漿砌塊石七點一四萬立方米。

從一九八四年六月至一九九二年,共花費的投資為:

──勘測設計、論證諮詢和科研經費二億六千二百六十二萬元;
──庫區開發性移民試點工程經費二億三千八百二十萬元;
──建安工程經費一億二千六百四十七萬元;
──建設用地和施工徵地費用六千三百七十萬元;
──建設管理費二千三百五十九萬元;
──機構轉移及技術裝備費五百一十九萬元;
──籌建處自身小型基本建設費用一千三百五十四萬元;
──荊門水泥廠擴建工程四百萬元;
共計七億三千三百八十萬元。

十萬水利工程大軍

林一山在建設葛洲壩工程過程中,把分散在全國的十幾萬水利工程大軍聚集到宜昌,並讓他們在此安家落戶,改變以前漂泊不定的生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葛洲壩大壩主要工程完工,如何給這十幾萬水利工程大軍,找到適合的工程,也是中國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現代中國雜誌總編程曉農博士,在國內時曾詢問過林一山,林說,只有建設三峽工程,才能解決這十幾萬水利建築工人的生計問題。

中國政府一方面做出表示,進行三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等待在可行性研究上決策的結果,這是明修棧道;另一方面卻不停止三峽工程的準備工程、和前期工程準備,將三峽工程推上一條不歸路,這是暗度陳倉。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推遲蓄水,就會影響發電,也會影響對下游流量的補給。這個方法在目標不改的情況下,無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條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錢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這筆錢,不會算到三峽工程的投資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鵬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把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作為歷史賦予的重任。
  •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三峽工程做了三個不同蓄水方案比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較的結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發電效益都不能滿足要求,而經濟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則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還要差。
  •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也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 三峽水庫長六百餘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為零,所以,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峽大壩處的水位高,兩處的水位絕不可能是像李鵬所說的那樣是一般高低。
  • 而二○○三年六月以來,三峽水庫蓄水的實踐,恰恰證明:高峽出平湖,根本是無中生有。
  • 為了支援三峽工程統一領導建設,李鵬在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就提出建立三峽省,為此,必須先行組建一個籌備組。
  • 一九八八年,全國政協再次組織三峽考察團,這次參加的全國政協委員有一百二十八人,團長是政協副主席周培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