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從閱讀開始 快樂從自己做起

Wainy Yang(台灣/ 國小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最近參加「愛的書車」巡迴宣導研習會議,講師的內涵和準備的資料非常充實。其中,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講座陳老師提供的資料,大大震撼了我的心靈,資料提到:「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有深度和廣度的閱讀」。

閱讀態度和高度

我想說的是,不僅該有深度、廣度,還必須有對閱讀的「態度」和「高度」。態度取決於成人,高度也取決於成人,態度要開放,高度需降低。沒有開放的態度來接納,小孩子是不可能有放開心胸的廣度;沒有高度的降低,以成人的高度是絕對不適合的。小孩子除非是站在成人的肩膀上才可能提升高度,但這樣適合嗎?小孩子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所接觸到的,他們會跟我們一樣嗎,所以倡導的親子共讀,家長有必要再教育。

研習會中,何嘉仁文教基金會提供的資料也顯示:「在台灣,僅有15%的孩子,有經常閱讀的習慣。」那麼,剩下的85%呢?所以我覺得需深思,文化的霸權一直是存在的,一直在複製著不公平、不公義,因為現在實地在做的閱讀教育,我想應付評鑑的功能絕對大於實質的功能。

《天下童書》總編輯何琦瑜指出:「寫作能力,不是屬於有天賦與創意者的專利,也不是「寫多了就會」的鐵杵磨成繡花針式的努力可及。」這樣的想法,我同意部分,但我不全然認同。我想,只要多看、多寫,自然可以從習慣養成興趣,我的寫作訓練是從仿作開始,沒有透過模仿的歷程是沒辦法直接跳躍到創造,除非真有不可思議的天才。經驗可累積,同理,知識也可以累積,幸福也可以累積,林懷民說過:「幸福是可以儲蓄的。」快樂從自己做起,因為看著別人的故事和文字,可以發現整個故事和文字是可以化成活生生的畫面。

打造心靈桃花源

我們的智慧來自於身旁發生的任何經驗,閱讀的樂趣不是一蹴可幾,是需要師長們用心的去替孩子們建構學習的鷹架。廣達文教基金會目前正在推廣文化均富、知識均富的運動,這是由民間起步,透過企業的動員,力量相當驚人,我非常認同他們的理念,相較之下,我們的政府單位似乎慢了點。

今年,我的快樂來自於大量的看網路資料,大量的從資訊去選擇我需要的,形成我寫作的靈感。還要謝謝朋友在我背後當推手,使這個願望逐步在實現。實現後就是幸福的開始,分享則是幸福的散播,當一個人的臉笑了,一定會使身旁的人笑;身旁的人笑了,一定可以散播出去,全世界的人都笑了,這不就是網路世界的桃花源?期待桃花源世界的形成,即使沒有現實的桃花源世界,心靈的桃花源也是很美麗的地方,把這個畫面刻印在腦海中,何必看快樂門診,煩惱自拋在腦後。讓我們試著一起開啟智慧之窗,同時打造幸福快樂的雲端桃花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命的體驗顯現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進行的,因此針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及面對生活的態度與動力,是父母在執行家庭教育及教養的重要課題。孩子年幼的時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時期,生活好習慣的養成要靠父母的把關及涵養,因此父母要經常在職進修、充實自己的親職知能,以傳達正確的教養信念、知識,並且展現有助孩子正向發展的親職行為。
  • 許多研究都曾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教養方式指的是你與孩子相處時的表現,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你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以及你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什麼。前面我曾經提過,教養方式可分為三種:權威型、獨裁型與放任型。
  • 據好孩子育兒網報導,每位媽媽都應牢記,孩子們總是那麼好學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動,他們期待媽媽的指導、鼓勵,但他們更希望媽媽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可見,讓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關鍵在於媽媽。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情商,又稱為「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個字眼近年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情商是一種能力,情商是一種創造,情商又是一種技巧。越來越多發的父母開始注重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情商,那麼具體怎樣做呢?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