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共國家資本主義引全球反彈

葉淑貞編譯

人氣 2

【大紀元2011年02月04日訊】中共捍衛國有企業,積極尋求先進技術,且利用貶抑的人民幣,使出口商受益。其國家主導經濟的強力姿態,令全球備感威脅。

11月16日《華爾街日報》以〈中共國家資本主義引發全球反彈〉為題,指出了自從冷戰結束以來,全世界對於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型態,其普遍接受度遠高於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但是中共的國家資本主義政策卻正在破壞這個共識。此外,長期以來,極權的中共政府所推行的國家資本主義,也面臨著風險,例如,來自歐美等國的抱怨;以及自己內部的環境污染、一胎化政策造成的人口老化問題。

西方對中國的憤怒主要在於北京貶抑貨幣的政策。奧巴馬總統在漢城G-20的峰會上抨擊這種做法。但是,一個更深層的問題是:中共國家經濟政策是精心打造的,且是多面向的發展著,它正挑戰美國和其他大國的許多尖端產業。

以維持權力為主的經濟政策

從某方面而言,中共的經濟政策是其獨特地位的產物,因為它既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新興的超級勢力。它的領導者不認為市場是最重要的。相反地,他們把執政權力視為維持穩定及成長的必要手段,也是共產黨繼續統治的保證。

今日中國的經濟政策以政府監督為主,其由中央監管的程度遠甚過於世界上其他頂尖的經濟社會。中共的作法是捍衛國有企業和其他所謂國家的冠軍企業,積極尋求獲得先進的技術,且利用貶抑的人民幣,使出口商受益的政策。它利用國家控制金融系統,以便把低成本的資金導向國內企業及資源豐富的外國,因為中國需要這些國家的石油及金屬,以便維持其快速的成長。

幫助協商讓中國在2001年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美方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說,中國及蘇俄此國家導向的經濟體系正在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所建立的貿易系統。白茜芙說:「這些經濟體系認為整個新的產業必須由政府創辦,因此對私營企業相當不利。」

外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已開始公開抱怨。7月,德國產業及中共總理舉行一場公開會議,西門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首席執行官羅旭彼德(Peter Loscher)和巴斯夫化學公司董事長賀斌傑(Jürgen Hambrecht),對中共強迫外國公司以轉讓有價值的智慧財產換取市場進入機會一事表示關注。

一些觀察家相信,中國的「自主創新」強調培養本土技術,但其實需要盜用別人的技術。例如中國的高速火車是根據德國、法國及日本製造商介紹到中國的技術而完成的。

紐約的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在《自由市場的終結》(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一書中論辯道,中共所領導之國家資本主義的新興風潮,足以威脅、解體美國的競爭優勢。

強力金援國營科技企業

在中國,政府幾乎擁有所有主要的銀行,三個主要的石油公司、三個電信運營商及主要的傳媒公司,也都掌握在政府手中。

據中國財政部的數字,在2008年所有中共國家企業的資產總計大約是60兆美元,等於該年經濟總產值的133%。在西方經濟社會中,例如法國政府所控制的主要企業總資產在2008年只有6,860億美元,大約只是法國經濟的28%而已。

中共政府所涉及的部門,從煤礦到網路,這個事實已經催生了「國進民退」,或「國家前進,私營部門退出」這句話。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元月的報導說,在包括蘇俄的二十九個被調查的經濟中,中國經濟的競爭是最少的。

北京的目標之一是避免依賴昂貴的外國技術。在2006年,中共提出了一個叫做「國家科學和技術的中長期發展計畫」,主旨是要在2020年把中國變成為一個高科技強國。這個計畫需要的經費占國內生產毛額的份額,大概從2005年的1.3%提高到2.5%。

以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鄧勳明(Deng Xunming)為例,他是美國太陽能產業的先驅者,他的迅力光能公司(Xunlight Corp.)是由美國金融援助而成立的公司,且深獲美國支持開發新能源技術的政客青睞。迅力公司爭取到超過5,000萬美元的聯邦及州的資金、貸款和稅收優惠,部分目的是希望能為該公司總部所在地俄亥俄州的托萊多(Toledo)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但是兩年以前,在1985年離開中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的鄧先生,在上海附近的工業地產上建立了迅力分廠。這個分廠現在也製造薄膜太陽能電池板,僱用了一百個工人,而在中國生產的電池板則又出口到美國。

中共在尋求新技術的同時,也控制銀行的存款於低利率水準,以便提供便宜的信貸給他們想要促進的產業。政府為中國銀行的存款者設定的利率比成長及通貨膨脹的速度要低。這代表中國家庭的存款,成為銀行有效補助國家產業寵兒的來源。

私營電訊製造者華為技術公司(Huawei Techologies Co.)的海外擴張,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的支持,這個銀行在2004年延長了華為一個五年一百億美元的貸款額度,且例行借錢給外國購買者,以便支援他們購買華為的產品。

風險升高

美國Sprint Nextel 公司最近從一個價值數十億元的契約當中,排除了華為和中興通訊公司(ZTE Corp.),因為美國擔心,這兩家公司與中共軍隊有關係。Sprint的決定對華為來說是一個挫折,且顯示美國對於中國政策日益升高的擔心,使中國正在開始付出代價。歐洲國家也抱怨中共政府支持華為,使它有著不公平的利益。

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於內部。一些企圖以撒錢去創造高技術突破的政策已經失敗。中國想從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及高級微設備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複製生產土生土長微處理器的努力,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

儘管政府逼迫中國最大的電話公司採取中國研發的手機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尚未在國外引起重視。長期而言,中國經濟成長的挑戰也受到內部因素威脅。這些因素包括一胎化政策所造成的快速人口老化,以及工業造成的環境損害。◇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201期【西方看中國】欄目(2010/12/09刊)

本文連結: http://www.epochweek.com/b5/203/8784.htm

新紀元PDF版訂閱(US$10一年52期)

相關新聞
【新紀元】財務造假 中國借殼公司死穴
【新紀元】新「舶來品」台灣文創攻佔大陸市場
【新紀元】錢雲會事件真相
【新紀元】黑非洲的紅幻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