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名詞的依賴:人云亦云的陷阱

船川淳志

人氣 31
標籤:

接著是第三個依賴的原因。請在這裡先回想一下本章開頭所提到的小故事。

「其他公司也在做」是「好,我們也做」的理由,「我們公司是第一個做」則是「那麼時機還沒成熟吧」的藉口,這是所謂同步行動,也就是對團體的依賴,而在這之前的交談,也就是以下的部分:

董事:「董事長,這個領域是未來的成長產業喔!」

董事長:「喔喔,原來如此。」

董事:「董事長,這麼做就會產生綜效的!」

董事長:「喔喔,原來如此。」

在這裡面,則有對「名詞」的依賴。

也就是一聽到「成長產業」、「綜效」等等「有模有樣的名詞」,就不會仔細去想,而停下思考的一種狀況。

在商務世界裡面,也常常發生這種事情。在商業上有一個英文名詞叫做buzzword,也就是過度依賴外來名詞等等「謠言」而停止思考的意思。

A先生:「現在開始是管理 (governance)的時代了。」

B先生:「這是什麼意思呢?」

A先生:「應該就是所謂的合作管理( corporate governance)吧。」

B先生:「但是,這跟我們公司目前的綱要或是企業理念有什麼不一樣呢?」

A先生:「這個呢,說像是很像,但是怎麼說呢,就有點……」

實際上,這種對話是常常發生的。「服從(compliance)經營」(遵守法令、企業倫理、行動規範等等規則的經營行為)、「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利害關係人)、 「C S R」(企業的社會責任)等等,各種商業關鍵字接踵而來。

如果不去思考名詞的意義,以及為何會有這個名詞,那就會發生思考依賴,並被這些名詞玩弄了。

其實從這段對話範例可以看出來,當本人認為知道意思而說出某個名詞的時候,可能就已經進入思考關機的模式了。更讓人遺憾的是,平常看來很用功的人,意外地比較容易有這樣的傾向。

例如,我們可能會碰到「顧客不連續性的購買模式,主要是切換成本降低所造成的」這樣的文章。

看起來好像非常有學問,其實只要寫成「因為顧客很容易換購其他商品,所以開始產生一種與以往不同的購買模式」就可以了。

此外,能夠提到「更容易改購買其他商品的原因」當然更好,但是有很多人看到一開始寫的充滿「學問」的文章,反而比較安心。

或者是像「真正的優越性」、「真正的領導能力」、「本質上的問題」等等單純加上「修飾用語」,而沒有內涵的表現方式,也常常看得到。

這也可以說是對名詞的思考依賴。社會上經常可以看到「對名詞的思考依賴症」,不管是在談些什麼,有時只要聽到幾句這種台詞,說的人與聽的人就會一起停止思考了。

例如像「人權問題」、「國民的憤怒」、「這並不公平」、「違反國家利益」等等,就是很常見的人云亦云用詞。

如果能適當使用這些名詞當然很好,但是有時濫用了,反而助長思考依賴,甚至造成思考關機!其中甚至有人隨便亂用這些台詞,把周遭的人也給胡亂捲進去呢。

大家可能聽過,有個偷東西的高中生被店員抓到,並要求他打開書包的時候,他卻大喊「侵犯隱私啊!」而拒絕,這就是對名詞的思考依賴,以及負面的使用例子。@(待續)

摘編自 《思考不關機:七個習慣、兩種模式、三個基本動作,活化你的思考力》 臉譜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我今年二十七八」的困惑
聆聽什麼樣的音樂  有益妳的身心靈(一)
聆聽什麼樣的音樂  有益妳的身心靈(二)
苦膽:為那些不鼓掌的人鼓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