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的傳說:笛子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14日訊】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也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木製笛、石笛和玉笛。在中國歷史上,也留下很多關於笛子的傳說和典故。

最初笛子的名稱叫滌;到唐代出現了尺八以其長度一尺八寸得名,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早期笛子的按孔是均勻排列的。後來為了能夠較為準確的半音,而將右邊二孔的距離增大,左邊二孔和中間二孔的距離減小。為了能夠和樂隊向協調,避免因氣溫變化而引起的音高變化,出現了可以調節管長的笛子(類似於西洋的木管樂器的調音方式),最多可調節1/4個音高。


(正見網圖片)

桓伊三弄

中國十大名曲之一的《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落梅花》、《梅花調》,就是改編自笛曲《梅花落》。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和比喻人的具有高尚節操和凜然正氣。

笛曲《梅花落》相傳為晉代大將桓伊所作,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桓伊,東晉人,祖籍譙國縣(今安徽宿縣西)。曾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338-385)率百萬 大軍進犯東晉,自稱投鞭可以斷流,企圖一舉滅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玄、謝石和桓伊等率兵8萬迎戰。晉軍驍勇善戰,以一當十,在淝水大敗苻堅,打得秦兵一敗 如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桓伊不僅有文韜武略,音樂素養頗為深厚。他吹笛的高超技藝舉國聞名,誰都以能聽到他的笛子演奏為終身樂事。桓伊不但善於吹奏笛子,也很喜歡聽別人吹奏笛子。每當聽到好聽的樂曲就激動不已。

在中國音樂史上,一直流傳著有名的《桓伊三弄》(又叫《青溪三弄》)的故事。相傳晉代大文學家、書法家王徽之一天外出遊歷,當他的船停泊在建康(今南京)青溪蕭家渡口處時,在船中聽說桓伊從岸上騎馬路過,王微之與桓伊雖然素不相識,但早就神往於桓伊的吹笛技巧,便派人請求恆伊吹奏一曲。

桓伊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於是便欣然下車為王徽之吹奏了笛曲《三弄》。笛聲悠悠,一股清標雅韻的感覺,撲耳而來,全曲前部悠揚明朗,中部主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復三次,旋律活潑自如,極富華采,後部節奏逐步加快,表現風雪襲來,但梅花傲然挺立,展姿吐艷。

桓伊吹笛時,王徽之及官船上的人,或坐或立,鴉雀無聲,都 在靜靜地聆聽笛聲,完全沉浸在音樂藝術的境界之中。桓伊吹罷,揚長而去,賓主之間,始終不曾說過半句話。兩人雖然沒有見面,卻通過笛聲達到心靈交流。桓伊吹笛所在地——蕭家渡渡口,後人就將這個地方名為「邀笛步」,成為南京的一處名勝。

吹笛止雨

傳說古代西周穆王有一根很神奇的止雨笛,這個笛子一吹就可以止雨。有一年,連降三個月大雨,致使山洪暴發,河水氾濫。百姓家園被毀,顆粒絕種,人畜慘遭水害者無數。於是周穆王吹起了神笛,感動了上天,只見天慢慢地轉晴,雨止住了。一時人們都紛紛前來拜見他,個個都虔誠地說:「天子啊,您真是神人啊,不是您吹笛止雨,這天還不知要下多少天雨呢!」

過去祈禱上天的祭祀活動需要吹笛子。民間傳說多是連年乾旱,做祭祀求雨「笛奏龍吟水」,吹笛請來海龍王,布滿祥雲,撒下甘露。這個故事與之相反。雨下多了,過量了,同樣與民不利,同樣需要「吹笛止雨」。

吹笛退兵

西漢時期,西漢將領李陵率五千兵馬出居延千餘里擊匈奴,反被匈奴單于的十萬鐵騎所困,陷入重圍。雖然奮勇突擊連戰數日,終因兵盡糧絕寡不敵眾,無法突圍。 夜半更深時,李陵讓吹笛高手郭超吹起笛子,那笛聲十分悲慘,就連敵將首領單于聽後也禁不住涕淚俱下,並連夜向北撤走了。

這個吹笛退兵的故事在歷史上不是絕無僅有,前漢軍師張良用簫吹散西楚霸王項羽八千子弟兵,悲歌散楚,致使項羽兵敗烏江全軍覆沒,用的就是攻心戰。這悲慘的笛聲使敵人聽了都為之流淚,撤兵而去,真是最絕妙的緩兵之計。這一笛一簫,退敵敗敵,載入史冊,為後人傳頌。

唐明皇與笛

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酷愛音樂。6歲能歌舞,顯露出音樂資質。少年時在府中自蓄散樂一部以自娛。他精於多種樂器演奏,尤愛橫笛,羯鼓,歷史上有過許多記載。

唐玄宗開元年間,皇宮裡盛載牡丹花。適逢繁花盛開時,唐玄宗與楊貴妃一起賞花,樂師李龜年歌唱助興。

玄宗說道:觀賞名花,愛妃作伴,豈能用舊詞歌唱?於是即命宣召翰林院學士李白,馬上進獻《清平樂》新詞三篇。

李龜年手捧李白的新填的詞呈與皇上,玄宗催促李龜年馬上按新詞歌唱,自己也吹起玉笛與其合之,每曲結束並將換上新曲表,總是拖長笛間,來顯示笛曲的美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張子純、瑪麗法國巴黎報導)法國巴黎大區第95省博尚(Beauchamp)市,這個具有體育傳統的城市,於2008年6月7日晚上8時,在該市體育俱樂部舉行,每年一度的體育運動員舞蹈文藝晚會,今年晚會的主題是「中國之夜」,他們邀請了經常參加法國社區活動的希望之聲協會和法輪功學員參加,與會的150位體育運動員,欣賞了法輪功學員表演的傳統舞蹈蓮花舞、手帕舞、天女散花,歡快的腰鼓和中國笛子獨奏,優美舒展的法輪功功法及中國歷代服飾展示等精彩的節目,讓每一個參加晚會的運動員讚嘆法輪功學員的表演帶給他們祥和美好,他們希望終止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對於越來越差的中國人權記錄,他們認為中國奧運不會改善中國人權狀況。
  • 郭躍不僅是一名傳統中國樂器笛子的演奏家,還是一名北京風味的烹調師。在6月19日到21日於王家瑞金公園舉行的倫敦食品節上,他的「音樂烹調」吸引了很多的食客。
  • 竹笛家酒駕循環換氣躲罰單笛子音樂家楊維哲運用吹奏笛子的循環換氣技巧,成功躲過警察酒測吹氣,但他說那是過去,且不值得鼓勵。(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攝)笛子音樂家楊維哲運用吹奏笛子的循環換氣技巧,成功躲過警察酒測吹氣,但他說那是過去,且不值得鼓勵。(記者翁聿煌攝)
  •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到機關上班。媽媽在郵電所工作,先送兩個妹妹上幼兒園。小詩揣著媽媽蒸的菜包子,往學校趕。校門口真來個瞎子在拉胡琴,還有賣笛子的,圍了很多人,四虎和二猴也站在邊上。老師在校門口說,「同學們,快進校吧,馬上就要上課了。」
  • 青瓷青少年才情(Celadon Youth)國樂團昨(9月14日)下午由團長林安琪指揮,假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一樓大廳舉辦「旅程」音樂會,試圖演示過去50傳統樂曲的旅程。演奏的曲子多樣,從姑蘇行到阿里郎、從茉莉花到台灣的山地歌舞組曲等中西方曲目,有笛子、揚琴獨奏,也有十幾人的大合奏。
  • 休士頓全僑慶祝國慶活動系列中,唯一來自台灣的國慶晚會將於十月三日晚上6:30 在僑教中心大禮堂演出。據主辦單位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鄭長祥表示,今年來休士頓表演團體【采風樂坊】是由一群音樂家思考著傳統的回歸與主體創發的可能性,進而保留傳統絲竹樂的精髓,從中發展新創作,於是成立了采風樂坊。采風樂坊以傳統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六種樂器:胡琴、笛子、琵琶、古箏、揚琴與阮鹹組成,是一個既可以演出傳統絲竹音樂、又在現代音樂中有著極大發展空間的樂器編製。
  • 有一位年輕人白天以賣包子維生,他很喜歡音樂,所以一到晚上就會以吹笛子來自娛自樂,每天晚上,左鄰右舍都能聽到動聽的笛聲從他的屋裡傳出來。
  • 傳說八仙分別代表中國人的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等八個方面。八仙所用的法器,合稱“暗八仙”,都有一定的含義。張果老所持寶物魚鼓能占卜人生;呂洞賓的寶劍可鎮邪驅魔;韓湘子的笛子使萬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養性;李鐵拐的葫蘆可救濟眾生;鍾離權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國舅的玉板可靜化環境;藍采和的花籃能廣通神明。
  • (大紀元記者關宇寧法國報導)5月10日,星期日,全法國各地的法輪大法弟子彙集在埃菲爾鐵塔對面的巴黎人權廣場上,歡慶「世界法輪大法日」。今年的5月13日是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洪傳法輪大法十七週年,也是從1999年開始在世界各地舉辦「世界法輪大法日」活動十週年。週日早上,大法弟子在廣場上集體煉功,下午,學員們用精彩的演出與當地民眾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共同慶祝法輪大法日。演出的節目包括:舞獅表演、笛子、簫獨奏、西洋樂器合奏、舞蹈、獨唱和法輪功功法表演。悠揚的樂曲,豐富的色彩,優美的舞姿,祥和的功法,讓觀眾們不時的報以熱烈的掌聲,現場氣氛熱鬧非凡。學員們用巨幅標語和彩色氣球佈置廣場,場面十分壯觀。
  • 宋代,在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單身青年,以賣餅為生,休閒時以吹笛子為樂事。只要賺得了能夠吃飽肚子的錢,這個青年就回家休閒,拿出笛子來吹。笛聲嘹亮,婉轉悅耳,左鄰右舍都喜愛聽。真是快活了自己,娛樂了鄰居。就這樣,過了好幾年,不少人都尊敬他、羨慕他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