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日本強震 震出台灣新聞災難

唐浩

人氣 5

【大紀元2011年03月23日訊】日本一場規模9.0的強震,為台灣震出一場新聞災難。

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媒體(主要指電視台)展開激烈的新聞競賽,但有別於CNN、BBC、NHK等國際媒體的冷靜客觀,幾乎各電視台都極盡能事地強調驚恐的畫面、悲傷的災民,再搭配聳動的音樂與文字標題,如「人間煉獄!」「慘!」「日本沉沒?!」夜以繼日地不斷轟炸閱聽大眾的感官與情緒。

台灣觀眾終於受夠了。儘管他們沒有大眾媒體可以表達心聲,但每天都有大量網友在部落格(博客)上、微網誌(微博)、臉書(Facebook)上表達對電視新聞報導方式的不滿與抗議。甚至還有網友特地比較、分析台灣媒體與其他國際媒體的懸殊差異。

為什麼同樣是地震災情報導,國際媒體能贏得觀眾尊敬,台灣媒體卻落得滿地批評?

先從技術層面看,新聞強調的是「影響性」、「重要性」、「獨家性」等價值元素以及「可信度」。

CNN之所以能成為國際新聞第一品牌、事業版圖越做越大,甚至還新成立了中東地區分台,主因在於將新聞報導「精品化」,不僅兼具速度、影響性、重要性,並且從文稿、標題以至圖像剪輯上都採取相當嚴謹、平實、客觀的方式處理,不過度渲染加料、不走煽情激動風格。再加上敢於投資、製作許多獨家報導,更加增添CNN的賣相與產品競爭力,從而確立起今天國際新聞王國的地位。

反觀台灣媒體,多年來一直把新聞拿來與綜藝、戲劇節目一樣用「收視率」來衡量,而非重視新聞本身的價值與影響性,讓台灣的電視新聞將自己越做越小,越來越「娛樂化、膚淺化、夜市化」,新聞品質與公信力也每下愈況。

再從社會結構層面看,台灣媒體環境過度飽和,新聞頻道數量過多,加上受到企業與中產階級西移大陸影響,整體廣告市場日漸萎縮,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電視台紛紛「把新聞當作娛樂來做」以爭取收視率。

此外,如同知名藝人陶晶瑩透過公開信所批評的,媒體老闆們奉行「賺錢至上」邏輯,不斷壓低製作成本。因此,媒體不可能花大錢投資、製作出有品質、有深度的國際報導或調查報導,反而充斥越來越多粗製濫造的新聞報導,造就出「蘋果日報是中央社、Youtube是路透社」的電視台新聞怪象。

可嘆的是,這種怪象背後的經營思維,也與台灣許多企業長年抱持著「加工」、「代工」、「翻版複製」等缺乏創新、缺乏企業家精神的偏安營利心態,不謀而合。@

相關新聞
CFP:中共操控北美新聞媒體迫害法輪功
美民調:半數以上民眾對新聞媒體持負面評價
中國當局明顯收緊對新聞媒體控制
新聞媒體可能採取「無紙」作業方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