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不眠精英」的不眠之謎

人氣 135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17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些人每晚睡四五個小時,第二天依然精力充沛,能夠同時應對多項任務。而且,源於基因變異,這些人積極、樂觀、開朗,屬於「不眠精英」。對於這部份人而言——或許只有總人口的1%至3%——睡覺就是浪費時間。研究人員正研究變異基因作用機制,希望有助於藥物研發,增加人們清醒時間。

「不眠精英」 精力充沛、開朗樂觀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研究過「不眠精英」這個群體的一些研究人員稱,他們同時也是精力充沛、開朗外向、樂觀向上、雄心勃勃的一群人。有些人的這種睡眠模式從孩提時代就呈現出來,並且會在家庭中遺傳。儘管還不清楚是否所有短睡眠者都是成就卓著者,但他們在一天中的確有更多時間做事,而且總會找到比睡覺更有趣的事,通常還會同時做好幾件事。

沒人知道這世上到底有多少天生的短睡眠者。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家、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一家專業團體)前會長丹尼爾•J.比斯(Daniel J. Buysse)說:「實際上自認為是短睡眠的人不一定就都是真正的短睡眠者。」

比斯說,每100個認為自己一晚只需五至六小時睡眠的人中,大約只有五個人真是如此。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上個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其餘人其實是長期缺覺者,他們屬於1/3每晚睡眠不足七小時建議睡眠時間的美國成年人。

幾項研究表明,某些短睡眠者可能有輕躁狂症,這是一種溫和型躁狂症,伴有思維活躍、無所顧忌的表現。比斯說,「這種人講話很快。他們閒不住,在生活中總是積極向上。」他是2001年一項研究的作者之一,這項研究讓12位確診的短睡眠者和12位對照組人員記日記,並填寫關於其工作、睡眠和生活習慣的大量問卷。其中一項代號為「生活態度」的調查實際上是一項輕躁狂症測試,天生短睡眠者在這項調查中的得分兩倍於對照組人員。

基因變異令部份人睡眠變少

據《現代快報》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睡眠少可能與基因相關。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大家庭裡,一對母女習慣近午夜時入睡,第二天早晨早起,睡眠大約6小時,身體狀況良好。基因測試結果顯示,這對母女體內一個名為hDEC2的基因發生變異,其他家庭成員身上同一基因沒有變異,睡眠情況正常。

遺傳分析找出了她們身上共有的一種變異基因。研究人員令實驗室小鼠產生這一基因變異,結果小鼠難以入睡。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說,成年人為保持健康需要每天7至9小時睡眠。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導致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

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神經病學家、睡眠科學家克里斯多夫•鐘斯(Christopher Jones)說,有一個問題比其他任何問題都能揭示真相:在週末或假期,當你有機會睡得更長久時,是否每晚仍然只睡五、六個小時?他說,有機會就會睡得更久的人不是真正的短睡眠者。

鐘斯說,他至今只找到了大約20個真正的短睡眠者。他說,他們都有某些有意思的共同特性。他們不僅晝夜節律異於常人,而且他們的情緒(非常積極向上)和新陳代謝(他們比普通人瘦,儘管缺少睡眠通常會提高患肥胖症的風險)也異於常人。他們對肉體痛苦和心理挫折似乎也有很高的忍耐力。

紐約貝勒維醫療中心(Bellevue Hospital Center)的夜間管理員埃莉諾•霍夫曼(Eleanor Hoffman)說:「這很瘋狂,但適合我。」她寧肯在下午和朋友打麻將,也不願意睡過四小時。有時她會在凌晨四點左右給住在匹茲堡(Pittsburgh)的表妹琳達•科恩(Linda Cohen)打電話,因為她知道表妹那時也會醒著——就像她們兒時那樣。

科恩說:「我在晚上11點左右才精神起來。」她和丈夫一起經營著一家玩具連鎖店,早上毫不費力就能早起。她說:「如果我早上床,就會感到自己錯過了一半的生命。」


不少人每天只睡5-6小時,但精力充沛。科學家正在研究他們的睡眠基因。(Photos.com)

有助於製藥以減少睡眠

研究人員認為,瞭解這一基因如何在無損健康的同時減少睡眠有助於開發新藥,令人們每天增加數小時清醒時間。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的人類遺傳學家傅嫈惠博士說:「我的長期目標是,有朝一日能夠瞭解到足夠多的資訊,這樣我們就能操縱睡眠方式而不至損害健康。每個人就都能利用更多清醒的時間,即使只是看看電影。」

研究人員正著手徵募「不眠精英」,希望進一步研究他們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

相關新聞
轉基因作物與有機種植和睦共處?
治惡性腫瘤 基因療法效果佳
中國非轉基因大豆陷外熱內冷危局
帕金森氏症的新希望:基因療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