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院派的翹楚—布格羅

秋菊
font print 人氣: 299
【字號】    
   標籤: tags: , ,

數年前到奇美博物館參觀臺灣收藏十九世紀繪畫時,一幅唯美、細緻、真實的作品—《向聖母祁願》所深深吸引,彷彿眼前有位美麗賢淑的母親抱著很可愛的嬰兒跪地祁求保佑一般。然而對於作者名字——『威廉.布格羅』是何許人也,我卻毫無概念。後來有機緣到歐洲及美國,陸續欣賞到更多布格羅的作品,才進一步瞭解其事蹟。

在印象派崛起之前,歐洲繪畫的主流是法國學院派。而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November 30, 1825 – August 19, 1905)是當時法國學院派和沙龍大展畫家中的精英,也是掌舵者。他在繪畫生涯中一直位居法國畫壇的主流角色,聲名隨作品遠播歐洲各地及美國。他堅實的寫實繪畫功力,從光影的處理、精確的人體結構以及各種多變、豐富的姿態表情,在視覺的美感和真實效果上都極具說服力;加上沉穩內斂的用色,能直接觸動觀者的心靈深處,引起共鳴。我們不禁好奇,布格羅是如何養成了這樣優秀的能力與才華?他有什麼特殊的背景嗎?他出身於藝術世家嗎?我不禁好奇地去查閱資料,發現答案是『非也』,他的成就完全是來自勤奮苦學。


《聖母子與施洗約翰》

布格羅於1825年出生在法國西部拉洛雪(La Rochelle)這個古老港口,幼年時期過繼給擔任牧師的叔父教養,學會了拉丁語,並熟記了古希臘神話傳說和新舊約聖經故事;到了13歲讀中學時,開始跟沙基 ( Lours Sage ) 學素描。

16歲時,布格羅全家搬到波爾多,他的父母原本是酒品零售商,後來改行經營橄欖油生意。家境並不富裕,後來父親讓他到波爾多半工半讀,期間仍然努力學畫不輟。到1844年,19歲的布格羅贏得了人物繪畫大獎,更堅定了他當畫家的決心,也為布格羅開啟藝術生涯的大門。當時的巴黎是西方的藝術中心,雖然布格羅心中渴望前往,但家境困頓,即使父母多方努力,母親努力作針線活,也無法湊足旅費成行。幸好布格羅的牧師叔叔多方奔走幫助,為布格羅爭取機會為仕紳畫肖像,一點一點地賺取學費,好向目標巴黎前進。終於布格羅在21歲時如願進入巴黎藝術學院,在彼柯( Picot ) 的工作室深造,開始了他學院風格的訓練。

布格羅自從到了巴黎以後,為不辜負親人的期望,便刻苦自勵,全心投入藝術的學習,在紮實的正統繪畫訓練下,得到優異的成績。他在日記中寫下成為優秀藝術家的必備條件,以此激勵自己,並努力實踐,期許成為自己理想中的藝術家。他大量閱讀考古學著作,除了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外,也研究古希臘羅馬人的服飾與生活習慣。他閱讀的書籍包括一本《安卡列斯之旅》,是18世紀小說作者的考古研究,其中闡述了古代科學、藝術風格等,是創作歷史畫不可缺少的珍貴參考。布格羅除了鑽研人體解剖和生理課程外,也閱讀加爾醫生的骨相學著作﹕文中說明從頭顱的一些特徵,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布格羅結合素描與人相學深入研究,對其在繪畫創作的人物塑造上很有幫助。由此可知布格羅對學習和自我訓練是全方位的,這是一個成功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優勢條件。

1850年,布格羅以《贊諾比亞女王在亞雷客斯河畔被牧羊人發現》一作獲得羅馬大獎首獎後,得以前往義大利羅馬法蘭西學院美迪奇莊園進修四年,期間他在2位大師舒內滋(Victor Schnetz)和阿洛斯(Jean-Paul Alaux)(他以前美術學校的校長)的手下工作,勤奮於繪畫;並利用此一時機研究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大師作品(特別是喬托的作品)。同時不忘到處寫生,十分用功。


布格羅,《贊諾比亞女王在亞雷客斯河畔被牧羊人發現》,1850

自意大利學成後回到巴黎,此時布格羅早已經嶄露頭角,作品愈見成熟,在當時的沙龍廣受藝評家和民眾好評,更被英國、美國收藏家所爭購。隨後運勢亨通,不但接受宮廷的委託製作繪畫,先後得到沙龍展首獎、法國榮譽勳位團的騎士勳章,後來又成為法蘭西藝術研究院的四十名院士之一,這是法國藝術家的至高榮譽,一直到八十歲去世的前兩年還得了勳章,一生可謂名利雙收。

然而布格羅生活簡單,並未因位高權重而放鬆自己,他不斷作畫,不斷研究,創作大量的作品,畫幅也不小,而每幅都那麼精美、那麼用心。布格羅的成就決非憑空得來,其所付出的心血和體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或許有人不免要問:布格羅真的那麼好嗎?為什麼他在藝術史上默默無聞呢?藝術界知道他的人也不是很多吧!是的,在印象派興起之後的近100年,幾乎很少人再提起布格羅了,美術史即使提到十九世紀後期的法國學院派,也是以打壓印象派的守舊勢力來定義它,而完全忽略了累積數百年西方繪畫經驗和精華的學院藝術,在繪畫技巧和美學上的價值。

1984年,巴黎的大皇宮美術館(Grand Palais)舉行了一次布格羅回顧展,之後又巡迴到美國、加拿大展出,布格羅的美學及精湛的畫技使許多人感到驚艷,因為在一般美術史的記錄中,許多人只知道十九世紀末有印象派,不知道同時代被視為守舊的學院主義繪畫是如此的精湛。其實,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也贊揚過另一位學院派畫家梅松尼爾(Meissonier),認為『梅松尼爾(即學院派)比塞尚偉大』。學院派的價值逐漸重新受到重視與推崇。

布格羅的作品近年來更是逐漸『翻身』,為人重視。除了巴黎奧塞美術館的館藏,美國收藏家、富豪等古典繪畫的支持者早已建立網站《Art Renewal Center》)大力推廣布格羅的作品;在台灣,台南的奇美博物館也有不少布格羅的精美傑作。特別是人物寫實油畫這幾年來再次風行起來,不少畫家開始研究古典繪畫,而布格羅作品正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最佳範本。或許不久的未來,藝術界及廣大群眾又會發現,從希臘、文藝復興至學院派這些帶來正向思維的美好藝術,仍是西方最正統的藝術典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道)新唐人電視台「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展覽及頒獎典禮將於11月29日至12月5日在紐約市舉行。去年以一幅英女皇畫像入圍的香港唯美畫會主席孔慶藝,今屆再次參賽並再度入圍。他表明很認同新唐人大賽的宗旨,希望年年都參賽,讓真善美的古典畫風發揚和傳承。
  • (大紀元記者潘美玲美國新澤西報導)2010年5月22日晚7點,神韻國際團在美國「花園州」新澤西表演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場精湛完美的演出,觀眾歎服至極,打動了素以挑剔聞名的美國東北部的藝術家。
  • 「她(神韻)把你帶到非常古老的時代,然後又非常自然地把你帶向未來。我覺得這是用舞蹈形式展現的中國歷史,非常好,我非常喜歡這些舞蹈。」
  • (大紀元記者畢儒宗波士頓報導)神韻藝術團在波士頓的第三場演出繼續讓藝術界人士讚嘆。澳大利亞體操選手海爾(Katie Hair)到波士頓訪問好友前芭蕾舞俄爾(Kelsey Earle),俄爾決定要給海爾一個驚喜,在看到神韻在電視上的廣告後,立即與王安表演藝術中心聯繫,購買保留給會員及特別人士的專區票。俄爾在欣賞了上半場的演出後,對中國古典舞讚嘆不已。
  • 2011年3月8日晚,神韻藝術團2011年巡演法國的首場演出在法國中部的克萊蒙-費朗市(Clermont-Ferrand)文化之家(Maison de la Culture)舉行。這也是克萊蒙-費朗市民們第一次有機會觀賞神韻藝術團絕頂一流的演出,驚喜、讚歎、興奮、感激,觀眾的反應如同神韻演出一般豐富多彩。但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中國古典舞優雅非常。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