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錄艾未未維權歷程 贏得大量西方粉絲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嫣然編譯報導)中共數十年來一直嚴厲打擊言論自由。近來,擔心中東的「茉莉花革命」 在中國萌芽,變本加厲打擊異意人士。中國最知名的藝術活動家艾未未四月初被拘留,至今音信全無是中共打擊行動的升級。英國、德國、法國及美國等國紛紛呼籲釋放艾未未。其實早在艾未未被捕前,外國媒體已經注意到了這位特殊的抗議人士,並預感到了其中的風險。

美國公共電視台(PBS)Frontline特別節目「誰害怕艾未未」播出時,艾未未還未被抓捕。節目的導演陳愛麗說:「我在2008年12月開始跟蹤拍攝艾未未,進入了他作為一名客居紐約的年輕人的那段記憶--而我這個身處異鄉的美國女孩這也感同身受。我們一起談他政治想法的變化-從他隨父親艾青被流放新疆,到1993年決定年回國並且安頓下來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和中國公民。」而節目講述的主要是這幾年艾未未參與的維權活動。

網上的貓鼠遊戲

陳愛麗表示,艾未未在2005年開了他的個人博客,但是在四川地震的一年後被封。於是他轉戰推特,變成了一個「網絡成癮人士」。

艾未未的博客是一個新浪博客,在中國的防火牆內,理所當然的處於政府的管制下。在4年博客生涯中,未未的博文不斷被審查刪除。他的對策就是−−反覆重發。當他的博客被封,他又轉戰中國防火牆內的微博。當他的微博變得不那麼「和諧」,當局索性就封了他的微博帳號。未未的粉絲也曾經試圖迷惑當局,比如創建「未未艾」,「未未未」之類的馬甲賬戶。

最後,艾未未索性將他所有的網絡活動轉移到@aiww的推特上。雖然推特被中國防火牆屏蔽,但是人們仍然可以通過VPN虛擬局域網來登陸。在中國,這種手段叫「翻牆」。

當艾未未想向中國大陸的人們發佈他製作的記錄片時,他非常清楚他必須要搶先網絡審查一步。於是,一個獨特但複雜的電影發佈機制誕生了:他先將冠以假名的記錄片上傳到一個中國大陸的文件分享網站(有點像yousendit或者rapidshare)。然後,他將這些鏈接整合放到一個谷歌文件裡面。最後,他把谷歌文件的地址發到推特上。一旦發現網址被屏蔽或者文件被審查刪除,他就會更新地址,重新發佈。

東方不亮西方亮

在跟蹤拍攝未未的兩年中,他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每一天,他都在接待外國媒體,本地的時尚文化記者,策展人,以及不同的攝影團隊的來訪。他們總是會問未未對中國未來的預測,彷彿他是一個會占卜的甲骨文。

陳愛麗說,「2009年10月,當我在慕尼黑拍攝他的個展『非常抱歉』時,我第一次見識到了他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在中國時,我只能看到他在家和工作室遊走。除了記者和網上的粉絲,我也鮮見他和陌生人的互動。但是在德國,他被警察毆打以及後來入院手術可是當地的頭條新聞,而且人們對他的展覽趨之若鶩。」

他之所以在德國如此出名是因為兩件事:他與瑞士建築師Herzog 和 DeMeuron合作設計的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以及2007年在德國卡塞爾參加的大型展覽Documenta12。他在Documenta12的作品名為「童話」,他將1001名中國人帶到卡塞爾的會場。這1001名中國人來自社會各界,有年輕人有老人,每個人都是通過公開的網上申請獲得的資格。「童話」在很多方面其實是四川地震的「公民調查」的後續。這也是第一次艾未未將他的想法放到網上,並親眼看到它激起的千層浪花。

艾未未,一個風向標

很多方面,艾未未與官方的互動像是一個指標那樣指示著中國在言論自由方面的變化。沒有甚麼比艾未未2010年4月6日對成都金牛公安分局的拜訪更能說明問題。他被當地警察毆打的立案被駁回,警方拒絕承認對他的攻擊。同時,警方在兩個證人在場的情況下非常有禮貌的記錄了未未的證詞。他們同時也允許未未帶來的人用攝像機記錄整個過程。即使在美國,這也是難以想像的。

陳愛麗說,「但故事還沒講完。我們到警察局40分鐘過後,幾個講英語的政府工作人員出現,並把我和《紐約客》記者歐逸文讓到另外一個房間去。他們挨個查了我們的證件,並要求我們刪掉剛才錄的視頻,因為我們並沒有獲得拍攝許可。因為我在此之前已經偷偷換掉了磁帶,所以那些素材得以倖免。他們在看完我「刪除」掉素材後,就滿意的走了。」

上海嘉定區的一個負責人強薦未未在當地設立工作室,以便當地吸引其它藝術家來。未未於是花100多萬美元在嘉定開始建立工作室,比他北京工作室還要大很多。然而兩年後,他從當地政府處得知,因為「未履行相關手續」,工作室要被拆除。未未對外國記者說,他猜測這有可能與他拍攝的關於一個上海異見人士的記錄片有關。那位官員後來向艾未未表示了歉意並且超額賠付了工作室的建設費。

為甚麼他還沒有被抓?

陳愛麗還說,「雖然跟拍了未未兩年,我仍然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這兩年發生的種種可以說明未未對政府的「手段」亦不能豁免。當我剛開始拍攝未未,他還在寫他的博客,雖然偶有政府干擾;他從未被軟禁或者被警察傷害;他的工作室也沒有被強拆;他也沒有被限製出境。

「我覺得也許雜誌出版人兼知名博客作家洪晃的話可以簡明的回答這個問題。她曾經對我說:「中國不是中國直到它是中國。」她解釋說:現在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相對的自由,人們可以自由購買商品甚至是奢侈品,而且可以在不受政府干涉的情況下生活。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未來當局不會來找你。

「有的時候,中國給你的感覺就像是在狂野的美國西部−−比如你可以拿著攝影機突然出現在警察局開始拍攝,一拍就是一小時,直到他們攔下你。所以,只能說在未未被抓以前他還安然無恙。我希望這個故事以及我的記錄片可以讓人們認識艾未未,以防那天的真正來臨。」

PBS的記錄片出來後,PBS網站的網友Elisarodgers評論:我以前沒注意過艾未未,但現在我是他的粉絲。他這仗打得漂亮,他值得受到所有的尊重。另一網友Washingtondcfbi 呼籲:釋放艾未未!!!還有很多網友表示支持艾未未。

《紐約客》雜誌中國記者奧斯諾斯(Evan Osnos)也評價說,他可能是中國最值得記載的公眾人物。中國觀眾和英國觀眾對他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對於中國觀眾,一提到他的名字立刻聯想到他的家庭歷史,也就是在1979年開始的中國當代藝術運動的歷史。

對於西方觀眾而言,他在不知不覺中欣然成為持不同政見人士這一角色。當你閱讀有關他的生平的時候,會有很多可靠的軼事和敘述,這對於任何作家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當你讀了大量他所進行的採訪,你會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採訪已經成為其本身的行為。這很令人驚奇。他是一個非常大度的受訪者。他會儘量滿足採訪者。不是以玩世不恭的方式,他不是進行自我宣傳。

奧斯諾斯表示,「我所進行的工作就是跟他四處走,記錄他的活動,甚麼也不問他,他對此很包容。我想這是因為他對這種記錄人所有生活細節的理念真的感興趣。他很通情達理,這是非常重要的。

「2010年4月,艾未未到成都,就發現受到便衣警察的跟蹤。艾給我講他被跟蹤的事以及他是如何處理的。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拜訪跟蹤他的警察,這讓中共的安全機構很驚訝。我想他對此一定很驕傲。」

相關新聞
唐子 : 中共的底線是甚麼?
魏京生:兩重大案件顯中共政策左轉
魏京生:《中國的出路》之三十七
【新紀元】章詒和香港妙論散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