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古代稱人民為「赤子」?

心語
font print 人氣: 306
【字號】    
   標籤: tags:

在《漢書.循吏傳.龔遂傳》上載︰「其民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大意是說,渤海的人民被飢寒所困,而官吏們又不體恤,所以才不自量力的興兵作亂。

這是記載漢朝著名循吏龔遂,被宣帝任命為渤海郡太守,當時渤海多盜賊,他鼓勵人民致力農桑,人民都賣劍買牛,賣刀買犢,後郡中富裕,境內大治。原文中的「赤子」,就是比喻人民。

那麼,為甚麼古代稱人民為「赤子」呢?

赤,本意為火的顏色,即紅色。甲骨文的赤,從大(人)從火,即人在火上,被烤得紅紅的。如《書經.洪範.五行傳》︰「赤者,火色也。」又《素問.風論》︰「其色赤。」注︰「赤者,心色也。」

「赤子」一詞,源於《書經.康誥》中載︰「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意思是說,你對人民好像保護嬰兒一樣,那麼人民就都能平樂安康了。這裏的「赤子」是指嬰兒,為什麼呢?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就是赤色,所以稱為「赤子」。如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另《漢書.賈誼傳》中載︰「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意思是說,太子從嬰兒的時候開始,就接受道德禮儀。此之「赤子」也是嬰兒之意,如顏師古.注︰「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髮,其色赤。」

古人對「赤子」還有另一種解釋,清朝李慈銘所撰《越縵堂讀書記.槎庵小乘》上載︰「尺字古通用赤,…赤子者謂始生小兒僅長一尺也。」意思是說,剛出生的嬰兒僅一尺長,故稱「赤子」。如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到︰「赤,俗借爲尺。」及「尺,古書亦借赤爲之。」

後來,「赤子」逐漸被作為人民、百姓的代稱。除《漢書.龔遂傳》外,在《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也有記載︰「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大意是說,唐太宗貞觀年間,為抵禦邊界戎狄等族的侵擾,唐太宗親自帶領各衛、將士在顯德殿庭院訓練他們熟習射箭技術,目的是使中原百姓能過安寧的太平日子。

唐太宗每日率領數百人在宮殿庭院內,教他們射箭,並親自測試,射中箭靶多者,就賞賜弓、刀、布帛。群臣擔心他的安全,就勸諫他應該避開這種場合。唐太宗說︰「真正的君王視四海如同一家,大唐疆域之內,都是朕的忠實子民,我對每個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誠相待,為甚麼要對他們猜忌呢?」

可見,用「赤子」代稱人民、百姓,主要是指上位者對人民要像愛護嬰兒般的給予保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