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從朱鎔基批評《中國農民調查》談起之三

胡平

人氣 23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18日訊】讓我們以國企改革為例,分析朱鎔基的功過。

朱鎔基在任內大力推進國企改革,抓大放小,國退民進,大批中小型國企民營化,保留下來的大型國企也有了活力。和蘇聯東歐實行休克療法並導致經濟一度衰退相比,中國的改革始終保持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乍一看去,中國的國企改革果然很成功,朱鎔基的功勞確實很大。

但是,我要指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中國的國企改革造成了幾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失業。這一嚴重的弊端,即便是那些最為朱鎔基改革唱讚歌的人也不好意思否認。只不過他們辯解說,這是改革的陣痛,是改革的代價。

這種辯護不值一駁。是的,共產主義行不通,計劃經濟該改革,要改革就免不了要付代價。但是,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都是共產黨搞起來的,因此,共產黨應該為它的錯誤承擔責任。要付代價,首先就該讓共產黨付代價;要下崗,首先就該讓共產黨下崗。憑甚麼共產黨不付代價不下崗,倒反過來要工人、要老百姓作犧牲呢?

第二、共產黨豈止是不付代價不下崗,它還借改革之機,把屬於全體人民的財產據為己有。我們知道,所謂國企,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國有企業」,即屬於國家所有的企業;但是,國企本來是指「國營企業」,而國營企業不是屬於國家所有而是屬於全民所有的。把「國營」改成「國有」,這一字之差,共產黨就把全體人民的財產變成了共產黨自家的財產。這無異於一次大搶劫,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搶劫。這就是中國經濟改革的致命弊端--它從根本上沒有合法性。

第三、照理說,共產黨偷天換日,把全民的財產變成了共產黨自己的財產,使幾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失業,昔日的「領導階級」淪為弱勢群體,那必然會招致全社會的強烈反抗。可以想像,朱鎔基的國企改革如果放在六四之前推行,必定行不通。六四屠殺造成了全國性的寒蟬效應。面對著共產黨的巧取豪奪,化公為私,大多數人不敢起來反抗,少數公開反抗的人則遭到嚴厲的鎮壓。你縱然可以辯解說朱鎔基本人不贊成六四,不贊成鎮壓。但是你不能否認,朱鎔基的改革是藉助於六四屠殺的威懾效應才得以展開的,也是唯有藉助於不斷的鎮壓才能繼續進行的,因而他本人也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解釋、怎樣評價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這一現象呢?

應該看到,所謂中國奇蹟並不神秘。本來,把公有制計劃經濟改成私有制市場經濟就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借用一個比喻,那好比把魚湯再變成魚,說者容易做者難。合情合理的做法是,把全民所有制名下的資產以某種方式,例如以按價折股的方式,平均分給全體人民。這種做法也是合法的、正當的。蘇聯東歐的改革基本上就是採用了這種方式。但是這種做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因為它導致股權過於分散,不利於企業的經濟管理,所以在一段時期之內非但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反而造成經濟的衰退。

中國的做法正好相反。在中國,憑藉著六四屠殺的威懾和不間斷的鎮壓,共產黨肆無忌憚地把全民的資產據為己有,成了最大的資本家,而各級黨委書記則搖身一變成了總經理,私有化一步到位。所以中國的經濟得以持續高速發展;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則是把人權人道、公平正義統統踩在腳下。

儘管在上任之初,朱鎔基大聲疾呼反腐敗,但事實卻是,正是在朱鎔基任內,腐敗發展到空前的規模,權貴私有化固定成型,積重難返。如今的中國政府,正憑藉著其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對人權民主等普世價值表現出越來越傲慢越來越輕蔑以及越來越敵視的態度,並越來越成為人類和平與自由的巨大威脅。有鑒於此,朱鎔基到底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那不是很明顯的嗎?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相關新聞
投書:信訪局長打寡婦  受害百姓苦忍饑
投書:宮廷式的鄉政府 淒慘的農民
投書:宮廷式的鄉政府 淒慘的農民
投書:宮廷式的鄉政府 淒慘的農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