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女兒告發啦

魏谷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某天,女兒放學回來,得意地對我說:「媽媽,今天在學校,我把你打我的事告訴老師,她還記在筆記本上。」我大驚失色問:「怎麼回事?」女兒答:「我也不知道,我跟尤哈老師(她的班主任)說媽媽用厚尺把我打得很痛,因為我下午4點下課,5點還沒回家……」

這個9歲的小傢伙,居然把我給告發啦!她知道芬蘭的法律不能體罰孩子,就小小地告了媽媽一狀。結果,麻煩來得比我想像中還快,兩週後,女兒帶回學校通知書,要求我們夫婦下週四中午11點至下午1點去學校。兒童保護局官員、學校學監和女兒的班主任要與我們會面。

學校會怎麼處理?訓誡或警告,還是更嚴重的?我該以什麼態度對待這件事?我一時理不出頭緒。轉念一想,歐洲國家人人皆知,對孩子不能體罰,在他們國家違反法律,該受什麼處罰只能安然接受啦!

懷著靜候發落的心情到女兒學校,學監一臉嚴肅地告訴我:「今天要跟你談的問題很多,所以安排兩個小時。先由老師介紹你女兒的情況,然後再談別的。」雖是山雨欲來,我還是心中一喜,女兒入學半年,我們夫婦苦於語言障礙,無法與老師溝通,這次有翻譯在場,不能錯過這個好機會。

老師指出女兒的情況:正面的是品行良好,負面的是芬蘭語沒有過關、理解能力差,有時注意力不集中。我也談了女兒在家的情形,以及我對她在教育上的苦惱,例如:她的依賴性很強、我們夫婦的芬蘭語程度無法完全理解她的課本,無法輔導她完成家庭作業等。根據她的特點,我也請老師給我一些指點。

面談時間經過一大半,我的違法行為終於被提起,不過此時空氣已不再凝重。學監說:「今天與你見面,讓學校能了解孩子的家庭和家長,我們很高興。芬蘭的家長過去也體罰孩子,不過現在法律已經規定,不能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請你以後注意。」

在我表示歉意後,學監又說:「你們移民到芬蘭的時間很短,兒童保護局的專家,可以提供有關孩子教育和生活問題的幫助,你們需要嗎?」當然需要啊!我這個苦惱的媽媽巴不得有人來幫我呢!

回家的路上,細細地回想中午的會面,我獲得一些心得:雖然外來移民大量湧入芬蘭,但西方人對東方人、東方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溝通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自己主動與對方交流,談出教育孩子的困惑,讓對方了解我的為人、理解我的用心。所以他們諒解我的行為,一場「鴻門宴」變成了一場幫助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因為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主要在支援老師教學,及提供家長和學生各項服務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常常接到家長對老師班級經營的抱怨電話,倒是很少接到家長肯定老師教學的電話。這樣的現象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親師之間的衝突往往造成「三輸」的局面。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善用班級經營技巧,能有效管理學生的行為及班級的紀律,有助於師生關係的互動、親師之間的諧和、雙贏,並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 身為教師,應該針對如何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使其不受外來不好因素的影響。學校家長或地方上難免有些比較特殊的人,要避免以特殊眼光看待,他們更需要被尊重與肯定其好的一面。不要觸動人性負面的因素,盡量善意的對待,就能化解暴戾與衝突。在教好學生的同時,無形中也教好了我們的家長。
  • 新學期的開始,班親會就是一座很好的橋樑,妥善運用班親會,可以獲得極佳的教學相長效果,而且,對於日後的親師溝通,具有事半功倍的功能。如何營造溫馨、有趣、創意及有效率的班親會,實在是每位導師必備的能力。
  • 一晃,開學已兩個半月,教師與家長一對一的會面又將開始了。教師短短的自我介紹,拉近了與家長的距離,使家長心中有個概數。家長對孩子的簡單介紹,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長及不足之處有個初步瞭解,這將對一年中的教學是很有幫助的。有些沒有機會見面的家長,開學後見縫插針與教師的會談仍有其效應。俗話曰: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頗有道理。
  • 由於目前少子化現象,父母加倍疼愛子女、學生權利高漲,不難聽到一些老師因為嚴格管教導致同學反感,而有群起「罷免」老師的事件。更有家長在學生面前肆意評斷老師,動不動上告校長、媒體、法院與議會,掀起無端風波,造成無謂紛爭。難怪許多夫子對於目前的教育現場萬般灰心,直言:「不如不管的好。」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