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薈粹】

由兩幅故宮畫作 談明代「浙派」

沈以正
font print 人氣: 316
【字號】    
   標籤: tags:

一、
  我國繪畫發展於宋、元、明、清各代,雖相承相應,都自有其特色與風格。南北宋設畫院,像南宋名家劉松年、李唐、馬遠、夏珪畫作精到,均為職業畫家。元代杭州地區雖有 沈 君澤等人,畫壇卻為文人所有,但元四大家中,王蒙為湖州人,黃子久為衢州人,吳鎮錢塘人,所以除了倪瓚為無錫人外,其他三人與浙地都有關聯,但元四家都遠承北宋衣缽,學養精到,將文人天真率性的特色傾注於作品內涵之中,一直影響到清末。元四家習北宋,北宋三家以董源、巨然和李成的畫風影響元人最大。元四家因趙孟頫而師董、巨、曹知白和唐棣卻也因趙孟頫對李成、郭熙研究的透徹而對李郭技法有所發揮,使此兩派不同的畫風,浸搖畫壇。明代正德朝以前,雖未能如宋代般設立畫院,但在明四家成名以前,宮廷繪畫被視為正統,而「浙派」這一流派,遂在畫壇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
元代未設正式的畫院,在將作監的範圍內有梵像提舉司、織佛像提舉司、御衣局、油畫局等,任皇家繪事像御衣局使劉貫道,人物技法精湛,當得上名家,元代帝王皇后的畫像雖不作大幅,仍有多貞存留故宮,祇不過畫家的功能重實用,因而不能蔚然成風。畫壇的發展重任自然便落在在野的文人手中,是文人畫家佔有了畫壇。

明代成立後,興建宮苑於南京,宮壁空白處多少有畫人參與。而後明宣宗朱瞻基與憲宗成化帝,都兼長繪事,宮廷中興起了源於宋代畫院的「院體」。宋代畫院講求刻劃精工,法度嚴謹,色調濃豔而富麗堂皇。畫風的形成講究傳承,明初無法徹底跳躍元人放逸的風格,所以畫院諸家概括了浙派,面貌上雖遠宗劉、李、馬、夏,希望精謹的畫院能為皇家所用,技法上卻較宋畫為放逸。像倪端、李在;甚至於戴進,除師馬夏的挺拔用筆外,皴法兼有郭熙的遺意,而元四家泰半仍活躍於明初,所以元人的筆墨意趣仍延續到明代初年,然而因為繪畫為帝室服務,必需兼長人物,所以這種兼容並蓄的畫法,形成了明初畫壇的風貌。


謝環,杏園雅集圖(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張路,吹蕭女仙圖(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三、
  「浙派」此一名詞,起始於戴進為浙江錢塘人,南宋畫院風格,元代有 沈 君澤、丁野夫等人,工力深厚。但元人重視文人畫家,加上宮廷繪畫不振,所以他們的作品無法見重於時人。明代職業畫家進入了畫院,什九均擅人物,如上官伯達、倪端、商喜、戴進、李在、石銳、周文靖等知名於明代早期;吳偉、王諤、張路、蔣嵩繼起於明中期,當然也應提到周臣,他精湛的院體筆法,栽培了唐寅和仇英二大名家。但職業畫家重視技法,缺乏文人學養,所以謹在畫上落款,像吳偉得享大名,故宮藏品中的「北海真人渡海圖」,是沈周書的跋,這是明中期以後「浙」「吳」二派先後遞嬗畫壇的大致情形。

既然明初畫院和浙派風格出自類似的源頭,又何必衍生「浙」此一名詞,其中戴始以悲劇的角色開其端,吳偉以繼續發展得享大名而為終結。在記載中大致言及,戴進他出生於洪武廿一年,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早期曾從事金工設計,自傲作品設計之精美足以留傳後世,無意間發現市肆中熔鑄新器時,自己作品竟在其中,於是奮力於縑素中,畫作定可傳久,是日後致力於繪畫創作研究的原因。他於永樂年間隨父親景祥初至南京,後徵召至北京,有欲呈畫以供御覽而被見棄。據「七修類稿」言及,鎮守福太監進畫四幅,其中如「屈原」和「七賢過關」等史實故事有譏諷亂世之意而被評為不遜。一般都採用李開先「中麓畫品」的說法:「宣廟(明宣宗)喜繪事,一時待詔如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等,則又文進之補隸輿台耳。一日在仁智殿呈畫,進以得意者為首,乃「秋江獨釣圖」,畫紅袍人垂釣於江邊,畫家唯紅色最難著,進獨得古法。廷循(謝環字)從旁奏云,畫雖得,但恨鄙野。宣廟詰之,乃曰:「大紅是朝官品服,釣魚者安得有此。遂揮其餘幅,不往御覽。」戴進本可徵召入直仁智殿,依上的評述,中傷的進言,使他見棄,他的作品,平心而論,雖未必勝過謝環,較諸他人,並不稍遜,此則故事,不但杜絕了見重帝室的仕途,言傳開來,亦為一般仕官們唾棄。

  家居門庭冷落,雖然亦與畫壇諸家相往還,以五十餘歲的年齡,不自覺心灰意懶,決意南歸。他對自己的成就是頗自負的,自嘆道:「余胸中頗有許多事業,爭奈世無識者。不能發揚予論。」時人不識,作品求售無門,最後竟以窮死,抑鬱而終。戴進人物、山水以迄花鳥走獸,無一不精,故宮的「春遊晚歸」,傳世的「春山積翠」,的人物如「鍾馗夜遊」、「達摩六代祖師像」等,無一不為高水準的作品。戴進的山水,用筆的挺健雄勁師馬夏,略顯奔放。


戴進,達摩六代祖師像(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戴進,鍾馗夜遊(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四、
本文標題論兩件故宮的畫作,一幅見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為郭熙「山莊高逸圖」,此圖用筆蒼勁飛動,且遠方樹法見出「飛白」,飛白的用筆自戴進迄吳偉,恣意揮掃,看郭熙的早春圖,人物用筆緩慢厚重,點鑿為之,颤動中時見脫落,這是宋畫與明畫之不同的所在。試看戴進「鍾馗夜遊」右側上方歷亂的枯樹,中間山石用筆的飛白,這種技法到吳偉時趨縱橫揮灑。故宮有標題為夏圭的「長江萬里圖」,筆墨甚佳,從江流出口處奔瀉而出,民國廿年前後,日本拍攝大量故宮畫作印成南畫大成,並將若干手卷照原件複製,因日人雪舟以筆法直逼馬夏而譽滿東瀛,故此一手卷也頗重視,可是此卷故宮極罕展出,因全圖人物太大,江面形同溪流,是明顯的明人作品,倒實是研究明代浙派的重要資料。


郭熙,早春圖部分(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傳郭熙,山莊高逸圖,樹石部分(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傳郭熙,山莊高逸圖,人物(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五、
浙派的全盛始自吳偉,吳偉為湖北江夏人,少年孤苦,十七歲流落南京時卻能先後為兩京王公貴戚所賞識,成國朱公延至幕下,睹其作畫不假思索,俄地揮筆作山水、人物,無不生動,遂以小仙名之,故作品落款常作「小僊」。日後聲譽鵲起,求畫者眾。憲宗成化年間,待詔仁智殿,授錦衣鎮撫,好劇飲狎妓,人欲得其畫者,每攜妓載酒往,一日北被詔,正醉臥酒肆,中官扶掖入殿,命作松泉圖,太監恨他平日橫目看人,故令跪翻墨汁,墨浸絹上。吳偉驚醒,就墨信手塗抹作畫,倏忽滿紙雲煙,不見墨污痕跡,上嘆曰:「真仙筆也。」由於他不受拘束,放歸南京。孝宗弘治初,又召至京,授錦衣百戶,且賜印「畫狀元」,於是天下側目,他的狂放技法深為帝室所重,可說是浙派「黃金時期」。過了兩年,稱疾歸南京,武宗正德初復遣使召之,未就道而中酒死。但他那種奴示權貴高傲偉岸的個性,長期生活民間,與他作品內涵也息息相關。他的山水人物,兼有粗筆寫意和細筆白描等技法,細筆人物類李公麟,粗筆意寫似梁楷而較奔放。山水用筆略師戴進而屈曲隨意,墨色隨手烘染,自成氣韻。師承他的如張路、蔣嵩、江肇等人,大都作畫於絹或不滲水的紙上,用焦墨兼以潑墨等技法,有煙水蒼茫,雲霞變化之勢。由於重水墨,設色相對的以淡雅為主,略施赭墨,便成為後期浙派諸家作品的面貌特色。

師從吳偉的作家中以張路較為特出,人物刻劃生動,衣紋師粗放似吳偉,線條粗細轉折明顯,存留後世的作品較多。蔣嵩擅山水,結構和墨色少變化。此外如汪肇、史文、萬邦治、蔣貴等人也各有特色。


吳偉,北海真人渡海圖(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吳偉,漁樂圖(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六、
浙派自嘉靖以後,蘇州地區的吳派興起後,漸趨沒落。第一,浙派為職業畫家,無法達到文人畫家要求的詩、書、畫三絕。其次,浙派畫家作畫的態度,崇尚肆意,吳偉等縱情酒色,浙派畫家作品的口號是「喝酒不用口,作畫不用『朽』」,朽即不用炭筆打草稿,喝酒畫興時即席隨筆揮灑,草草寫成,有筆墨縱橫之趣,過份放縱,易流入劍拔弩張,不知含蓄收斂的缺點。雖由戴進而師從馬夏,石塊的擦皴和分面,徒然用墨堆積,頹放板重,盡失前人厚重勁實的情緻,遂被後人詬病。前面述及的故故宮藏品「宋郭熙山莊高逸」和「夏圭長江萬里圖」。早年均深受研究宋畫者重視,確為筆墨流暢的佳作,也絕非浙派末流所能企及,祇引用此二圖,印證宋畫至明畫中間的發展與演變。@

文章圖片提供:藝文薈粹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邱凱俞、羅廣仁台北十五日電)「浙派」是明代發跡於浙江區域的職業畫派,並受到明初宮廷支持,成為十五、十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皇家風格,畫風甚至影響日本室町時代的畫家和朝鮮時代的韓國畫家,是中國畫史上具國際化的代表。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七月推出「追索浙派」特展,揭開浙派的神秘面紗。
  • 在銀行界工作20載的吳瓊娟,因被水墨畫感動而與藝術結緣,直到5 年前退休才投入繪畫創作。當過事業女強人、2 個女兒的媽,現在的吳瓊娟做自己,也從藝術中找到人生價值。
  • (大紀元記者彭瑞蘭台灣新竹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吉祥如意」複製文物教育巡迴展,於7月8日起到7月24日止,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A1-A2、B1-B2展出。
  •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天舉辦青少年文物研習營,內容包括琺瑯彩的DIY,學員以毛筆沾琺瑯彩在磁磚上創作,燒製出兼具美觀和實用的便條夾。
  • 故宮博物院7月31日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經調查認證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 「故宮又出大事了!」7月4日晚﹐網友“龍燦”發佈微博稱﹐國家一級文物、宋代珍貴哥窯瓷器出庫時不料被工作人員摔碎﹐故宮一級品才1106件。沉默26天的故宮博物院7月31日終於證實,國家一級品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在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損壞。專家稱﹐故宮國家一級文物受損﹐此類事件在文物界少見。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