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系列】

林輝:《開國大典》油畫上的人物緣何變來變去?

人氣 114

【大紀元2011年08月22日訊】 1951年初,中共中宣部、文化部開始籌備建黨30週年繪畫展覽。紅色畫家們很快拿出了近百件革命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不過作品中沒有反映中共「開國大典」時的作品。於是,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委託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幅巨型命題油畫「開國大典」。

受命完成任務的是中央美院37歲的青年畫家董希文。熱血沸騰的董希文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就創作出了一幅長4米、寬2.3米的巨型油畫《開國大典》。然而,這幅油畫自誕生後,卻伴隨著中共風雲變幻的政治,幾番被迫修改,董希文也因此飽受磨難。

在剛剛創作出來的油畫《開國大典》上,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郭沫若、張瀾、高崗等悉數被畫上。此油畫還受到了毛等人的讚賞,並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於1953年印成年畫和各種美術圖片大量發行,印數達100多萬張。此外,還將其收入了當時的中小學課本。

《開國大典》完成後不到三年,就發生了「高饒事件」。為鞏固黨內權力,高崗、饒漱石被毛指責為「反黨集團」。高崗自殺,死後被中共開除出黨,並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基於此,中國革命博物館要求董希文修改《開國大典》,將畫面上的高崗形象抹掉。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董希文被迫將站在最邊上的高崗拿掉了。修改時董希文還打趣地為自己找了個「台階」,他說:「從畫面上看,高崗的位置顯得有些侷促,刪掉也好。」

文革開始後,劉少奇成了黨內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而被打倒。一夜之間,劉少奇的標準像便從中國的公眾和家庭中消失。中國革命博物館再次通知董希文在畫面中去掉劉少奇。此時,董希文也經歷了被打成「右派」,留黨察看兩年,下放干校勞動改造的磨難。「文革」中,他再次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在北京鋼廠接受勞動改造,因過度疲勞,胃潰瘍穿孔,經首都醫院搶救八小時才甦醒過來。在做了胃切除四分之三的大手術後不到半年,又回到了勞改農場,數月後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因此,從畫面上拿掉劉少奇,他本人已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這次修改更難了。因為與刪除高崗不同,由於劉少奇位於中間,去掉後的空缺一定要有「人」來填補,而且還要牽動旁邊的人。董希文抱病奉命到博物館親自進行修改,在劉少奇的位置上改畫了董必武。

1972年,當時中央文革小組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週年而籌辦紀念美展,油畫《開國大典》被列為重點成果展示。已兩度遭劫的《開國大典》又在劫難逃,有人提出要刪掉畫面中的林伯渠,原因是他曾經反對毛和江青的婚姻。為此,中央將董希文從干校調回北京,要求他再次刪掉林伯渠。而此時的董希文癌症已到晚期,力不從心,於1973年1月8日辭世。不得以,中央文革小組找到了美院的另一位畫家修改。這位畫家以「怕修改後有損原創整體風格」為由,拒絕在原作上刪改;但因不能抗命,便重新複製了沒有林伯渠的《開國大典》。

文革後,中國革命博物館決定將《開國大典》恢復原貌,但董希文家屬不同意在原作上改動,他們便在《開國大典》的複製品上補畫了劉少奇和高崗。至此,《開國大典》恢復了原貌。

小小的一幅油畫都要隨著政治的動盪而起伏,何況是生活在這樣制度下的人呢?

相關新聞
奇人親眼看到「南天門」開
酈劍鋒:新聞發言人為誰「發言」?
建國百年影像展  薩國熱鬧展出
在天安門廣場播放《九評共產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