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薈粹】

勁銳鬱勃 論陳少梅的藝術成就

沈以正
font print 人氣: 120
【字號】    
   標籤: tags:

一、
民國三十年代初期,畫壇有四大畫家之稱,是齊白石,張大千,溥心畬和陳少梅。齊、張、溥三人大家都很熟稔,在今天古畫的拍賣市場也都是『獨佔勝場』,但陳少梅確很陌生,考其緣由,他不能算得上文人畫家,他待在天津較久,但論他成名之早與藝術成就之高,較諸其他三家毫不遜色,可惜他一九五四逝世,僅享年四十五歲,英年早逝,是畫壇的一大損失。

我對陳少梅慕名素久,香港翰墨軒出版的名家翰墨,以介紹近代我國名家專集為主,諸如傅抱石,張大千、齊白石等均有專書,竟然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連出版了陳少梅山水,人物、扇面與花鳥等三本專集,真是異數。其原因一則陳少梅夫人馮忠蓮女士為他的學生,手上保留精品尚多,再則他的作品也大部份都留存大陸,啟功先生少他二歲,私交甚篤,若于末落款的作品經他鑑定與品題。三本專集的出版,使我們對他的認知增添甚多資料。我對陳氏的欽慕也是淵源有自,金勤伯老師去世後的專輯有一幅牧牛圖,即臨摹陳氏手稿,極為逼真,勤伯師伯父金北樓先生之湖社,收陳少梅為關門弟子,為他取號昇湖,勤伯師大學卒業後北樓先生因辦理二屆全國美展奔波上海、日本等地,過份辛勞,在上海過世。勤伯師無法請益,花鳥受益姑母,山水人物應來自少梅先生,這是我的推斷,雖無法認證,應是可靠的。

我和羅芳師事吳詠香,早年所知吳老師山水擅斧劈皴,因其於北京藝專卒業後,與陳雋甫相偕進入故宮研究班,畢業製作為夏珪『谿山清遠』,指導老師則為溥心畬,溥氏精研馬夏。但從上吳師課程時老師給予的稿件,非溥老畫風。今觀陳少梅山水技法,與其稿作却多神似,其中關係所惜今天均無法求證,祇用以印證陳少梅氏對當時平津地區的學畫者確有頗多影響,使我們這些再傳弟子細讀他的作品,真如覓得源頭,分外親切。

二、
陳少梅,名雲彰,字少梅,父親陳嘉言第五子。陳嘉言為光緒進士,曾任翰林編修,工詩文,擅畫法,少梅先生十六歲即參加湖社畫會,以摹古起家,舊京多珍藏,每借一件名作 臨習數遍,加上自已的聰穎,二十歲左右便在畫壇嶄露頭角,二十一歲作品參加比利時國際博覽會獲銀牌獎,所以啟功先生提到『學畫時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輩名家』足證他成名之早。

董其昌倡『南北分宗說』以後,有清三百年山水,習皆崇南眨北,馬、夏、唐、仇等畫風,僅偶見於雍乾畫院,是故溥心畬一出,以馬夏筆墨滲和披麻,直入唐寅堂奧,遂為時人敬重。四王面貌並非不佳,陳陳相因,易落舊套,且葬送了南宋迄明代浙派的發展途徑。陳少梅早年師法郭熙,研究美術史的都能體會李、郭技法止於元末,明初畫院作品中李、郭與馬、夏技法融於一爐面目甚強,浙派的重視馬、夏,李、郭畫派竟因而失傳有清一代,已屬罕見,驚見少梅先生揉熟『鷹爪樹』,『鬼面亂雲』的山石皴法,山峰聳拔盤回,水源高遠,一片北宋面貌,直驚異他能由臨古中遠師古人,在民國畫人中真是異數。


摹馬遠,《踏歌行》(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他除專長李郭外,當時古畫由珂羅版印行畫冊已大量應市,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後,日人即前來商印藏品,南畫大成一書,使故宮重要畫作均能面世。少梅先生摹馬遠踏歌圖、梁楷砍竹圖,均直入宋人堂奧,所以他健拔勁銳的筆力,鬱鬱勃勃的造境,遠師吳偉、張路浙派,近學唐寅、仇英,粗放率意到工緻青綠,無不歛放自如。更難得是他能深得古人厚重高遠的古逸情趣,不取浙派晚期的用筆頹放粗率,全圖在筆墨和經營上,不見微細的缺失,足證他為人處世的嚴謹慎獨。

三、
馬夏風格在明初由於畫院復興,職業畫家受帝室的重視,他們主張沿襲南宋畫風,與元末之董、巨、李、郭並重,多少是略有不同的。

明初畫院諸家再度師承馬夏,但李郭的筆墨技法,多少兼熔並蓄地滲入其中,也可說對南宋過份探求『一角』、『半邊』虛靈構圖方式的謀種補救。浙派自戴進創始,他是浙江錢塘人,受父親畫法的影響,錢塘則屬杭州,在當地能見到的南宋院體繪畫風格的作品機率遠勝於蘇州地區的元四家風格,而戴進的作品中也可見到若干李郭的技法,所以嚴格來說,明初畫院體和浙派的表達方式是頗多類似的。今天撰述美術史的特別提出浙派,首先是戴進貫徹了馬夏挺拔雄健的筆法,而用縱長的斧劈技法取代了『大斧劈』或『拖泥帶水皴』。

其次是繼起的江夏人吳偉,將原本嚴謹的筆墨轉為『縱放』,畫壇一時瀰漫了此種『即興式』的頹放旋風,後人評述為『用筆則雄健豪放,用墨則揮灑淋漓,其縱橫自如、痛快排奡之趣,固有墨飛筆舞之妙,然以過事馳騁,難免劍抜弩張之弊,只圖快意,毫無蘊藉含蓄之致。』當然,以這種方式表達的畫家大都學養不高,所以士氣少而作家氣多,筆尖因速度過快而分叉,霸悍之氣直撲眉宇。明人用筆之過份,如故宮傳宋郭照得『山莊高逸』,筆墨間流露的明人筆墨,證明了『故宮名畫三百種』一書中的宋畫,實是件很好的『明畫。』明中期以前,暈染力強的紙張尚未流行,作畫於絹地或不易吸墨的紙本上,在運墨時鋪水使混成一片、和董、巨的畫風是截然不同的。浙派自明嘉靖以後漸趨沒落、代之而起的是所謂『吳門畫派』的明四大家。吳門畫派分屬習北宋迄南宋的『院派』與越過南宋遠承北宋初期董、巨畫法的『吳派』。院派用筆嚴謹,如唐寅的斧劈縱長,保留山巖石塊的造型卻增多層次的變化。而仇英深得北宋院畫中青綠山水的奧秘,水墨外兼重彩的表達。溥心畬氏師承斧劈而兼擅披麻皴,受唐寅影響較多。


春山覓詩,1943(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吳派的沈周自其祖父沈澄即與元四家之黃公望友好,富春山居圖卷有沈周本,他的父親沈恆與伯父沈貞都傳承了董巨及元四家理念,由於沈周學生文徵明享大名,又能高壽,門生子弟人材輩出,故直至明末山水畫壇全為吳派所有。吳派最後的大家為董其昌,倡導『崇南貶北』,目習董巨的為南宗;南宗畫家均文人,詩書畫三絕成為重要的條件,唐仇的院派如仇英是職業畫家,但他深受唐寅與文徵明的提攜,畫風高雅,為畫壇接受,這是有明一代山水的嬗變。董其昌傳授了清六大家王時敏等人,畫人目馬夏的技法為異端,今日故宮博物院藏畫中康雍、乾三朝院畫畫家如較早的焦秉貞,乾隆朝的金廷標等以人物擅長而為帝室服霧的畫家們,他們遙承著院體畫的風格,正統畫家視馬夏流派為洪水猛獸,所以得溥心畬一出,將中斷多年的馬夏畫風再現,配合了詩書的造諸,成立了新文人畫的面貌,在藝壇上留下不朽的地位。

四、
前面所述與陳少梅的藝術成就看似無關,卻交代了除陳氏繪畫成就發展的前因後果。溥心畬出生於一八九六年,而陳氏之一九○九較之晚了十三歲。一九二六年湖社成立,張大千赴北平,可能南張北溥於此時會面,少梅先生已為湖社骨幹。一九三○年陳氏廿一歲獲比利時建國百年紀念國際博覽會『銀獎』,而溥氏首次個展也是同年在北平中山公園水榭展出,所以二位畫風類似而成名開始的時間相近,在當時畫壇來說也是趣事。相異處是其一,心畬先生為恭親王後裔,與溥伒、溥佐、溥金等知名畫家,在一般民眾心目中,『王爺』的身份有甚崇高的地位。第二.溥氏在北京而少梅先生在天津長期課徒作畫。所以他的名聲與地位無法與心畬先生相比。最重要的當然是文學的造詣,當時畫壇能享盛名而交往應酬的都是文人,齊白石的成就今天是為後人景仰,沒有徐悲鴻、梅蘭芳等知音揚名,時人仍以職業畫家甚至匠人目之,這也就是陳少梅氏終其一生,平淡渡過的緣由。

認知溥心畬弘揚南宋技法而揚名國內,尤其在台灣、受溥氏影響及師承他的畫人為數眾多,我和羅芳師事吳詠香,上過溥老的課,也是他的學生,但沒有摹過他的畫稿,祇在講堂上看他運筆和墨,邊畫邊講,嚴格說起來,祇是再傳弟子 溥老雖精擅斧劈,不少作品以披麻皴畫出巉巖危石,但在當時人心目中,溥氏為民國畫人中惟一深稔馬夏的權威。吳詠香早年是否師事溥氏,無法求證,所悉是在藝專畢業後入古畫研究班,老師有齊白石等人,而溥氏則為指導教授,摹寫唐寅,而畢業製作為夏珪『谿山清遠』,吳老師還特別將這幅作品慨惜,供我臨摹。記得我和羅芳在省博物館聯展時,展出多幅斧劈皴法的作品,吳詠香老師已過世,邀陳隽甫老師蒞場指導,特別向老師陳述,這是師承老師的成果,足以告慰老師多年教訓。


蕉石仕女(圖片:藝文薈粹提供)

等到蘇富比等辦理的大型拍賣會,展出多幅 少梅先生作品,方始知悉原來與溥老同時期還有這麼一位重新擅揚李、郭、馬、夏技法的大家,在當時畫壇沿著四王路子蹣跚,使山水柔媢無力,陳少梅氏以挺健、堅實,靈動,輕快的運筆節奏感,高古端醇的人物造型 確能一洗時人耳目。他的書法也如鐵劃銀鉤,起筆收筆頓挫藏鋒,有倪雲林遺意,題句少,長幅題跋請他人為之。人物配景花木竹石不但安排妥貼,或以沒骨,或用勾勒,情趣甚高。可惜他英年早逝,他懷著兩個乾饅頭去向老母問安,遽然腦溢血倒下,僅享年四十五歲,但已存留了大量不朽作品,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應擁有相當的份量,是可以肯定的。

少梅先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的作品在台灣地區流傳極少,故撰述中國近代美術史的學者甚少涉及。名家翰墨這三本專集的印行,蘇富比拍賣市場也湧進不少作品,如同以走獸知名的劉奎齡,時人以職業畫家目之,但他確是郎世寧以後精擅動物繪畫的不世大家,在時下拍賣市場擁有極高的地位。錦繡出版社編輯中國百位巨匠有陳師曾和黃秋園等人,少梅先生之無法列入,實是遺憾,所將雄獅編印的『中國美術辭典』中,言及他一九四九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一九六一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陳少梅畫選』,一九八三年湖南人民美術出版堂出版『陳少梅畫集』。附少梅先生作品數幀,供大家欣賞其傑出的成就。@

文章圖片提供:藝文薈粹雜誌第四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當代畫家吳冠中昨日在北京病逝,終年91歲。吳冠中是中國畫壇大師級代表。本月初其一幅畫作《長江萬里圖》,以5,712萬元人民幣成交。他晚年對中國美術界諸多不良習端發表了批評。
  • 從宋代開始出現在一幅畫面上同時表現許多孩童嬉戲遊樂的題材,稱為『百子圖』。因其天真歡快的內容風格和圓滿幸福的象徵意味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往往都具有濃鬱的民俗色彩。百子圖寓意著多子多孫,福運無窮,長輩對子孫的喜愛和厚望之情。其中以蘇漢臣的《長春百子圖》最為出色,成為後世該題材之典範。
  • 2011年春,《神合貌離》—沈以正、羅芳攜手50年創作展於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 羅芳教授是台灣優秀的水墨畫家,沈以正教授則為中國美術史權威學者,也是知名人物畫家,二人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五十一級的同班同學。在校時先後受金勤伯、林玉山、溥心畬和黃君璧、廖繼春等師長的教導,又同時師事吳永香老師習山水,畢業後結縭。 沈教授因研究美術史多年,故能縱貫至今,從揣摩古人筆法中得到精髓;用筆剛健挺拔,墨法結構紮穩,在濃淡虛實的運用間,極富詩意,其創作尤以人物山水見長。展現師於古兒不囿於古的獨特風格。
  • 深山大澤之所以亙古,皆天地示人之法象。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評論